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鍛鍊靠朋友圈拼步數?3類人別盲目步行鍛鍊(2)

2020-12-1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調查:走路也算鍛鍊嗎

對都市一族來說,你最常用的鍛鍊方式有哪些?記者昨日隨機進行了調查。

在調查中,市民選擇的運動方式各種各樣,包括跑步、瑜伽、健身房運動、遊泳、爬山、騎自行車等,但選擇步行這一方式的人極少。「走路也算鍛鍊嗎?」幾位愛好馬拉松的市民如是反問。

調查同時顯示,因為對步行這一鍛鍊方式的效果存在疑慮,加之目前生活方式的快捷便利,被調查者日均步行的時間大多數在半小時左右,用市民李亮的話說就是,「每天搭電梯下樓到地下車庫,然後開車上班,再從地下停車場搭電梯上班,算起來,一天估計走不上幾百步」。而市民王青則坦言,現在網上購物太便利,以前一周會逛上幾趟超市,現在基本都在網上淘,如果要算走路的時間,恐怕只剩下辦公桌到快遞員之間相遇的距離所需花費的時間。

但市民陳華也表示,他自幼在山間長大,當時上學要翻越幾個山頭,經常這樣步行個把小時上學,他從小就很少生病。「但自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因為單位離家近,步行的時間屈指可數,工作忙也極少鍛鍊,總感覺身體素質越來越差。」

現象:智能計步不要盲目比拼步數

「從今天開始,我決定步行鍛鍊,爭取每天運動手環上能上萬步。」因為前段時間身體狀況頻頻「亮紅燈」,市民楊芬下定決心每天步行。除了不乘電梯多走樓梯,飯後快走也成了她的「每日功課」。為了「監督」自己,她特意購買了智能運動手環,能即時顯示她每天鍛鍊的步數和消耗的卡路裡。

除了運動手環,如今,各種與運動有關的手機智能APP也層出不窮。只要下載相關軟體,你就能如願記錄自己每天的步行等運動時間,並通過朋友圈中的運動排名,知曉自己目前的運動狀況。

長沙市中心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先禮認為,通過現代智能手段了解自己每日步行的步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切記不可因為拼步數而忽略自己身體的狀態,否則反而傷害自己的健康。賀健軍則表示,步行鍛鍊應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好循序漸進,而不僅僅只靠智能工具來督促,而且,不同的智能計步工具計步方式有差別,市民應該量力而行,走路時不可過度、頻率不可太高,特別是肥胖或關節有疾患的人,應警惕過量的負重步行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骨二科主任羅令也建議,不同人群對步行的強度承受能力不同,對於體弱者,每小時走5公裡最好;對於失眠者而言,可在晚上睡前散步,每分鐘走80米左右,每次半小時;對於長期坐辦公室的市民來說,最好能堅持坐1小時後步行2分鐘。

