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走路也算鍛鍊嗎
對都市一族來說,你最常用的鍛鍊方式有哪些?記者昨日隨機進行了調查。
在調查中,市民選擇的運動方式各種各樣,包括跑步、瑜伽、健身房運動、遊泳、爬山、騎自行車等,但選擇步行這一方式的人極少。「走路也算鍛鍊嗎?」幾位愛好馬拉松的市民如是反問。
調查同時顯示,因為對步行這一鍛鍊方式的效果存在疑慮,加之目前生活方式的快捷便利,被調查者日均步行的時間大多數在半小時左右,用市民李亮的話說就是,「每天搭電梯下樓到地下車庫,然後開車上班,再從地下停車場搭電梯上班,算起來,一天估計走不上幾百步」。而市民王青則坦言,現在網上購物太便利,以前一周會逛上幾趟超市,現在基本都在網上淘,如果要算走路的時間,恐怕只剩下辦公桌到快遞員之間相遇的距離所需花費的時間。
但市民陳華也表示,他自幼在山間長大,當時上學要翻越幾個山頭,經常這樣步行個把小時上學,他從小就很少生病。「但自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因為單位離家近,步行的時間屈指可數,工作忙也極少鍛鍊,總感覺身體素質越來越差。」
現象:智能計步不要盲目比拼步數
「從今天開始,我決定步行鍛鍊,爭取每天運動手環上能上萬步。」因為前段時間身體狀況頻頻「亮紅燈」,市民楊芬下定決心每天步行。除了不乘電梯多走樓梯,飯後快走也成了她的「每日功課」。為了「監督」自己,她特意購買了智能運動手環,能即時顯示她每天鍛鍊的步數和消耗的卡路裡。
除了運動手環,如今,各種與運動有關的手機智能APP也層出不窮。只要下載相關軟體,你就能如願記錄自己每天的步行等運動時間,並通過朋友圈中的運動排名,知曉自己目前的運動狀況。
長沙市中心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先禮認為,通過現代智能手段了解自己每日步行的步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切記不可因為拼步數而忽略自己身體的狀態,否則反而傷害自己的健康。賀健軍則表示,步行鍛鍊應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好循序漸進,而不僅僅只靠智能工具來督促,而且,不同的智能計步工具計步方式有差別,市民應該量力而行,走路時不可過度、頻率不可太高,特別是肥胖或關節有疾患的人,應警惕過量的負重步行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骨二科主任羅令也建議,不同人群對步行的強度承受能力不同,對於體弱者,每小時走5公裡最好;對於失眠者而言,可在晚上睡前散步,每分鐘走80米左右,每次半小時;對於長期坐辦公室的市民來說,最好能堅持坐1小時後步行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