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漫步:簡述理論力學

2020-12-14 建設工程教育網

  理論力學(theoretical mechanics)是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力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一般力學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力學通常分為三個部分:靜力學、運動學與動力學。靜力學研究作用於物體上的力系的簡化理論及力系平衡條件;運動學只從幾何角度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特性而不涉及物體的受力;動力學則研究物體機械運動與受力的關係。動力學是理論力學的核心內容。理論力學的研究方法是從一些由經驗或實驗歸納出的反映客觀規律的基本公理或定律出發,經過數學演繹得出物體機械運動在一般情況下的規律及具體問題中的特徵。理論力學中的物體主要指質點、剛體及剛體系,當物體的變形不能忽略時,則成為變形體力學(如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等)的討論對象。靜力學與動力學是工程力學的主要部分。理論力學建立科學抽象的力學模型(如質點、剛體等)。靜力學和動力學都聯繫運動的物理原因——力,合稱為動理學。有些文獻把kinetics和dynamics看成同義詞而混用,兩者都可譯為動力學,或把其中之一譯為運動力學。此外,把運動學和動力學合併起來,將理論力學分成靜力學和動力學兩部分。

  理論力學依據一些基本概念和反映理想物體運動基本規律的公理、定律作為研究的出發點。例如,靜力學可由五條靜力學公理演繹而成;動力學是以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為研究基礎的。理論力學的另一特點是廣泛採用數學工具,進行數學演繹,從而導出各種以數學形式表達的普遍定理和結論。

