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朋友不會在乎他有沒有錢,反正都沒我有錢。」
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即便是先輩給後輩留下了再多財產,也架不住敗家子的無盡揮霍,有一位香港的富二代,最後淪落至深圳的一位流浪漢,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這位富二代名叫鄭六三,說起他的後半生,大夥都覺得是現實版《松子被嫌棄的一生》。
鄭六三,香港人,出生年月未知,他自己也從未透露過,鄭六三的爸爸是香港的一位富商,經營範圍很廣,包括服裝廠以及手錶廠,在香港也是小有名氣,不難想像,鄭六三小時候便就是一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子爺。
因為鄭六三的父母根本無暇約束於他,漸漸的鄭六三開始厭學,之後還不到15歲的鄭六三乾脆書也沒去讀了,開始了整天在家睡到自然醒,醒來後就各種花錢各種玩的生活。
父母對鄭六三依舊是非常放縱,鄭六三沒錢了直接就跟家裡說,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父母的過度保護,讓鄭六三始終沒有那種危機感,這也是導致鄭六三破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毫無疑問,在這種家庭環境下的鄭六三,便是養成了不健康的消費觀,在商場裡只有他看不上的東西,沒有他不想買的東西。
對於這種驕奢主義的消費觀念,沒有一個長輩或者親戚站出來指責鄭六三,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的鄭六三,積極享受生活還來不及呢?誰還會顧得上去改正自己。
這就好比,你讓一個完全讀不進書的學渣去學習,儘是無用功。
90年代,鄭六三的父母相繼去世,偌大的家產將現金流跟遺產全部分了出去,鄭六三作為嫡長子,也分到了5000萬港幣的遺產,折合人民幣也有4216萬元。
4000萬是什麼概念呢?哪怕你就把它放在銀行吃利息,一年都大約有30萬左右的利息進帳,多少打工人累死累活一年都掙不到30萬,鄭六三在家躺著就能掙到了。
可以說,老天又幫了鄭六三一次,但這一次鄭六三依舊更為放縱自己,哪怕已經是個做父親的人了,也依舊忘不了花天酒地,妻子受不了鄭六三如此的遊手好閒,只好帶著孩子離婚,還分走了2000萬的家產。
三個人的屋子,最終變成了一個人的孤單。
有句話說得很好,當你能夠數清自己還剩多少錢的時候,你就永遠稱不上是一個富人。
最終鄭六三在一次購物的時候,掏出銀行卡後,出現了碩大的幾個字:「你的銀行卡餘額不足。」他頓時慌了,一連試了幾張銀行卡才發現,自己的積蓄已經全部都自己揮霍光了。
鄭六三本就沒讀什麼書,也沒有一技之長,無奈之下還把父母留給自己的房子給賣了,結果瀟灑了不到半年之後,又變成了一貧如洗之輩,結果他從香港來到深圳乞討,每天能夠陪伴他的,只是街頭上的一隻只流浪狗。
那麼,鄭六三的事給了大家什麼啟示呢?要節約用錢以及注重危機感,這些也都太過於老生常談了。
但如果真要說點不一樣的就是,其實鄭六三整個人並沒有太大的過錯,如果普通人有他的人生,也不一定就會比他好到哪裡去。有一說一的是,在鄭六三身上,我們更多都是感受到了一種命運的無常吧。
有時候,人生真就跟一盒巧克力一樣,下一顆你永遠猜不到是什麼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