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姓氏起源於哪裡,是怎麼流傳下來的。說老實話,是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的。為什麼都說不清楚呢?
(網絡配圖)
一、姓氏大都出現在文字出現之前。
既然是文字出現之前,只能是口口相傳。在這口口相傳的過程中,誰能保證不會出現錯誤呢?或者是傳錯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傳。畢竟吃飯才是大問題,誰會把祖先的事情一代一代往下傳呢?而且歷史那麼悠久,也沒人能記得住。
比如我的「張」姓,傳說起源於黃帝的孫子「揮」,由於是一個神射手,因此就有了這麼一個姓。但是實際上,連「黃帝」本身就是傳說中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一個神話符號及文化符號,而且是後世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的一個符號。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黃帝,都說不定,那麼,作為黃帝孫子「張揮」的這個人,顯然就更不確定了。不確定,又從哪裡去找源頭呢?
二、自己的祖先並不確保都有文化。
一個姓氏中,肯定那些取得富貴的人,生育孩子的機會最多。但是,因為他生育孩子的機會最多,因此,他的後代,有一些發達了,有一些卻並沒有發達。假設你是處在那並沒有發達的一支,而這一支的祖先很多又是沒有文化的,不可能把族譜記載下來,因此,你又怎麼確定自己的流變呢?
還是拿我的「張」姓來說。「張」姓歷史上出過張良這樣的名人,我們的家族譜上說,我們的祖先是張良。但是張良的第二代、第三代就沒落了。後世雖然也在延續,但延續的具體情況是什麼,卻說不清楚。後來出現了張九齡這樣的宰相,我們的族譜上又說,祖先是張九齡。但真的是他嗎?只不過因為他在歷史上比較出名而已。
(蒙古將領畫像)
三、族譜記載中不願意出現負面的人物。
說到這裡,還想到前幾天的一件事。有個外地的人,因為看了我的自媒體文章,知道我姓「張」,於是就在站內留言給我說,他也姓「張」,他們正在研究族譜,希望我能加入他們的族譜。我就問他,他們的祖先是誰。他告訴我,他是張弘範的後代,他們想宣揚張弘範。因為張弘範滅掉了南宋,因此他在歷史上是一個褒貶不一的人物。他們要給他正名。
但是我心裡顯然就不太舒服了。我自己的祖先是什麼情況,其實並不太清楚。現在卻要我承認自己是張弘範的後代,心裡怎麼會高興呢!所以我就支吾了一下,並沒有給他明確的回覆。
實際上,像這位「張」姓朋友這樣做,歷史上其實是比較少的。相信很少「張」姓的族譜,是不願意把張邦昌、張獻忠、張弘範這樣的人列進去的。但實際上,很有可能,他們的那個「張」姓,就是這些人的後裔。
因為不願意列上去,因此,真實性顯然就不可能得到保證。
(流傳下來的老族譜)
四、族譜修建的目的是給後代留下財富。
很多富貴了的人家,都會修族譜。修族譜有什麼目的呢?
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展現並誇耀祖先曾經有過的榮光。
古人認為,每個人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祖先積下的蔭德的結果。而一個人一生所做的功業,所積累的德行,又都是要留給後世的。這種因果報應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人。
既然如此,記錄祖先的功業,當然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有這樣一個目的,因此,很多人在修訂自己祖先族譜的時候,都會把那些在歷史上同一姓中非常有名的人、做了安邦定國大事業的人、德行很高尚的人列入自己的祖先名單。就像我前面說過的,那些雖然也很有名,但是因為形象不太好的人,就不可能被列入族譜之中了。
這也在又一方面讓族譜變得很混亂,很不可信。
就我自己來說,我所知道的祖上都是很貧困的,高祖那一代的事情,還有故事從父親的口中傳遞下來。但是高祖本身又處在顛沛流離之中,他是從另外一個地方逃荒過來的。他祖上的事跡,父親告訴我,他已經說不清楚了。那麼,我要把家族的事情往下傳遞,又怎麼辦得到呢!
(參考資料:《中華姓氏通史》《張姓簡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