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寧說教育
2021年研究生考試的筆試時間還剩不到一個月,相信報名的考生們都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備考衝刺階段。
考研筆試時間是2天,每天考2門學科,時間是每天上午的8:30---11:30,以及下午的14:00---17:00,如果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將在12月28日進行的。
每年高考的時候,考生都希望自己可以考上985、211這樣的大學,但往往可以順利考上的只有那些成績優秀,能力出眾的同學。
這樣一來那些沒有考上名校的同學,就希望可以通過「考研」進入名校,進而實現自己的名校夢。
為進名校而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做值得嗎?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考生不在少數,很多人考研都是為了名校夢,因為名校的名氣大,畢業後的求職會更加順利,但是為了考進名校,而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選擇冷門專業,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在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真實的例子,亞傑是我大學同學,因為我們的學校是一所雙非院校,所以畢業後她想要考研,目標是上海交大,其實能在這樣一所名校中讀研,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
所以她為了能順利「上岸」,報考的專業是該校的一個特別冷門的專業,所以被成功的錄取了,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當她真正開始讀研卻發現,每天都是「度日如年」,因為這個專業自己不喜歡,所以畢業是讓她最頭疼的一件事。
她說:「現在除了是個名校研究生學歷之外,其實完全沒有收穫,很多時候都在想,當初為什麼要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選擇名校呢?」
考研時,「名校」和「專業」應該如何權衡利弊?
其實這件事也是很多考研同學糾結的點,2021年的研究生報名已經結束了,那麼對於明年要參加考研的同學來說,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會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非名校,但專業強勢其實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我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都應該考慮自己是否對這個專業感興趣,就拿會計專業來說,近幾年的考研中,非名校的強勢專業成為了很多考生的首選。
畢竟強勢的專業在就業上更加佔據優勢,我們要知道所謂的強勢專業,並不是說這個專業是熱門就好,他應該是這所學校裡的強勢專業,因為這樣會有好的教育資源,優秀的導師和教授,受到學校甚至是省部的重視。
所以說想要從事這個專業,而企業又沒有名校限制的話,這種選考模式是值得考慮的,上岸的機率也更大一些。
第二種情況:是名校,但專業冷門就像我的朋友亞傑這樣有名校情節的人來說,專業就並不在乎了,畢竟畢業後也不會從事研究生專業,他們的目標可能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甚至是進入國企工作。畢竟這類是更為注重名校的,很多時候在求職過程中,名校的確就是一塊很好的敲門磚。
第三種情況:是名校,同時也是強勢專業這類其實不用多說大家也都明白,這是實力強的學霸們能夠觸及的,這類的院校不管是導師、教授還是教學資源等方面都是一等一的。
不過這類選擇這個方向的同學們,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導師在選擇學生的時候,更多的會優先考慮本科就是名校的考生,不能說是一種學歷歧視,不過在導師們的眼中,本科就是名校的考生,不管是學習能力還是綜合能力都是更為突出的。
決定考研之後,就應該有自己的方向規劃
有的人認為,為了考進名校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並不值得,但也有的人認為,名校就業率高,還是值得的,其實我覺得,大家在決定了考研之後,就應該首先明確一下自己的方向。
方向一:只為好就業其實這一點是很多考研同學的目的,現在我國各大高校每年都在不斷的進行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
2020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已經達到了874萬人,本科學歷普遍化導致就業難度增加,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機會,大家紛紛開始選擇考研。
如果說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想要找工作更順利,其實名校優先是可行的,畢竟掛著名校研究生的學歷,進入大企業也更容易一些。
方向二:有讀博的打算但如果選擇考研是為了提升自身能力,甚至有讀博士的想法,那麼專業就更為重要了,即使不是名校,只要專業強勢,也是值得報考的,畢竟讀博和讀研不同,很多雙非院校的強勢專業,其實並不比名校的專業差,而考博的話,這樣的院校也更容易一些。
最後:
其實不管是處於哪一種考慮,只要大家在考研之前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制定複習的計劃,相信大家都能取得一個很不錯的成績。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名校和強勢專業之間,應該如何選擇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加油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