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以中國地理環境為研究對象的地圖集出版

2020-12-25 中國政府網

    近日,我國首部以中國地理環境為研究對象的專題地圖集——《中國地理圖集》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發行。該圖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靜愛和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審左偉合作主編、國內數十位業界專家學者聯合編著。

    《中國地理圖集》的讀者對象為國內外高校從事「中國地理」教學和科研的廣大師生,從事地理、資源、環境等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和中學地理教師,從事區域管理、企事業管理和區域科學研究的人員,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廣大讀者。

    《中國地理圖集》全面反映中國區域的PRED(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結構、功能與變化過程。系統展現了中國各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構建區域地理知識體系;多角度顯示中國地理格局的時空動態變化過程,構建區域地理認知體系;綜合表達中國各種地理要素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關係的地域差異,構建區域地理邏輯體系;以人地關係為主線,表達中國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構建區域綜合分析能力體系。

    《中國地理圖集》在充分吸收中國地圖出版社地圖編制豐富經驗和專門技術的基礎上,全面採用科學思維方法和計算機技術進行管理,全面採用計算機輔助製圖製版技術進行生產,確保了版式及圖面美觀新穎的效果。圖形設計力求新穎美觀,符號表示直觀清晰,色彩搭配典雅和諧,印刷裝幀精良。封面設計主題突出,大方美觀。主要內容採用中英文對照形式,兼顧專業性、普及性和實用性。

