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完美詮釋智慧城市一詞

2020-12-17 深幾度

【深幾度·智慧城市系列】

撰稿|吳俊宇 燕玉涵

編輯|吳俊宇

審閱|梁欣婷

「摘要:世界上沒有兩座城市是完全一樣的,其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以及擁有的資源條件各不相同,因此沒有所謂通用的解決方案或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城市間簡單複製。」

智慧城市新一輪建設浪潮要看亞太,亞太則是需要看中國。

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經濟、 資源利用、 生活質量、 時間成本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城市化及人口增加,全球各地城市管理者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智慧城市概念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源自IBM 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聯化和智能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500個城市宣布了智慧城市建設計劃,而在全球,已經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超過1000個。

12年來,智慧城市已成全球城市建設潮流。提起智慧城市,人們往往馬上想到新興城市。然而,上海這座老牌城市同樣需要關注。

上海可能是目前在政府管理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內生需求下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代表案例。

這也是為什麼它會獲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

01

完善的體制,內生的需求

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其經濟發展需求自然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設目標,這種需求是內生的,而非地方政績。

上海政府管理體制相對明確清晰。這是中國社會治理和城市治理最好的地方,智慧城市建設往往需要連續性政策以及良性的政府管理。

上海周邊是長三角,長三角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繫原本就極為緊密。長三角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是以「智慧城市群」的集群效應出現的,在集群之中,城市和城市之間更會形成支撐效應。

我們可以從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智慧城市建設相關信息中看出相關端倪。

2019年,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曾經發布過一份名為《關於開展2019年度上海市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文件。

這份文件對申報建設項目的相關單位提出了這樣幾點要求:

一是數據來源明確,體現多源數據的融合應用,突出數據資源方面的挖掘利用;

二是大數據應用效果明顯,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社會治理,產業轉型提升,科技創新等作用顯著;

三是項目應有較好的建設基礎和數據條件,具有良好應用前景和社會效益,對行業發展有引領性和示範性;

這份文件還要求各單位對自身信息化現狀進行評估,設計業務流程,分析功能需求以及確定數據共享機制,並將項目執行期控制在2年之內。

這一系列規範和要求的合理之處在於幾塊: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擁而上的建設;時間控制合理,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建設爛尾的現象;財務把關以及技術把關也極為嚴格,防止出現無底洞式的投入;這種思路是根據各單位實際需求自下而上的推動的。這種推動策略和很多城市和相關企業基於上馬需求共建「城市大腦」的思路完全不同,這種漸進式的申報、審批、落地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卻是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建設。

這也是華為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設之中一直所強調的一個事實。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在講話中提到:

「城市智能體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形態,需要聚焦城市核心痛點,秉承以人為本理念,以城市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和體驗感為目標,進行橫向打通、流程再造。

這一過程既包括業務體系的整體規劃,技術體系5『機』協同,又涵蓋了數據體系高效聯接和運營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系統性、體系化的建設我們的幸福家園,才能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

如何建設新階段的智慧城市,嶽坤提出一系列需要轉變的思路。

規劃層面,從「市區縣局各自規劃」轉變為「市區縣局統籌規劃」;數據建設層面,「數據海量匯聚」 轉變為「數據有效聯接」;城市運營管理層面,要從「能用」 轉變為「會用+好用+愛用」。這和過往只注重建設,不注重規劃、運營的理念截然不同。

02

上海為何能成為標杆?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在智慧城市發展建設上依然存在很多特殊性:

國土遼闊,每個地區和城市的建設訴求不一樣;城鎮化發展過快,給生態環境帶來汙染;一線城市人口密集度高,辦事效率低;需要成熟的、可持續的發展運營模式;不同城市所依賴的技術和規劃設計等都將變得更為複雜。政府本身可能缺乏相關的技術專業,也無法完全協調各方利益。這需要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等肩負治理城市的責任。

近幾年,我國的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模式逐步從政府主導的單一模式向社會共同參與、聯合建設運營的多元化模式轉變——上海則是在這種合作模式中展現出了自身城市特色。

