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了。舉個例子,就說什麼是人工智慧,生活中最初廣泛接觸的莫過於智能客服,不過體驗好的比例甚微。對於《中國青年報》的調查,91.9%的受訪者表示它們使用過智能客服;57.9%的受訪者直言智能客服會理解不了顧客提出的問題,但是答非所問;49.3%的受訪者認為智能客服只會用話術應付人,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嗎?可以說只是人工智慧的初級階段,這只不過是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詞庫觸發以及列表的檢索功能。何為人工智慧?就是注入了靈魂的非人類主體,人工智慧的精髓應該是更加深度的學習,從之前的大數據提取匹配到推理邏輯算法的設計,最後再到以主動學習為重點的設計。知識獲取加上知識融合與知識驗證,生物的進化速度如果形容成乘方進化,那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進化就如同是冪次方進化。這一步才是真正驅動人機感知力、認知力的進步,是廣泛意義上的AI,也是人類開始為之擔憂的起點。
人工智慧是大勢所趨但可能讓人一下子無法接受,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嘗試接受的。為何說是大勢所趨?人工智慧時代,如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一樣,攜帶著新的希望和新的挑戰,是不可逆轉的。人工智慧是一種承載各行各業發展的工具,智能製造、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商務、智能農業、智能教育、智能醫療等,在以後的各行各業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人工智慧將會變成我們身邊的一部分。
再說人工智慧發展的利弊,其實人工智慧的好處有很多,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隨著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在應用層面上的產品越來越多,從居家的智能設備、智能樓宇、智能家電到出行相關的自動駕駛、空中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滿足人們對產品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我們現在老年化比例的逐步上升,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生活中缺少親情的陪伴,這時候人工智慧產品陪伴左右增加安全的同時也增加的樂趣,減少孤獨。像智能音箱天貓精靈、小艾同學、小度,聽歌講故事,聊天聽戲曲,早間新聞播送這些,只要綁定手機軟體,開口下達指令,它們就可以運行了。智能攝像頭,也可以遠程控家裡的場景,不用擔心老人暈倒卻無人及時發現的問題了。
尤其是對於弱勢群體,人工智慧產品應用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智能導盲機器人被稱為盲人的另一隻眼,眼盲者從此不必擔憂出行。社交機器人可以幫助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進行適當的社交行為。第三則可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率,人工智慧如上所說的是各行各業發展的一種工具,在經濟學上,也稱之為一種全新的生產要素,目前全球的經濟狀況偏於低迷時期,各國的GDP增長呈現收縮態勢。人工智慧這種新生產要素的出現,正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
據埃森哲與經濟學前沿等公司聯手,對12個經濟發達體國家的人工智慧,對其經濟增長的影響開展相關研究,從絕對值上看,人工智慧對美國GDP增長的貢獻到2035年有可能攀升至4.6%。大家可能對4.6%的這個比重不太能夠形象的理解,換個角度來說,如今強大的美國金融業,對其GDP的佔比也就是4%左右,因此可以了解人工智慧對經濟發展的突破性是不可逆的。
有好的方面就會有弊端,就比如第一個.就業問題,大部分人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將會使自己失去工作,發揮不了自己的價值。近日,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年僱傭關係趨勢調研報告》顯示,人工智慧革命對職場產生了更強烈的衝擊。去年僅有兩成人對人工智慧表示擔憂,今年上升到了43.8%,認為人工智慧勢必會取代一部分人類工作,這也將是直接導致許多傳統行業職位減少,職場競爭加劇。
其實人工智慧與人相結合,才是發展的最終歸宿。但是面臨著職業技能的轉變卻是真真切切的,在不久的未來,它將會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勞動力的總量,就業的方向會帶來一次大大的變革。既然意識到危機感,就應該主動積極轉變就業方向,善於利用人機結合迎接人工智慧的挑戰,弱化替代作用。第二是反操控問題,機器有了自己的智能,實現機器操控機器,挑戰人類發展的社會地位。第三是在道德問題層面上,人為運用中是否會觸碰法律倫理底線,影響社會安穩和經濟安全。
最後的最後,接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調整自我發展模式,適應新變革的新需求,變才是永恆,不變的是瞬間。未來的時代,是人工智慧的時代,是一個讓人嚮往和略有些憂慮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