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多元化的發展,多種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各大教育機構更是注重理念的輸入,系統的培養。而孩子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孩子的學習過程更是不可逆的。一旦選擇了不適合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不僅浪費了時間,更是對孩子天賦的浪費。每個孩子的特點又決定了成功的教育是不可複製的,適合別人的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如何能夠從紛雜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形式和理念已經成為了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接下來我將以一個從事英語教育十多年的老師的角度為各位家長分析一下孩子在各個階段應該注重的英語學習重點和內容,文中會根據內容添加每階段學習的一些輔助材料推介,也會幫家長分析一些教育機構「話術」背後隱藏的大坑。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家長們諮詢討論,槓精請繞路。實話難能可貴,請大家愛護我~
關於英語學習,我們常常有個誤區,那就是為什麼我參加了那麼多的機構,花了不菲的價錢,還是沒有收穫到我想要的效果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明確。所以我們首先要確立好自己英語學習的目標。
一. 確立學習目標
學習英語首先應該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就制定好學習的計劃,這個學習計劃要囊括幼、小、初中、高中、大學以及更高階段的學習計劃,而這個計劃的大前提是你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學習計劃是與你為孩子計劃好的將來相匹配的。簡而言之,你的孩子究竟是要融入應試教育的學習生活還是要注重實用英語更多一些,這兩者是有區別的,最怕的是兩者混淆,最後的結果就是學「夾生」了,兩個都沒學好,聽不懂,說不出,考試成績還一塌糊塗
目前的應試教育相對靈活性較弱,並不是說應試教育不好,究竟怎樣制定孩子的未來發展方向還是要看個人選擇,應試教育不失為一種發展方向,雖然分數不是衡量學習實力的唯一標準,但分數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標準,也是孩子邁向心儀學府的敲門磚。所以如果您為孩子制定的計劃是考入名牌大學走向人生巔峰,那麼就請頭拱地的刷題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還是會發揮作用的,勤奮確實是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品質。
如果您覺得實用性才是學習語言的終極奧義,那麼就請您別再問「我學完這個口語課程之後我家孩子可以掌握多少單詞和句子?」「為什麼學了這麼久好多單詞孩子會讀不知道什麼意思?」等問題,因為學習英語口語最重要的是英文思維的培養,你要知道,語言之間本來就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每種語言在翻譯的時候都是意譯多於直譯,你會發現有些單詞的意思大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味,而這正是語言的魅力。
這時候就會有家長要問了,那我不可以兩者都學好麼?這個就是英文學習的第二個誤區——自我定位不明確。
而自我定位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習目標的確立。
二. 自我定位的確立
孩子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清晰的自我定位。有了清晰的自我定位就可以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孩子語言天賦較強,吐字清晰,有很好的語感,表達能力較強。而有的孩子平時默默無聞,但是考試成績往往一鳴驚人。只要家長們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向,那麼孩子們的優點就會被放大,你自然不需要再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您家的孩子是那個硬體過關,誇誇其談的演說家,那麼學習口語自然穩準狠。如果您家孩子不善言辭卻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能對指導者的指令有很好的copy能力,那麼他自然能夠在每次考試中遊刃有餘的自由穿梭,家長也別再糾結非逼著讓他張嘴了,成功的路本來也不只那麼一條。家長的糾結往往來源於自己對大眾評判眼光的屈從,做什麼都能做得好的孩子讓家長有面子,所以家長總是不自覺地開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趨近完美。放下這種想法,你會發現親子關係都慢慢得到了改善,放過孩子就是放過自己。別讓自己的孩子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孩子只是你的孩子,他只是他自己。
綜合上述的兩點,下一篇我將給大家分享如何給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並會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些我認為有幫助的口語圖書和應試教輔。
不關注我下期你能找著我麼?
愛你Mua~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