    《中國地理圖集》是一部綜合性地圖集,它的編制出版意義是:完善全國高校「中國地理」的教材配套,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公民國情教育,為各級政府和廣大社會機構了解中國國情提供可視化工具;綜合展示中國地理科學研究的新進展,為地理、資源、環境等科研和教學人員提供科學參考;搭建中外地理科學交流平臺,促進世界了解中國;服務廣大中學教師、地理課程和教材編制,促進地理教學地圖發展。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繪製世界首部百萬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圖集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1∶1000 000)(以下簡稱地圖集)近日正式出版發行。這部以中、英文雙語出版的地圖集採用2010年、2000年和1990年三個時期中國土地覆被數據集(ChinaCover),完整、系統記錄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20年的變化,是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圖集,對研究我國土地覆被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我國科學家成功繪製世界首部百萬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圖集
    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 中科院供圖  新華網北京11月15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1∶1000 000)(以下簡稱地圖集)近日正式出版發行。
  • 世界首部中英雙語百萬比例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1∶1000 000)(以下簡稱地圖集)正式出版發行。這部以中、英文雙語出版的地圖集是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圖集,完整、系統記錄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20年的滄桑巨變,對研究我國土地覆被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可為後續深化我國「全球變化與應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多個時間節點的基礎信息支撐。
  • 中英雙語百萬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圖集出版
    本報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吳月輝)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1∶1000000)(以下簡稱地圖集)正式出版發行。這部以中、英文雙語出版的地圖集是世界首部百萬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圖集,完整、系統記錄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20年的滄桑巨變,對研究我國土地覆被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可為後續深化我國「全球變化與應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多個時間節點的基礎信息支撐。  從原始的刀耕火種開始,人類就啟動了改變地球表面的進程。
  • 廣州首部城市地圖集出版發行 吃住行遊購娛樣樣齊
    廣州首部城市地圖集出版發行 吃住行遊購娛樣樣齊金羊網  作者:趙燕華、穗規資宣  2020-09-23 歷時將近三年編制完成的《廣州城市地圖集
  • 中英雙語百萬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圖集發布
    這部以中、英文雙語出版的地圖集是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圖集,完整、系統記錄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20年的滄桑巨變,對研究我國土地覆被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可為後續深化我國「全球變化與應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多個時間節點的基礎信息支撐。
  • 中國測繪 | 新版《湖南省地圖集》傳承湖南製圖歷史
    湖南地圖編制的歷史源遠流長,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地圖到近代邵陽人魏源主編的《海國圖志》,從1959年湖南省編輯出版的第一部省級綜合性地圖集《湖南省綜合地圖集》到2018年編制出版的全國首創全省史上規模最大的地圖集《湖南省省市縣地理國情系列地圖集
  • 【高清地圖】中國地理高清地圖集
    明了的信息,是地理學習的好工具,今天小編特精選了部分中國地理地圖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你們,如果喜歡,請在文末點擊「在看」,給小編前進的動力,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聲明:資料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地圖集》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地圖集》充分利用和概括了新中國五十年來地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等的綜合科學考察與各部門調查研究成果,氣象、水文、地震、地磁、海洋臺站網絡長期積累的觀測數據,以及數千年積累的文獻、考古資料,總結概括了中國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區域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形象直觀的地圖集形式,全面系統地反映中國複雜的自然條件與豐富的自然資源,闡明中國自然環境的形成與演變規律。
  • 駕編一葉方舟,渡地圖之海——訪《世界地圖集》項目主持人、中國...
    首先《圖集》能夠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徐根才認為,編制出版反映我國外交立場、代表我國地圖出版水平的世界大地圖集是中國地圖出版社的職責和使命。面對國家、社會、大眾的迫切需求,通過項目的實施,可極大提高地圖的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並且,我國已具備編制出版大型圖集的條件。
  • 中國社會文化簡訊:湖南出版中國紅色旅遊地圖「大全」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中國社會文化簡訊中國地級市全部開展數字城市建設 逐步向智慧城市升級當前中國所有地級市已全部開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並逐步向智慧城市轉型升級。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直接拉動地理信息產業產值300多億元。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買合蘇提表示,當前城市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人口、災害、安全監管等問題日益嚴峻,創新城市發展模式已經迫在眉睫。船閘行業首批中高級運行維護人員「領證」中國首次對船閘運行維護人員頒發了中級和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 地圖世界 人文窗口——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一覽
    叢書融合協調了地圖與文字、圖片、信息圖表的關係,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挖掘城市文化,詮釋城市精神,為一座城市的骨骼注入血肉,為中華文化的傳播添磚加瓦——   為展現中國城市飛速發展的輝煌成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組織實施的「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目前面向海內外隆重推出了17個城市分卷,並將在「十三五」期間分批出版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升級」
    復旦開發出首套《中國人口地理信息系統》,提供無學科邊界研究平臺  由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譚圖」)自1974年出版以來,已成為一部經典之作,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基礎性工具書
  • 譚其驤與《中國歷史地圖集》
    在處理歷史上的民族關係、中外關係和疆域邊界等問題上,他始終堅持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圖集》所確定的關於歷史中國、中原王朝、邊疆政權、非漢族政權、地方政權、自治地區之間關係的原則,對於中國史、民族史、中外關係史、中國歷史政區地理等學科的研究都具有指導意義。
  • 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組的成立與任務
    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現象和人地關係之地理分布、變化及發展規律的學科。按內容分為歷史自然地理、歷史人文地理和歷史地圖學三大類。歷史地理是中國古史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史地組的建立,完全是國家任務促成的。史地組成立後,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承擔國家交來的兩大政治任務。一是接受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任務。
  • 《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英文版)出版
    在「5 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際,由成都地圖出版編制完成的《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英文版)近日出版面世,該社用這獨特的方式祭奠這個特殊的日子。  《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中文版)由科技部、國家測繪局、民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部門聯合主編,眾多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傾情打造,是我國第一部以地圖形式真實記錄地震災害全過程的大型綜合地圖集。自2009年3月面世以來,該圖集得到國內有關單位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 內蒙古終於有了一部完整歷史沿革地圖集——《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
    2019年4月,《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發布,填補了內蒙古長期以來沒有一部完整歷史沿革地圖集的空白,為研究內蒙古發展史提供了系統直觀的依據。在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後,2007年,時任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學會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吳齊文主動與自治區史學界專家商榷,並很快達成共同編制出版《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的共識,由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內蒙古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歷史學專家負責編纂,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地圖編繪,共同完成《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的編制出版。
  • 地圖文化亟需傳承、創新與發展——訪我國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
    「地圖+文化」見證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地圖+文化」也為我們述說著一段段歷史變遷。其實,與漫長的地圖文化發展史相比,地圖文化研究還是一個新領域。記者從2020年中國測繪學會年會上獲悉,我國地圖的起源與5000年中華文明史可謂一脈相承,「地圖文化」既不全等於「地圖」,又不全等於「文化」。
  • 首部研究「731」部隊的英文書籍在英國出版
    Read in English 記者從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七三一問題國際研究中心了解到,英文書籍《731部隊:魔鬼實驗室·東方奧斯維辛——日本侵華細菌戰1933-45》已由英國Fonthill Media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在英國出版的首部「731」部隊專題研究成果。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首發 省級行政區劃全涵蓋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涵蓋我國全部省級行政區劃的分省系列地圖集——《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經星球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6月16日該地圖集在北京首發。出席首發式的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指出,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中率先出版的大型出版項目《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的出版發行,是出版界獻給共和國60華誕的一份厚禮,它填補了我國地圖出版領域的一項空白。    中國版協主席於友先、總參作戰部副部長王家聲、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出席了首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