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交大學子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給遠在家鄉的母親寫信。 記者 王海 攝
「一封信,遊子心,遠寄慈母傳真情。」在5月13日母親節臨近之際,重慶交通大學學生發起了一次「感恩母愛書信傳情」活動,上千名同學參與其中。家書可以是一首詩,可以是幾筆畫,也可以是幾張照片,但背後都是一個個包含著真摯而濃厚親情的動人故事。有多久沒給媽媽寫一封信了?這個母親節,讓我們一起找出久不使用的信箋和筆,手寫一封書信,送給親愛的媽媽。
家書1
為省電話費,媽媽學會發手機簡訊
親愛的媽媽:
在外兩年了,一直挺想您的。這個月13號就是母親節,寫封信給您,簡單地說幾句心裡話。
媽,我在這兒一直都很好,您放心!別人說重慶很熱,但我覺得還好,再說宿舍有空調。我也早就習慣了這邊的飯菜,錢也夠花。在這邊學習還不賴,同學和我的關係都不賴,老鄉對我很好,老師也挺關心我的。
記得您發給我的第一條簡訊,當時讓我很驚訝,也很高興。兒子深知,您有多麼的不容易。(有刪節)
您的兒子:張凱
2012年5月8日
「最近你們那邊熱不熱?」「最近是不是很愛喝酒?」……
19歲的張凱今年大二,就讀於交大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他的手機上存著的這些簡訊息,是遠在山西大同市天鎮縣老家的母親發的。然而,通過手機發簡訊,孫凱的母親剛學會一個月。
「媽媽是為了我才學發簡訊的,這是為了給我省些話費。」張凱介紹,上大學後,他每學期會回家一趟,除了9月每學年要繳的5000元學費,每次返校,他總是一次性地從家裡拿2000元的生活費,每月平攤下來是三四百元。
一個月前的一天,正在食堂吃晚飯的張凱收到一條簡訊:「我學會發簡訊了,以後可以發簡訊聯繫。」簡短的一句,讓張凱既驚訝又高興,這是母親發給他的第一條簡訊,他回了句:「好的,不容易啊!媽。」
之所以說不容易,是因為張凱很清楚,母親雖然有高中文化,但長期操持家務,對手機、電腦等新事物的接受很有限,學會發簡訊,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下了多少功夫。這一點,孫凱在與母親的簡訊交流中體會很深,「她發條簡訊平均間隔時間在10分鐘左右,每條簡訊也就20多個字。也就是說,她用拼音輸入法,每分鐘才打2個字。」
張凱說,自己的心裡充滿了歉疚。以前在父母身邊時,他不愛聽母親的話,甚至有些叛逆;現在出門在外,說忙也不算太忙,與母親的聯繫次數卻不算多。這次給母親寫信,他才體會到母親千言萬語的叮囑,都是出於對自己無私的愛。
家書2
兒子藏著好多話,只是輕易不表達
親愛的媽媽:
媽媽,不知道你現在正在幹什麼。不知道你那患有風溼病的手現在還疼不疼?
這麼多年,我好像都沒給你寫過一封信吧。其實不是我不想寫,只是我實在是不好意思。今天給你寫的這些東西只想表達一下自己對你的感謝。最真誠的感謝!