11月18日舉行的世界智慧城市大獎頒獎典禮上,上海獲得了世界智慧城市大獎,這也是全球智慧城市大會舉辦十屆以來,中國城市首次獲得該獎項。

一座城市的發展,取決於城市建設的理念、基礎和格局,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摸索出來的理念與實踐,同樣具備「樣板價值」。

智能技術協同是所有智慧城市都需要有的基礎設施。

上海市政府基於華為技術構建了智慧政務雲平臺。截至目前,「網際網路+政務服務」100%全程網上辦理,實現了高效服務型政府的轉型。

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是目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標配。

當前上海一網通辦平臺已接入2000多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行政審批事項全覆蓋,並不斷豐富公共服務和其它行政權力事項。一網統管則是接入了全市22家單位的33個專題應用,為政府精細化管理增效賦能。

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當然還有很多地方特色。我們可以分別從智慧防汛、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展開闡述。

智慧防汛:上海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裡,相當於全市總面積的11%。為應對汛期防汛壓力,上海市「一網統管」防汛防臺指揮系統實現了暴雨預警、積水預報等監控和處置。

智慧政務:在上海徐匯區,區城運中心依託華為的人工智慧技術,開發了徐匯智能感知系統,從時間、空間和人群三個維度,動態分析熱點話題的關聯,從歷史處置情況提煉成關鍵模型,構建智能感知發現、數據分析研判、人機協同處置的閉環全流程,提前預判熱點問題趨勢及風險態勢。

智慧教育:在上海理工大學,攜手華為打造了校園版的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老師可以通過「一網通辦」平臺上傳和查詢實時科研信息,學生們通過「一網通辦」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物業報修、戶籍遷移等近百項服務,大大提高了校園運轉效率。

智慧交通:上海已形成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軌道等超大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在上海的交通綜合信息平臺上,輸出8 大主題200多種交通指標,通過全網交通模型,統一路網覆蓋上海市98173個路口。

03

能否與亞太城市對標?

國際戰略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自2017年3月開始,便針對全球在建的智慧城市的戰略進行跟蹤測算。

羅蘭貝格將智慧城市戰略指數分為兩大指標:

行動領域:即包括政府、健康、教育、交通、能源&環境,以及建築6個領域。

促成目標的因素:包含規劃,以及基礎設施和政策兩大部分,進一步細分則又涵蓋了預算、規劃、協調、利益相關者、政策和法律框架,以及基礎設施等6個三級指標。

在2019年的測算結果中,全球153個智慧城市中,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是奧地利的維也納、英國的倫敦和加拿大的聖艾伯特。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倫敦的確稱得上是一個「典型先進代表」。

一直以來,倫敦極為重視智能技術對實現城市高效、精細化管理的支撐作用。目前,倫敦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資已高達1.3萬億英鎊。

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高科技在市政設施建設更新中已全面落地,應用範圍涵蓋智能電網、智能電錶、智能街道、智能垃圾桶、智能交通指揮系統等。

除此之外,大倫敦市政府指定倫敦市的各級機構、政府工作人員和其他數據捐助者將數據匯集到一個公共資料庫網絡,即倫敦資料庫(London Data store)。

目前,倫敦資料庫共擁有700多個數據集、18類城市數據,為城市眾多行政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打破行政壁壘、實現數據共享、改善公共服務提供了便利。

例如,市政廳可使用住房數據,為小型開發商選址、新學校位置建模等提供數據支持;通過人口統計數據,可以預測機會區域的人口增長、模擬學校規劃區域的入學需求等。

儘管歐美在智慧城市方面發展早、建設好,甚至已經形成了智慧城市群,但我們卻可以在羅蘭貝格的這份報告中發現另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

從全球整體情況來看,亞洲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表現更為引人注目,平均得分比歐美城市更領先。亞洲城市的綜合平均分為48.2分,北美為41.8分,而歐洲僅為37分,低於153個城市平均得分41分。