相關焦點

  • 朋友圈「拼步數」差點遭截肢,暴走減肥不懂這些怎麼行?
    「微信運動」風靡後,朋友圈裡也多了「曬步族」。但就因為和朋友拼一拼屏幕上的走路步數和點讚數量,有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揚子晚報》報導,來自南京的45歲糖尿病患者楊女士走到雙腳磨破,甚至差點截肢。雖說「日行一萬步,身體更健康」,走路的減肥效果在某種程度上也不亞於跑步,但如何正確地健步走,走多久,走多快,甚至穿什麼鞋子走,都包含了不小的學問。
  • 每天什麼時間走路鍛鍊好?有經驗的人:別錯過這一時間
    健身鍛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大家都開始意識到身體鍛鍊的重要性,但是,鍛鍊身體其實是有講究的,不是盲目的鍛鍊,或者一味的追求強度。鍛鍊身體的時間,鍛鍊的長度,鍛鍊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如果你的鍛鍊把這些方面都結合了,那麼效果自然是最好的。
  • 女子為步數排行每天暴走萬步 3個月後膝蓋出問題
    沒想到幾個月後,一走路膝蓋就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膝關節滑膜炎。記者近日在南寧走訪了解到,自手機運動軟體流行以來,走路健身成為眾多市民喜愛的項目,走完後看看排名、曬曬朋友圈也成為一種運動時尚。他們把每天走一萬步當成「小目標」,還有人為了在朋友圈的排名往前靠,每天走到兩三萬步甚至更多。
  • 喜歡走路鍛鍊的人,趕緊看!一定要警惕!
    喜歡走路鍛鍊的人,趕緊看!一定要警惕! 你在走路鍛鍊嗎? 不妨看看這個最新研究! 9 屈膝走路預警:肌肉衰退 這種步態多見於年紀大的人,主要是因為軀幹肌肉整體性衰退,呈現無法支撐的狀態,導致膝蓋彎曲,需靠大腿前側肌肉支撐。如此一來,腹部深層的髂腰肌更加衰弱,軀幹肌肉得不到鍛鍊,陷入老化的惡性循環。
  • 朋友圈曬步數不是目的 科學走路才能強身健體
    原標題: 朋友圈曬步數不是目的 科學走路才能強身健體  朋友圈曬步數不是目的  科學走路才能強身健體(健康關注)  當今的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一個「大曬場」,除了曬美食、曬自拍、曬娃之外,「曬步數
  • 每天走路鍛鍊有什麼好處?這3種病,很難「走上門」
    1、每天走路鍛鍊,可以有效預防肥胖。現在很多人都存在營養過剩的情況,常常會通過節食來控制體重。但沒有掌握科學的減肥方式,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並且,長期節食可能導致神經性厭食症,因此需要改變錯誤的減肥方式。通過走路鍛鍊,每天步行一個小時來消耗能量,促進脂肪物質的燃燒。這樣身體代謝能力以及內分泌也得到了調節,不容易發胖,還可以幫助減肥。同時。很多農民朋友還用其莖葉煮消暑的涼茶。
  • 每天堅持走路鍛鍊的人,最後怎麼樣了?恭喜你,6種病被擋住了!
    2017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對46個國家的地區做了一項相關調查,結果發現,這46個國家居民日均步行4961步;中國香港地區排名第一,為6880步;中國大陸位居第二,為6189步。 由此可見,中國人對走路的積極性最高。世人皆稱,走路是最好的運動。它到底好在哪裡?
  • 長期步行的人,最後變成這樣!
    醫生只能幫你解決一時的病痛,健康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最好的健康就是在生活中,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疾病的最好疫苗。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運動是步行,長期步行的人,效果好到爆!走路被譽為21世紀最好的鍛鍊方法之一,因為它不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且行走速度可快可慢,從而達到不同的健身效果。
  • 老年人靠走路真的可以鍛鍊身體?研究表明,這樣走路只能事倍功半
    現在我們周圍各個住宅小區花園裡每到晚上都有好多在走路鍛鍊的老年朋友,大家普遍認為慢走這種鍛鍊方式很不錯,適合行動能力較弱的老年人。但是大家恐怕不知道,慢走這個慢如果達不到速度就起不到鍛鍊的作用,走再多的路也是枉然,因此所謂走路也不一定可以起到鍛鍊作用的。一、那麼大家肯定會問,那要怎樣走才是對的呢?要用怎樣的速度?
  • 步行是最好的運動,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如今,走路這種最實惠的養生法日漸盛行,微信朋友圈裡更是天天都有曬步數、佔領封面的朋友。「一起吃飯,不如一起出汗」,已經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徵。
  • 每天步行數,與壽命掛鈎?專家:50歲後,2件事更為重要
    長壽往往是人們的美好的願望,很多人也為了追求長壽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比如有的人為了長壽堅持每天鍛鍊,有的人為了長壽定期體檢。這些努力有的讓人們的身體更健康,但也有的會誘發疾病產生,就拿最尋常的走路來說,有的人越走越長壽,可有的人卻走出問題。每天步行數,與壽命掛鈎?
