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題絕密答案!分數不夠,花錢保錄取!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急擴散!……這些高考詐騙套路你都了解嗎?
每年高考前後都是涉考詐騙案件的高發期,圈圈老師幫家長們梳理了,近年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假新聞,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謹防上當受騙。
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標榜「準確率極高」「違約退款」等誘惑信息,並以「預付訂金」等名義要求用戶先付款。
還有的不法分子聲稱,可以花錢僱傭「槍手」替考,還有的借傳送「樣題試卷」的名義向用戶電腦或手機發送病毒,套取用戶信息。
案例詳情
2019年6月12日,山東濟南警方破獲一起網絡售賣高考押題試卷騙取考生家長錢財的案件。據民警介紹,數萬元一套的高考押題試卷,其實是嫌疑人李某花幾百元從書店和網上買來的普通考試試卷。
李某利用家長想提高孩子高考成績的急切心理,冒充某知名輔導機構負責人向家長兜售所謂「高考押題試卷」,騙取多位家長錢財共計十餘萬元。
2019年7月,據網上其他新聞報導,一名在校大學生高考當槍手被判刑期4年6個月。
圈圈老師提醒:
高考試題屬於國家絕密級材料,其保管和運送都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觸試卷的人員都實行封閉式管理。考生及家長不要存在僥倖心理,更不要購買所謂「高考絕密答案」等。購買涉密材料,本身也是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都屬於違法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明確,對在高考、研究生考試以及司法考試等4大類「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長不熟悉高考相關招生政策實施詐騙。有的聲稱不用看分數,只要花錢就能搞定;有的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收取高額「定向費」。
案例詳情
李某在朋友交往中得知,高某的獨子即將參加高考,遂告知對方,其舅舅在北京一知名高校任教授,可通過「內部指標」幫孩子上大學,只要肯花錢就行。
高某孩子的高考成績出來後,分數只能上三類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某找到李某求助,並根據對方要求支付了15萬元「活動」經費。
高某也拿到了李某帶來的錄取通知書,但與此前承諾不同的是,通知書上的錄取學校是一所並不知名的學院。
對此,李某解釋稱,孩子只是暫時先在該學院軍訓,結束後就可以轉入之前所說的名校讀書。
然而,軍訓結束後,孩子仍然在這所不知名學院讀書,同時,高某還了解到,這家學院面向社會招生,並不局限於高中畢業生,畢業後也無法提供國家承認的學歷,與李某聲稱的知名高校更是沒有任何關聯。意識到被騙的高某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最終,李某被法院認定為實施詐騙罪並被判刑,此前騙取的十幾萬元也如數退還給高某,但此時距高校開學已過去數月,其他落榜考生也早已開始復讀。
圈圈老師提醒:
高考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招生錄取工作都是在網上進行,並嚴格執行已公布的招生計劃,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更不會向家長收取高額費用。
以往高考期間,網上經常流傳××考生準考證丟失的信息。網友們看到後替考生著急,迅速在群內和朋友圈轉發,短時間形成影響範圍較大的輿情。
有不法分子往往藉此虛構情景騙取網民同情。若有好心人按照電話號碼回撥,並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費陷阱。也有網民虛構撿到「試卷」消息,借高考話題散布虛假信息博取關注。
案例一
2019年高考開考前夕,微信群、朋友圈等網絡平臺流傳著一則虛假信息,聲稱「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劉思宇,考點在實驗高中,請朋友們轉發,讓劉思宇聯繫這個號碼1560633****。一定幫他群發一下,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
從2016年「白婭倩」、2017的「楊雷雷」「孫超」「黨喜龍」、2018年「劉明煒」「劉明婷」等同學到2019年的「劉思宇」,年年丟失準考證,內容如出一轍,套路依舊。
案例二
2013年,在高考前夕,四川宜賓市一網民發帖稱,「今天路過教育局,看見一輛貨車上面掉了一樣東西」,並配有2013年高考全國試卷的印章牛皮紙袋圖片。
