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一篇標題為《吃1次等於吃6個塑膠袋,5歲娃一年沒長個,全因3種「毒早餐」》的文章火了起來,文章中指出現代孩子的三種「毒早餐」害的孩子們不長個,吃一次相當於吃6個塑膠袋那麼嚴重。
其實,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家長朋友們,路邊攤、剩飯剩菜、垃圾食品這三種「毒早餐」不能作為早飯給孩子吃,不僅沒營養還耽誤孩子身體發育。沒想到文章一經發布就引發了網友們的惡評,短短18個小時惡評量已經高達559條。
559條評論細看下來,網友們的論點都是「剩飯剩菜能不能當早餐吃」?
你們家裡前一天晚上沒吃完的飯菜,會不會留到第二天?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第二天加熱當早餐,既不浪費又省得早起做飯。但是文章中卻說剩飯剩菜是「毒早餐」,理由是經過一晚上的發酵,飯菜內產生了亞硝酸鹽,長期吃會危害孩子的脾胃健康。
部分網友以自身舉例:我出生於80年代,那個時候家裡大人早上4點就去地裡幹活了,沒時間做飯吃飯,孩子們起來以後只能找找昨天的剩飯,能吃飽就不錯了,也沒落下什麼病。
寶媽也表示批判:真沒辦法把每頓飯做得正好,孩子吃飯又不定量,每次剩下了也捨不得倒掉,畢竟條件不允許啊,所以第二天吃剩菜是難免的,有時候一吃好幾頓。
也有網友表示贊同:不要總是說八九十年代怎麼樣,時代在變化,育兒觀念也得變,孩子積食、脾虛影響吸收,不調理就是比別人長得矮。
網友們激烈爭議背後隱藏的矛盾,是「剩飯剩菜」到底對孩子身體有沒有危害?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高高大大、「身強體壯,但是科學家研究分析發現,隔夜飯真的會產生對孩子發育不利的物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飯菜耐熱性不同,「隔夜菜」營養成分流失嚴重
孩子長得高就得多吃菜,因為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研究顯示維生素的耐熱性非常低,第一次炒菜時就流失掉30%以上,如果繼續加熱營養流失會更加嚴重。
營養專家又說「早餐要吃好」,意思是早餐是孩子一天的營養供給,長期給孩子吃「隔夜菜」,孩子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不夠,自然而然就比同齡孩子發育慢。
2)剩菜剩飯中細菌繁衍,產生的致癌物質危害人體
蔬菜放一天不會壞,但是炒成菜放一天可能就變質了。
科學解釋是蔬菜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硝酸鹽,剩菜剩飯長時間放置經過細菌的繁衍活動,有利的硝酸鹽變成了有害的亞硝酸鹽,二次加熱不徹底,有害物質就會進入人體。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說剩菜剩飯確實有害,但是只要經過正確處理,也是可以保存營養的。
1)剩葷不剩素,涼菜不能留
蔬菜中的維生素不耐熱,但是肉類中的鈣、鐵耐熱性強,又是孩子骨骼發育的必備營養。所以素菜最好不要吃隔夜的,肉類可以第二天加熱繼續吃。
涼菜無論如何都不能留到第二天,它不能加熱就無法殺死細菌,對孩子身體危害顯而易見。
2)剩菜剩飯切記「要回鍋」
有的孩子吃飯了加熱的隔夜飯還是肚子疼,可能是加熱程度不夠。低溫只能抑制細菌繁衍,高溫才能有效殺死細菌。
3「隔夜菜」儲存方法有技巧
吃剩的熱菜一定要等涼透後再放進冰箱,熱菜進入寒冷的環境容易變質,熱菜的水蒸氣會使飯菜發生黴變,最好用保鮮膜封住,既能避免不同飯菜交叉感染,又能有效保鮮。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