從地域角度來看,北美智慧城市市場目前仍是全球市場的最大收入來源。在美國強勁的增長潛力的支持下,預計北美智慧城市市場在預測期內將顯示出令人激動的複合年增長率。

但是根據各方數據來看,亞太市場或許將在未開發和新的增長機會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最有利可圖的區域市場之一,逐漸實現彎道超車。

亞太地區有其獨特的國情和城市發展需求, 與歐美在智慧城市的重點建設項目上側重不同。亞太地區另一座智慧城市典範莫過於新加坡。

新加坡於2014年起開始推動Smart Nation 計劃,接續之前的iN2015計劃(該計劃的年限是2006年至2015年),願景打造 「全世界第一個智慧國家」。

在新加坡,各個行業、企業和政府機構都在加大數位化力度,力圖建設成一個由數位化社區和個體組成的新型社會。

支持新加坡智慧國家目標的主要支柱是: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

數字經濟:新加坡的目標很明確,成為一個可以持續自我更新的領先數字經濟體,在吸引國外投資的同時為新加坡人提供機會,並為此擬定了可行的行動框架。

數字政府:新加坡政府通過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來為居民、企業和公職人員提供幫助,以實現「digital to the core」。數字政府計劃包括一個五年路線圖,其中概述了政府在為公眾服務時應如何使用數位技術。

2020年,政府將為新加坡企業和居民使用國家數字身份(NDI)系統,能夠促進私營部門與政府之間安全有效的數字通信。

數字社會:新加坡政府的意圖是增強數字包容性,即確保居民都有機會接觸到數位技術,並幫助他們習得數字技能,知道如何安全自如地使用技術,從而能夠在數字社會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

一直以來,新加坡在安全、智慧出行、保健和行政服務領域都是公認的全球領導者。

1、政府管理體系

新加坡建設了Smart Nation傳感器平臺,可在國家一級增強城市級別的運營,比如通過大量傳感器和攝像頭來追蹤一切事物。

這些傳感器就像是一份周密、綜合的計劃的觸角,可以重新定義城市是如何利用科技來改善社會的,並為政府提供一種全新的監控方式。

新加坡的Smart Nation像一個城市監督者,它可以監控到哪裡有人違規吸菸、行人是否隨地亂扔垃圾,而上海的政務雲平臺則更像一個大管家,幫助市民更高效地處理好要辦的事情。

2、經濟協同效應

新加坡為重點經濟領域的數位化轉型也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比如貿易和物流的跨領域解決方案TradeXchange,利用ICT技術建立一個安全、中立的跨行業信息交換系統,為新加坡的貿易和物流行業提供無縫的連接。

在空運領域,新加坡推出了電子空運計劃,通過在航空貨運領域引入最新的ICT技術,實現新加坡空運貨品程序的無紙化。

上海也致力於加速產業數位化,最先聚集的就是本地優勢產業的提升,比如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率先打造智能製造產業集群。依託得天獨厚的國際貿易條件,上海市開展跨境電商,建設數字國際貿易樞紐港,形成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數字貿易開放體系。

3、技術生態基礎

Oliver Wyman Forum進行了一項研究,對105個國際城市在應對人工智慧將引發的技術和數字顛覆方面的準備程度進行了排名。

結果顯示:新加坡人工智慧AI就緒度全球排名第一。新加坡早就與IoT提供專屬通訊服務的全球領先供貨商SIGFOX達成合作,SIGFOX技術在新加坡涵蓋領域範圍包括基礎建設、國家政策推展相關應用、生態還有能源建設等,領域非常廣泛。

近年來上海市政府與一些大型企業的技術生態合作愈發緊密。比如,華為和聯通共同為上海打造5G宏基站,已建設完成14406個,開通96%,5G室內小站建設完成12551個,100%已開通,5G已覆蓋全市核心區域。

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設周期長,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城市智慧程度處於絕對的世界前列。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加坡就在進行信息化等相關建設工作,所以智慧國家計劃實際經歷了約40年共6個階段的演變, 政府在整個過程中都保持著對電子政務、信息化的高度重視並大力推行。

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幾年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使以上海、深圳為代表的智慧城市發展迅速,也已躋身世界前列。

從新加坡、上海等智慧城市建設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大城市病挑戰日趨顯著的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