感謝你二十年前生育了我,讓我能有機會看看這五彩繽紛的世界;
感謝你在我體弱多病的小時候經常帶我求醫看病,讓我現在能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著;
……
(有刪節)
您的兒子:龍瑞
2012年5月8日
想想有多久沒給媽媽寫信了?有多久沒跟媽媽說一聲「我愛你」了?掰掰手指頭,龍瑞的答案是20年。龍瑞從來沒給媽媽寫過信,「不是有手機、簡訊嗎?寫信,太矯情了吧……」直到看見校園裡「母親節,給媽媽寫封信」的海報,龍瑞翻開了嶄新的筆記本,鄭重的寫下了給媽媽的第一封信。
「有一句話,我一直想對媽媽說。」龍瑞撓撓頭,靦腆的笑笑,他心裡藏著很多和媽媽之間的小故事。
高二那年,龍瑞迷上了遊戲。因為念書的緣故,龍瑞在四川樂至縣城上學,媽媽獨自在一小時車程外的中天鎮打零工,父親常年在外闖蕩,跟著外公外婆生活的龍瑞一下子成了敞放的小鳥。「晚自習下課回家,外公外婆早睡了。」龍瑞試過幾次,10點20晚自習放學後,去網吧玩一小時遊戲,再悄悄的溜回家睡覺,外公外婆根本不知道。
一天深夜,快到凌晨了,龍瑞像往常一樣不聲不響的回家了。誰知剛到家門口,一個黑影嚇了他一大跳:「是媽媽!」媽媽焦急的守在房門外,不停的東張西望。
見到媽媽,龍瑞心裡不停的「打鼓」,「糟了,媽媽打起人來兇得不得了!」而那一次,龍瑞沒有挨打,媽媽嚇壞了,她的擔心和害怕讓龍瑞很後悔。
龍瑞考上重慶交通大學後,和媽媽的距離更遠了。但他從來沒接到過媽媽一次電話,偶爾龍瑞打電話回家問起,媽媽也總是笑呵呵的說:「長途電話太貴了。」
一天傍晚,龍瑞突然接到了媽媽的簡訊:「兒子,我很愧疚,不能像其他的媽媽那樣給你很多的東西……」這句話讓龍瑞一下子蒙了,媽媽學會了發簡訊?可龍瑞不知道如何回答。
龍瑞說,他也只是想讓媽媽知道,以前兒子不懂事,而現在兒子漸漸長大了,「媽媽,對不起!」
家書3
媽媽看到信,定會激動得哭出聲來
媽媽
您還好嗎
在那遙遠的家鄉
您那略顯佝僂的身軀喲
可還在,還在圍著灶臺
像院子裡的老石磨般
轉啊 轉啊 轉
媽媽
您還好嗎
在那黑色的沃土上
在那青青的玉米地
可還在,還在一鋤一鋤地
舉起又落下,舉起又落下
不停息
山風吹乾你的汗水
也吹起你額前的秀髮
…… (有刪節)
「收到我的信,她會是怎樣的表情?」20歲男生黃程不止一次地想著這個問題。昨天,黃程鄭重的將這封寫給媽媽的信投進了郵筒,算算時間,到母親節的那天,媽媽應該能收到。黃程的信,是一首寫給媽媽的詩,他原創的。
黃程是重慶交通大學國際學院大一新生,雖不是第一次離開媽媽,可剛從貴州來到重慶,黃程毫不掩飾內心的想法,「我真的想媽媽了。」剛進入大學不久的一天傍晚,黃程在學校圖書館看書,看到了艾青的作品《大堰河我的母親》。前幾天,他和媽媽剛剛通過電話,這段時間,媽媽的老毛病又犯了,常年積勞成疾,媽媽患上了頸椎病,這病一犯,脖子又酸又痛。黃程心裡一酸,埋頭寫下了這首詩《媽媽》。
但黃程並沒有立即告訴媽媽,直到今年三八節,黃程想給媽媽一個驚喜,於是神秘的告訴她,有一首詩要送給她。遺憾的是,三八節黃程沒回家,這事給耽擱了;五一節回家時,又把U盤弄丟了。「這次媽媽一定能收到!」黃程忍不住想,收到信,媽媽會怎樣呢?
黃程記得,高三開最後一次家長會時,班裡有個特別的節目———送媽媽一份禮物。黃程準備上臺演唱一首送給媽媽的歌,演唱前看著臺下的媽媽,他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沒想到,媽媽激動得眼淚只在眼眶裡打轉,差一點就哭出來了。
「這一次,我猜她一定會激動得哭出聲來。」黃程說,長大後和媽媽的溝通越來越少,他更喜歡把心裡的話寫下來,而不是說出來,媽媽也一定能感覺得到。
記者 顧曉娟 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