山川網: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是自疫情開始,我個人絕大多數時間都深居簡出之後,日益深刻的一大感受。太平的日子過得久了,我們很容易忘記一件事:原來糧食、蔬菜這些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物資,也是會因為各類突發情況隨時出現供給困難的。於是,我開始關注中國的糧食生產相關數據。
根據此前的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595萬噸),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糧食單產水平提高,2019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1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長1.8%。糧食播種面積穩中略降,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41億畝,比上年減少1462萬畝,下降0.8%。
和大家一樣,我也十分關心全國各省的糧食具體產量情況。根據原始數據,我們重新整理制表如下——
從各省糧食產量來看,黑龍江糧食產量最多達7503萬噸,是全國糧食產量第一大省。其次,河南和山東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糧食產量分別為6695萬噸、5357萬噸。
此外,安徽、吉林、河北、江蘇、內蒙古、四川、湖南糧食產量位居第4-10名。與去年相比,2019年全國有17個省(區、市)糧食增產,14個省(區、市)糧食減產。
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共計增加116億斤,佔全國糧食增加量的97.2%。增產較多的省(區)有吉林、遼寧、內蒙古,糧食產量分別增加49億斤、48億斤和20億斤。其中吉林、遼寧去年因災減產較多,今年恢復性增產。
2019年北方15省市(黑龍江、河南、山東、吉林、河北、內蒙古、遼寧、新疆、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天津、青海、北京)糧食產量合計為39269萬噸,約佔同期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的59.15%。
其中,北方地區中糧食產量最高的三省市黑龍江、河南、山東,同時也是全國省市中產量最高的前三名。2019年三地合計糧食產量為19555萬噸,佔比同期全國糧食總產量近三成(29.46%),是全國當之無愧的「糧倉」省份。
2019年南方16省市(安徽、江蘇、四川、湖南、湖北、江西、雲南、廣西、廣東、重慶、貴州、浙江、福建、海南、西藏、上海)糧食產量合計為27116萬噸,約佔同期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的40.85%。
其中,南方地區中糧食產量最高的三省市安徽、江蘇、四川,在全國排名上依次為第四、第七和第九名。2019年三地合計糧食產量為11258萬噸,佔比同期全國糧食總產量接近17%,古時「揚一益二」的說法也可從中一見端倪。
受全國非冠疫情的影響,全國不少地方的生活物資供給都出現了階段性的困難。在這個時候,不少人才發現平日裡價格並不算太高、也較少人會重視珍惜的米麵糧油,此時竟然是如此的寶貴。
長期以來,我們從大自然索取的太多太多,但回饋大自然的卻太少太少。我們總是沉迷於「徵服」與「改造」大自然的迷夢之中,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天災之後,方能暫時性地發現自身的渺小與微不足道。但是,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後又會再次「失憶」。
希望此次的疫情,真正能夠對我們的內心形成觸動,使我們對過去許多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加以反思與改正,這樣我們才真正對得起在這次疫情中失去的太多事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後,是關於近期我們持續在安排推進的「2019年全國各省分地市GDP數據」的系列的一些解釋。雖然在本系列的開篇,以及各篇當中我曾多次提醒大家,當下這個時間段,我們能夠搜集整理及推送的相關數據,均為「初版」。但還是有很多新朋友,對此不甚清楚。
類似下圖中的留言,我也是在和大家解釋這個問題——
之所以叫做「初版」,就是說數據來源並不是精準的官方唯一。還可能是主流財經媒體,也可能是相對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推算數據。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如此安排,是為了方便大家能夠較早地對各省市年度經濟發展情況有初步的了解。
而準確的由各省市統計局官方發布的相關數據「終版」,不同省份的發布時間都不相同,按照慣例二、三、四月甚至五六月份發布完整的省份均有,我想多數朋友不一定等得及。尤其是今年情況特殊,相關的數據發布只會比往年更晚一些。
但無論如何,非常感謝大家對該系列推文的關注,以及在發現問題後及時聯繫我的好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