2010年以後,智慧城市理念在中國經歷了短暫的概念普及,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這種爆發,在國家層面表現為2013-2015年間相關政策、試點的密集發布;在地方表現為積極推進與智慧城市相關的頂層設計與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等。

我們固然可以從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汲取經驗,但世界上沒有兩座城市是完全一樣的,其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以及擁有的資源條件各不相同,因此沒有所謂通用的解決方案或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城市間簡單複製。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落地到地方之後,也將有各地自身城市的特色。

相關焦點

  • 實拍天鵝湖:日與夜的城市風光,完美詮釋了合肥速度!
    城市建設更是日新月異,比如合肥天鵝湖一帶就是典型。倘若山野君不跟你們說這是在合肥市的話,你們會不會認為這是在南京或者上海呢?而這裡卻在合肥新區之一的天鵝湖片區。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已經在詮釋了合肥這座城市的高速發展。如果說經濟數據是抽象的話,那看看最為直觀、最為形象的城市建設。看一個城市的發展除了看經濟總量之外,還要看城市建設、基礎設施、人才數以及長居人就總量。
  • LED燈杆屏完美詮釋「智慧」不再是生命體獨有詞彙
    一直以來,智慧更多的是用來形容具有生命物體的綜合能力,機器設備很少被賦予智慧讚譽,但隨著技術越來越發達,生活中的設備設施變得越來越智能化,而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誕生,各種「智慧系」終端設備應運而生,今天就來說說LED燈杆屏怎麼演繹出機器設備的智慧。
  • 為全球賓客造夢,上海蘇寧寶麗嘉酒店詮釋至臻體驗
    繼美國拉斯維加斯之後,全球第二家寶麗嘉品牌酒店——上海蘇寧寶麗嘉酒店6月8日舉辦了盛大慶典,這場以「寶麗嘉之夜」為主題的外灘狂歡盛宴邀請了全球範圍內逾600位嘉賓親臨現場,現場星光璀璨,完美詮釋「至臻體驗,豈止難忘」的品牌真諦,帶給賓客無與倫比的難忘體驗。
  • 從關照獨居老人,到市容「報案」……上海正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打造...
    「未來城市,應該演進成為『一體化協同、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可進化』的智能體。」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在「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上分享說,未來城市,不僅有「腦」,還要有「眼、手、脈、心臟」等整個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驅動治理數位化、經濟數位化和生活數位化,實現治理更智慧、經濟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 打造「城市大腦」 「領軍先鋒」引領智慧城市建設-中新社上海
    在新近拿下「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的上海,領軍先鋒們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引領著這座城市越來越聰慧。  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國際數字經濟網絡的重要樞紐;引領全國智慧社會、智慧政府發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創新城市。
  • 上海成為第一個獲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的中國城市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潔)11月18日,世界智慧城市大獎在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海會場揭曉。上海一舉斬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大中華區城市大獎兩項殊榮。據悉,這也是中國城市首次獲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近年來,上海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緊抓「兩張網」的「牛鼻子」,提升上海城市治理能力,努力打造成為我國城市的治理樣板,向世界展現「中國之治」新境界。圖說:浦東陸家嘴航拍全景。徐程 攝「一網通辦」此前入選《2020聯合國全球城市電子政務經典案例》。
  • ...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嘉定召開 發布智慧交通、智慧教育...
    11月19日電 (鄭瑩瑩)「5G領跑新基建•賦能城市新發展」5G+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5G千兆和固網千兆組成的「雙千兆」寬帶網絡作為數字新基建的重要基石,對於在線新經濟發展、城市數位化轉型以及「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正常運行都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發布了《5G+智慧交通白皮書》《5G+智慧教育白皮書》。
  • 「5G+」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嘉定召開 發布智慧交通、智慧...
    11月19日電 (鄭瑩瑩)「5G領跑新基建•賦能城市新發展」5G+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5G千兆和固網千兆組成的「雙千兆」寬帶網絡作為數字新基建的重要基石,對於在線新經濟發展、城市數位化轉型以及「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正常運行都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發布了《5G+智慧交通白皮書》《5G+智慧教育白皮書》。
  • 上海新增一批智慧城市應用場景