  • 別盲目追求步數 健走的正確姿勢 記住這16字秘訣
    健步走與我們一般的走路不同,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它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中軸扭轉的目的是加強腰部的鍛鍊、減小腰臀比。合理步幅:邁步時腳後跟先著地,逐步過渡到腳尖;腳尖朝前,大腿肌群主動發力帶動小腿跟上。比較合理的步幅=身高*0.45。比如說:身高1.6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2釐米;身高1.7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7釐米。用力過猛反傷身 「刷步數」別超1.5萬步專家表示,健步走不是越多越好,總量要在科學範圍之內。
  • 何鍛鍊和增強肺功能?7個小妙招簡單易行!快試試吧
    2、縮唇呼吸吸氣的時候需用鼻子,呼氣的時候縮小唇部且稍微閉上,慢慢的讓氣體呼出,嘴巴呈現口哨狀,這樣能避免呼氣時小氣道陷閉狹窄,利於肺泡內氣體排出。3、伸展呼吸兩手臂伸直,向上和向前慢慢的高舉過頭,與此同時保持深呼吸。
  • 走路定能鍛鍊身體?醫生提醒:人過了50,常做3件事會更健康!
    導語:走路是個鍛鍊身體的不錯方式,尤其是較為適合老年人。不過慢走並非字面意義上的慢走,畢竟走路的速度慢了也起不到鍛鍊身體的作用,所以走路不一定能夠鍛鍊到身體,因為我們走路的速度還達不到鍛鍊身體的速度!2、提高呼吸能力老人們隨著運動的減少,心肺能力和呼吸能力會下降很多。而慢走形式的運動卻可以鍛鍊心肺和呼吸系統,提高老人們的肺活量。
  • 長期步行的人,最終會出現這些「症狀」,讓人難以置信!
    走路被譽為21世紀最好的鍛鍊方法之一,因為它不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且行走速度可快可慢,從而達到不同的健身效果。可能很多人覺得步行走就是簡單的下肢運動,因為我們天天都在做著這樣一件事情,覺得起不到什麼鍛鍊身體的效果。但其實「走路是最好的長壽藥」。長期步行的人,最終會出現這些「症狀」,讓人難以置信!
  • 走路鍛鍊,一天走多少步為好?要求並不高,早點知道全家受益
    走路可能是最方便的一種鍛鍊方式了,簡單易學、成本低,幾乎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而且安全性相對較高,很適合中老年朋友。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中國居民每天的活動量達到6000步,有益於保持身體健康。
  • 喜歡走路鍛鍊的人,趕緊看看最新研究結果
    你喜歡走路鍛鍊嗎?那不妨來看看這個最新研究!走路注意事項大全我們都知道走路是一種良好的鍛鍊方式,但是同時也要了解,走路鍛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雙臂向上斜舉,就像錶針指到「10點10分」的位置上,抬頭挺胸,進行行走鍛鍊,每天堅持。
  • 每日步行數影響人的壽命?50歲後,想要健康,三件事再喜歡也得忍
    其實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不需要進行拼命的鍛鍊,因為身體會受損。但是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是有益健康的,40歲之前必須鍛鍊;50歲之前適當鍛鍊;60歲後少鍛鍊多保養。人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養生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更有助於健康。
  • 走路鍛鍊身體,走多少步不傷身?每天走完最佳步數,想不健康都難
    走路是最簡單鍛鍊身體方式,也是目前人們最喜歡的運動方式,通過步行就能獲得健康。很多人會想,那就每天多步行、多走路,就會獲得好身體,事實上,在步行的時候,也需要注意步數,符合一定步數,才是健康表現。相反,如果走錯了、沒有達到最佳步數,想健康,都很困難。那麼,到底走多少步不算傷身呢?
  •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
    原創 風城黑鷹 美國醫人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老人因關節勞損,股骨頸骨折等原因需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很常見,術後恢復性鍛鍊非常重要。骨科醫生和理療師可能會建議您在早期康復期間進行20至30分鐘的鍛鍊,每天進行2-3次這樣的鍛鍊。本指南可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運動和活動計劃,並由理療師和骨科醫生監督。為確保您的安全康復,在執行下面所示的任何練習之前,請務必與您的理療師和骨科醫生聯繫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