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爭光推介:《求乞者》
《求乞者》,作者魯迅。最初發表於1924年12月8日《語絲》周刊第四期,後收入散文詩集《野草》。
在一個所有的生存資源完全被一個叫做「權力」的傢伙掠奪把控的國度,人人都是行乞者,下到平頭百姓,上到王公大臣,以至於皇帝老兒,無一例外。
無數以「江山」為名,以職位為標的的打鬥爭奪,要的是那一把椅子——掌握和分配資源財富的權力。
真的江山可以千古,名義的江山則不會萬世不遺。皇帝也有須臾之禍,王公大臣何能倖免?
但,人人都認這一個絕對的權力,遂成為跪族、乞族。互惠互乞,區別只在於此一時與彼一時。
跪成為「下意識」,乞成為「不自禁」——
所謂的民族性格與國民性,並不抽象,人人都有體驗,都可體認的。
所以,「不布施」也「無布施心」。
也無所謂布施與布施心。
所以,憎惡,「居於布施之上者的」。
所以絕望。
所以,即使那一位行乞的孩子,也會被「我」厭惡,「憎惡他並不悲哀,近於兒戲」。
「灰土......」
「四面都是」。
如果——雖然還看不到可能,卻不妨試想——所有的我們都不跪,哪怕墮入枯井;都不行乞,哪怕餓死自己,權力將何以自處?
養育這絕對權力的,正是我們的跪與乞。跪而僥倖得到一把椅子,乞而喜得活命以至於「闊」的「口糧」。椅子更為肆意驕橫,跪與乞更為緊張,以至於互害,無創造,無收穫,無發展。
以上,即是這一次閱讀這一篇所想到的,記下來,作為推介的理由。
《求乞者》 趙延年版畫作品
我們需要的不是孔夫子,需要的是魯迅。
——木易章句
文章好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