經網民舉報後,宜賓市公安局臨港區分局經過偵查、核實,此貼為網民楊某虛構內容。楊某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查處。
圈圈老師提醒:
看到類似信息,建議先跟考生所在中學或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的舉報電話聯繫確認。在未經核實的情況,建議不做轉發,更不要撥打信息中的聯繫電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對於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前後,總有人炒作某地高考閱卷工作極不嚴肅,閱卷教師甚至不管對錯,亂打分。
事實證明,發布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為博取關注,還有的是部分高考成績落差較大或考試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長武斷地認為是閱卷出了問題,胡亂猜測。
案例詳情
2019年高考前,一篇題為《驚人!!!中國高考判卷內幕,寒心啊!》的文章在網上熱傳。
該文作者自稱是「山西某中學教師」,參與過高考閱卷。在閱卷過程中發現,有一些閱卷老師為了趕進度,不管對錯隨意批改,而且覆核者也未發現問題,甚至出現了「20分題被給0分」的極端情況。
文章最後得出結論:「高考關係著考生的前途,但閱卷是考生的關口。考生能否順利過關,不完全決定於學習成績和答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考生的運氣,閱卷老師的心情。」
此文涉及高考內容,吸引眼球,在網上流傳至少已經超過10年,內容嚴重失實。由於內容過於「驚世駭俗」,每年高考之後總會被好事之徒拿出來傳播。
2019年,教育部官網在盤點高考謠言時已對該文進行過專門闢謠。
圈圈老師提醒:
現行的高考「網上評卷」模式,從制度設計到實際操作充分體現客觀公正。評卷教師要過「四關」:資格關、培訓關、考核關和試評關。
閱卷一般實行「一人評一題」「雙評制」,「雙評」超過一定差值的,則提交第三位教師進行「三評」,確保評卷分數的準確和有效。
此外,評卷系統還制定了嚴格的評卷質量監控體系,對評卷質量進行全程跟蹤、實時監控和分析,及時預警和提示等,確保出現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
1.提前查詢考分
此類騙局中,騙子利用家長「熬」不住的焦躁情緒作案,價格又不貴,上當的人還不在少數。具體操作手法為,高考結束後,騙子會通過偽基站群發簡訊,稱可查詢高考成績,並附有一個網址連結。不少考生收到此類信息後,便會迫不及待點開網址連結,然後手機便會被偷偷植入盜取網銀的木馬軟體。還有的騙子會直接開價,要求家長支付500元至1000元的價格查詢分數。
圈圈老師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時應認準教育部門指定的查詢方式及查分網址,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簡訊裡來歷不明的連結。
2.篡改考生志願
對於寒窗苦讀多年的考生來說,自己原本慎重填寫的志願被他人篡改,這絕對是件讓人冤枉至極的事情。對此,警方提醒廣大考生要提高防範意識,妥善保管密碼,不要委託他人進行網上信息查詢或信息登記操作;志願必須由本人填報,任何部門、學校、個人無權要求考生提供登錄密碼或代替考生填報志願。
1.分數不夠花錢可「補錄」
「補錄」騙局常常出現在高考志願錄取結束後,騙子對考生家長謊稱某高校名額沒能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補錄名額,以此騙取考生家長錢財,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種藉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還有一些騙局中,騙子也會謊稱有特殊關係,可以購買「內部指標」「計劃外指標」。
圈圈老師提醒:正規的招生錄取不會產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的「招生指標」,一律不能相信。
2.謊稱幫忙申請助學金、補貼等詐騙
騙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經濟困難,上大學需要通過助學金交齊學費的情況,冒充高校工作人員、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或者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以為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考生及家長信以為真,匯款給對方,後來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