    原標題:以場景牽引產業發展,以AI賦能數位化轉型 上海新增一批智慧城市應用場景 加速人工智慧在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全面應用  本報訊 (記者 劉錕)正在舉行的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上,張江人工智慧島、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北新涇街道、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等被正式認定為上海首批人工智慧示範應用場景
  • 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十年 鋪開「數位化經濟之路」
    中新網上海12月8日電(鄭瑩瑩)「10年來,數位化正以不可逆轉之勢,影響改變著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8日在出席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式時說。    2010年,上海首次提出「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戰略,由此拉開智慧城市建設的序幕。
  • 話題: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 7天全面展現「智慧上海」
    話題: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 7天全面展現「智慧上海」   人民網上海12月8日電(韓慶) 今天上午,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式暨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工匠」選樹、「領軍先鋒」評選活動頒獎典禮於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行。
  • 上海:「小資」符號下的智慧城市現實主義路徑-虎嗅網
    縱觀上海近十年來的智慧城市建設歷程,與全球以及國內其他智慧城市建設不同,上海智慧城市的發展充滿了實用主義的行事風格,同時具備智慧城市的戰略耐心,主要表現為:一是「去標籤化」。一、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脈絡與其他城市以搶佔科技風口、推動產業轉型、重塑城市品牌等目的不同,上海在智慧城市的政策設計與發展邏輯上,始終是以城市為核心,以滿足未來城市服務與治理需求為導向。
  • 深圳上海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啟動
    11月6日,由深圳市商務局指導,南山區工信局、深圳市蝸牛產業工場運營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 深圳· 智慧城市產業項目對接會暨南山區投資推介會在滬舉辦,作為第三屆進博會深圳交易團系列活動之一,吸引了來自深圳、上海兩地智慧城市領域企業130餘家參會。
  • 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上海CA信任服務獲嘉獎
    12月8日,由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總工會、中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和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式暨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工匠」選樹、「領軍先鋒」評選」活動在上海世博博物館隆重開幕。
  • 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上午拉開帷幕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上午,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式暨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工匠」選樹、「領軍先鋒」評選活動頒獎典禮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行。吳清副市長發表致辭宣布體驗周正式開幕。
  • 李現完美展示「斯文敗類」一詞
    李現完美展示「斯文敗類」一詞《親愛的,熱愛的》今年是非常火的一部劇,劇中的兩位主角,李現和楊紫更是憑藉這部劇人氣飆升。「韓商言」一角使得李現成為很多女生心目中的男神,老公。就在十四號晚,李現在voguefilm時裝電影盛典上,黑色大衣搭配白襯衫盡顯率性灑脫戴著眼鏡的李現完美詮釋了斯文敗類風格。斯文不缺大氣,優雅又自信,這造型真是絕了。今年28歲的李現,他在2010年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2011年正式出道拍戲,但直到今年夏天才憑「現男友」徹底爆紅。
  • 上海仁濟醫院聯合平安智慧城市發布智慧醫聯體
    (原標題:上海仁濟醫院聯合平安智慧城市發布智慧醫聯體)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聯合平安智慧城市在
  • 2019中國(上海) 智慧城市暨智慧教育、平安校園博覽會
    >2019年11月18-20日地點: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支持/主辦單位:中國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  上海市安全防範技術協會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上海市教育裝備行業協會  上海市消防協會  承辦單位:國皓會展(上海)有限公司  凱樂會展
  • SCEWC|與全球350座城市PK奪冠,上海加冕「世界智慧城市」大獎
    11月18日晚上,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簡稱SCEWC)正式發布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獲獎名單。上海從全球35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最高殊榮——世界智慧城市大獎(World Smart City Awards)。
  • 「陳凱 說」上海:智慧城市的未來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在規劃2035年上海城市發展的願景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貫徹國家和上海「十三五」規劃綱要,高起點謀劃未來城市發展的「新藍圖」,提出了2035年要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卓越的全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