責任編輯:Seazy

相關焦點

  • 文苑漫步:理論力學的發展簡史
    力學是最古老的科學之一,它是社會生產和科學實踐長期發展的產物。隨著古代建築技術的發展,簡單機械的應用,靜力學逐漸發展完善。公元前5—前4世紀,在中國的《墨經》中已有關於水力學的敘述。古希臘的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3世紀)提出了槓桿平衡公式(限於平行力)及重心公式,奠定了靜力學基礎。
  • 文苑漫步:簡述靜力學(statics)
    靜力學(statics)是研究作用於物體上力系的平衡條件的力學分支學科。力係指作用在物理論力學體上的一群力。平衡指物體相對慣性參考系保持靜止或作等速直線運動。在靜力學中,將與地球固結的參考系取作慣性參考系可滿足一般工程所需的精度要求。靜力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有三個。①物體的受力分析,即分析物體共受幾個力以及各力的作用點及方向。
  • 文苑漫步:梁的彎曲問題
    在《關於力學和局部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和數學證明》一書中,伽利略討論的第二個問題是梁的彎曲強度問題。按今天的科學結論,當時作者所得的彎曲正應力公式並不完全正確,但該公式已反映了矩形截面梁的承載能力和bh2(b、h分別為截面的寬度和高度)成正比,圓截面梁承載能力和d3(d為橫截面直徑)成正比的正確結論。
  • 理論力學 = Theoretical Mechanics ?
    作者從課程發展的歷史主線以及歐美慣用表述出發,引發對現有名稱翻譯的質疑,並進一步探討分析力學在整個經典力學體系中地位。針對我國現有理論力學教學內容組成現狀,比較中美高校理論力學教學內容的差異,呼籲在高校理論力學教學內容改革中,應增加分析力學的比重。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力學發展史主線的描繪,幫助學生樹立力學學科的歷史發展觀,以進一步適應人才培養與時代發展需求。
  • 文苑漫步:材料力學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  在人們運用材料進行建築、工業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對材料的實際承受能力和內部變化進行研究,這就催生了材料力學。運用材料力學知識可以分析材料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材料力學還用於機械設計使材料在相同的強度下可以減少材料用量,優化結構設計,以達到降低成本、減輕重量等目的。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清華大學833理論力學及材料力學複習計劃附參考書
    本課程負責833理論力學及材料力學。根據協議,一共80課時,每節課45分鐘,共60小時。80個課時的分配情況是:理論力學40課時,材料力學40課時。時間安排的整體思路如下:第一輪複習大概持續2-3個月,要求基本掌握所有知識點,能夠熟練解答基礎題目。在這一階段,計劃每周上兩次課,每次上課時長2小時。完成理論力學的一輪複習需要26小時,材料力學需要24小時。
  • 隨機漫步理論簡介
    今日翻看財經文章,無意間發現一種在美國六七十年代被廣泛應用的理論,隨機漫步理論。大致了解一下內容之後,發現隨機漫步理論和有效市場假說異流同源,簡單來說就是股價的運行無規律可言,股價反應一切。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論,股價並不能總是反應一切,不管是「市場先生」還是「模型先生」都會犯錯,而這些錯誤,就是能夠獲得的利潤。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隨機漫步理論。
  • 文苑漫步:簡述旋轉樓梯
  • 北京理工大學理論力學複習計劃
    萬學海文專業課研究中心根據一望同學複習經驗及教訓,針對北京理工大學理論力學考研的同學做出如下複習計劃,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以幫助:  計劃的時間段:2009年5月 —— 2010年1月中旬  計劃的內容範圍:  北京理工大學在學校網站主頁的研究生招生一欄裡有指定關於初試專業課為理論力學的參考書
  • 淺談隨機漫步理論及其應用實例
    隨機漫步理論的真正含義就是,任何一方都是無法戰勝。 作為股市的早期理論,隨機漫步理論的觀點就是買方與賣方同樣聰明機智,他們都能夠接觸到同樣的情報,因此在買賣的雙方都認為價格公平合理時侯,交易才會完成,股價確切地反應出股票實質。結果,股價無法在買賣的雙方能夠預測的範圍之內變動,其變動基本上都是隨機的。
  • 簡述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文·艾特27 簡述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概況為基礎,以羅傑斯與馬斯洛為主要代表其主要內容包括: (1)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 簡述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簡述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答:人們主義的學習理論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為基礎,以羅傑斯與馬斯洛為主要代表其主要的內容包括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強調人的潛能,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強調把自我實現自我選擇和健康,人格作為追求的目標。
  • 教師資格證考前必背:簡述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教師資格證考前必背:簡述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備考,教師資格證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6考研《理論力學》考試大綱
    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理論力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科目基本要求及適用範圍概述   本理論力學考試大綱適用於中國科學院大學力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理論力學是力學各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本科目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對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統掌握理論力學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形式   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8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 文苑漫步: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方法
    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方法:  ◆角鋼:每米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圓鋼:每米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註:螺紋鋼和圓鋼相同)  ◆扁鋼:每米重量(公斤)=0.00785×厚度×邊寬◆管材:每米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 鄭州寄宿考研複習:理論力學複習大綱
    鄭州寄宿考研複習:理論力學複習大綱1、靜力學:1、靜力學正義和物體的受力分析:靜力學正義、束縛和束縛反力、物體的受力分析和受力求。2、平面匯交力系與平面力偶系:平面匯交力系組成與平衡的幾許法和解析法、力的分化和力在軸上的投影、力對點之矩、合力矩定理、平面力偶理論、平面力偶系的組成和平衡方程。3、平面任意力系: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的簡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靜定與靜不定的概念、物體體系的平衡、平面簡略桁架的內力計算。
  • 理論力學筆記(一):變分法
    作為大多數美國大學物理系的理論力學教材,John Taylor的Classical Mechanics可以說是入門理論力學的不二之選,Goldstein的太過冗長,過分注重細節,朗道的又過於精簡,省去了大量推導的過程,對新手並不友好。這個專欄主要用來記錄一些學習該書的筆記,其中也加入了不少自己的見解,以供日後參考。
  • 工程力學和理論與應用力學: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
    力學類 學歷層次:本科 專業簡介 理論與應用力學是一門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上研究一般力學問題的專業,從專業名稱上就可以判斷出它是一門介於理論研究和應用工程之間的專業。
  • 西寧文苑小學、文苑幼兒園開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7月31日,備受市民關心的文苑小學、文苑幼兒園正式開工建設。這兩所學校地處海湖新區文苑路,是該區域新建的兩所學校。其中,文苑小學將於2022年9月投入使用,文苑幼兒園將於2021年9月投入使用。建成使用後,將有效緩解海湖新區「大班額」問題,為轄區教育事業更好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