圈圈老師提醒:當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考生及家長一定要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繫求證。
3.騙取家長生活費、培訓費
冒充學生本人或學生老師,通過電話、發簡訊、網絡留言、發來連結等方式,騙取家長學費、生活費、培訓費。這種詐騙形式,從學生高考前到上大學後,一直可以實施,較為常見。
圈圈老師提醒:家長遇到電話、簡訊、網絡留言、發來連結要錢的,一定要親自聯繫學生本人核實,不要急於匯錢。
4.偽造錄取通知書詐騙
騙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帳號,以騙取錢財。類似此類騙局的手法還有製造虛假的釣魚網站,騙子的目的就是騙取學生的生活費、學雜費。
圈圈老師提醒:此類騙局中,騙子的準備工作都會非常專業。不僅會使用和原學校相似的校徽、logo,還配備了所有的課程資料,填寫的大學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樣。
為此,考生和家長在登錄學校和教育部門網站時,一定要有鑑別真偽的意識。要通過官網認證的連結或學校、教育部門官方發布的網址進入,轉帳匯款時要通過多種途徑核實帳號真偽。
1.機票退改籤詐騙
很多考生高考結束後,父母都會支持孩子出去旅遊放鬆一下。暑期也是出行高峰,一旦收到「飛機故障、行程延誤或取消,需要撥打退票電話進行改籤或退票」時,就要小心了,這很可能是詐騙分子設下的「圈套」,一旦按照簡訊中的聯繫方式退改籤,很可能被騙輸入「驗證碼」,將自己卡內的錢轉給騙子。
圈圈老師提醒:接到航空公司簡訊或電話稱航班已取消時,萬萬不要撥打簡訊上提供的電話,應登錄航空公司官網或撥打官方客服電話查詢。
2.刷單兼職詐騙
高考結束後,不少考生會選擇在暑期兼職勤工儉學。「網上刷單」足不出戶就能賺大錢?往往能吸引到不少學生。
圈圈老師提醒:「刷單兼職」十有八九都是騙局,詐騙分子一開始往往給一些報酬,待事主深信不疑後,誘騙其不斷刷單,不再返還本金和報酬。
3.網路遊戲買裝備、帳號詐騙
好不容易度過了高考,假期時間宅在家裡打遊戲,也是不少考生的放鬆選擇。
圈圈老師提醒:要小心買裝備、買帳號詐騙。不法分子製作釣魚網站,或在網上發布買裝備、買帳號信息,同時植入木馬,小心裝備沒買成錢反而被騙走。
1.身份證
2.準考證、考生號和密碼
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準考證,這是進入考場的憑證,切記不要將自己的準考證曬到網上或者朋友圈,你的個人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3.成績單
成績單同樣包含考生號、姓名等重要信息,也不要輕易洩露或曬到網上,容易被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個人信息做其它的事情,或者打包賣給第三人,第三人通過電信詐騙或者發送廣告的方式來侵害用戶的個人隱私權。
4.志願填報信息
志願填報所有的重要信息和登錄密碼等資料,也絕對不能洩露,前幾年發生了多次周圍同學或者朋友惡意篡改他人志願事件,大家應引以為戒。
5.錄取通知書
錄取通知書中包括:照片、姓名、身份證號、準考證號、考生號、錄取專業等信息。如果被詐騙團夥利用,給考生發假的信息,或者打詐騙電話騙取錢財。每年高考過後,都有很多考生和家庭為此上當受騙。
看了一下教育部的統計,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比去年增加40萬。今年的高考因史無前例地推遲一個月而「不同尋常」,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高考,也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進入攻堅期的一次高考。
高考,不僅是對你所學知識的一種考核,也是對個人心理素質的一種考核。我很榮幸經歷過高考,但我絕不想再經歷一次高考,那種壓力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所以,希望廣大考生父母能多多開導自己的孩子,多點包容,少點壓力,畢竟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更何況他們還是孩子。
考生和家長要避免上當受騙,通過權威正規的渠道獲得信息,多一份用心,多一處求證,不信謠,不傳謠。最後,圈圈老師給2020年高考學子送上祝福,祝你們都能考到一個好學校!!
我是圈圈老師,一個關注中小學領域的教育者,南寧初中準備分班考了,如果還有對分班考不太了解的家長的可以加我微信聊一聊,免費領取【南寧5所名校30套分班考真題】
▍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央視網、教育部官網
▍圖文編輯:南寧升學圈,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