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寢室」獲得的部分榮譽。
日前,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學院船舶動力創新班9公寓132寢室的5位男生同時留校保研,其中還有3位同學「直博」,妥妥一個學霸寢室。
「抱團」學習
考試周共同制定複習計劃
來自四面八方的5個人相聚在「哈工程」132寢室,每個人都個性十足。在相互磨合的4年中,他們相互攜手、共同進步,演繹了一段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是信任和友誼讓寢室的夥伴們共同成長。」王灝桐說,每到考試周,5個人商量著每天制定同一門課程的複習計劃,白天分頭學習、晚上相互交流,共同進步。不過,他們也有例外的時候——不盲從跟風,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他們堅持的基礎。
王灝桐說,大三上學期,《氣體動力學》課程內容難、複習資料少,5個人對計算題的解題思路出現了分歧。「經過一番爭論後,大家相互誰也沒有說服誰,於是就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考試。」結果出人意料,全寢室該課程成績都為90+。面對成績,大家心有默契地相視而笑。
有些專業課很難,遇到卡殼問題的時候時有發生;有人出國訪學,但英語口語亟待提高;有人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但體測成績卻不樂觀……每當遇到困難,132寢室的選擇是——5個人一起扛,互相幫助,攜手共進。這讓他們贏得了成功,更收穫了友誼。
面對疫情
他們在不同地方做出同樣選擇
學霸寢、黨員寢、全員抗疫寢……132寢室在動力學院可謂是名聲在外。2020年春季學期,5名同學在各自家鄉分別投身至抗擊疫情的戰役中。
原野參加家鄉的「黨員先鋒崗」,主動承擔最髒、最累的工作,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為「大學生志願者」,「在家鄉最需要人力的時候,我很慶幸能夠為抗疫做點事情。」原野說。
李戴方哲作為班級的團支書,在疫情防控期間與班幹部共同帶領全班同學同心抗疫,平均每半個月召開一次「雲班會」「雲團活」,舉力「為疫情防控貢獻青春力量——抗『疫』志願者故事分享」的活動,「分享戰疫故事、講述愛國情懷、共話青春擔當」……「在特殊時期,召開抗疫主題的『雲團活』對全班同學來說是一堂意義非凡的思政課,為班級注入了一股股強大的凝聚力。這股凝聚力在疫情面前形成堅不可摧的戰鬥力。」 李戴方哲說。
共同的夢想
他們選擇一起留校深造
四年前,他們共同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四年後,選擇了留校保研。用他們的話說,「兄弟就要整整齊齊」。其實,以他們的學習成績以及綜合排名,保研有很多選擇。但是,他們認為,母校是他們夢想的起點,也是幫他們圓夢的地方,他們堅信「哈工程」更適合自己未來的學業發展。
陳依林喜歡探索未知,船舶動力創新班的本科導師制給他提前了進入實驗室的機會;原野、張靖凱4年間斬獲多個科創獎項,申請了多個發明專利;從小對船充滿好奇的李戴方哲,夢想能夠有一天走近船舶「心臟」,探索機艙中更多奧秘;奔赴深藍、探秘海底是王灝桐自高二便立下的豪情壯志,考入哈工程、保研哈工程,距離他的「海洋強國夢」越來越近。「學校的科創環境,給予我們實現夢想更廣闊空間。」他們說。
學霸畫像
李戴方哲(左一),江蘇南京人,開朗、溫和,是人見人愛的團支書,也是132寢室「閱讀達人」,寢室的6層書架裝滿了他的書。
陳依林(左二),湖北籍,擅長籃球、跳遠,不僅是132寢室的體育健將,也是132寢室名副其實的科創達人,在各類國家級科創賽事中斬獲佳績。
王灝桐(左三),江蘇無錫人,是當年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江蘇籍考生第一,連續多次獲各類獎學金,擅長音樂,單簧管、爵士鼓業餘十級。
張靖凱(左四),家住山西,學習成績始終保持班級前兩名,本科4年已經申報「一種燃氣輪機化學回熱系統的仿真方法」等三項專利。
原野(左五),心直口快的河南小夥,除了吃飯、睡覺,專注於學習,是全寢的超級學霸,三年學習成績在90分以上,多次獲國家勵志獎學金。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新晚報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