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如何進行規範進行心臟康復?
近日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發布了新版慢性心力衰竭心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
共識指出,慢性心衰的心臟康復包括系統評估、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和危險因素控制(包括戒菸處方),以及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患者教育。
要點如下:
1、患者評估內容及建議:
血液動力學狀態:肺淤血、外周水腫體徵;
惡病質: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減少;
化驗:血電解質、肌酐、尿素氮(BUN)和B型利鈉肽(BNP);
運動能力峰值:推薦採用心肺運動試驗,6 min步行試驗是公認的簡易評估運動耐量的方法;
2、為了實現安全有效的運動康復,運動負荷試驗是重要的評估手段,可選擇由簡單到複雜,包括 2 min 踏步、6 min 步行試驗、運動平板、心肺運動試驗等。
3、急性失代償心衰患者(包括慢性心衰急性發作)若生命體徵平穩則需早期活動(Ⅰ期康復)。
4、運動種類以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為主,輔助抗阻運動、柔韌性運動、平衡運動及呼吸肌訓練,柔韌性運動可以作為熱身和整理運動。
5、推薦採用太極拳和八段錦等傳統運動形式替代有氧運動;
6、建議進行監護下院內運動訓練計劃,尤其是在初始階段,以確定個體的反應性、耐受性及臨床穩定性,並迅速識別相關跡象和症狀,根據需要修改或終止運動計劃
7、呼吸肌訓練對慢性心衰患者尤為重要:
(1)縮唇呼吸訓練:練習時嘴唇半閉(縮唇)時呼氣,類似於吹口哨的嘴形,使氣體緩慢均勻地從兩唇間緩緩吹出,吸氣時閉嘴用鼻緩慢吸氣,稍屏氣後行縮唇呼氣,吸與呼時間比為 1∶2。
(2)腹式呼吸訓練:患者舒適位站立或坐位,左手置於胸前,右手置於腹部,鼻子慢慢深吸氣,盡力將腹部鼓起,然後以口呼吸,儘量將腹內收(此時口型為魚口狀),呼吸要深,儘量延長呼氣時間,10 min/次左右。
(3) 人工對抗阻力呼吸訓練:可藉助呼吸訓練器。
8、體力活動諮詢:
至少30 min/d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逐步增加至60 min/d;
加強呼吸肌訓練:採用縮唇腹式呼吸和/或呼吸訓練器輔助訓練,從每天10次開始,呼吸頻率8~10次/min,逐漸增加到15 min/d
9、指導患者學會通過自測體重和記錄尿量調整利尿劑用量:建議每天液體入量不超過1.5 L,每2周檢測一次電解質。
24 h體重增加>1.5 kg 或者 3 d 體重增加>2.0 kg,表明液體瀦留正在加重,需增加利尿劑使用劑量,患者可根據液體出入量調整利尿劑用量。
來源: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 慢性心力衰竭心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內科雜誌,2020,59 (12): 942-952.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