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一播,《演員請就位》變成娛樂節目就已經鐵板釘釘了。
第一期唐一菲懟節目組、張大大被說像小偷,第二期郭敬明李誠儒「二番戰」,第三期就更精彩了,前有唐一菲不滿黃奕讓她演《回家的誘惑》的艾莉,後有陳凱歌因李誠儒對《無極》的話裡有話進行綿裡帶針、罵人不帶髒字的回應。
越來越精彩了。
李誠儒一向都是就事論事,說郭敬明結果被郭敬明偷換概念,這次說李誠儒卻撞了槍眼,陳凱歌一句「梨園世家的子弟,相對比較保守,對世界的進步不太關心」已經給這次討論定下了「氣憤」的基調,最後又說了一句「我不怕別人批評《無極》」。
陳導,你真的不怕麼?
自從上季之後,似乎節目組找到了正確的引流方式,那就是萬事找李誠儒。
第二期郭敬明李誠儒二番戰,陳凱歌、爾冬陞接連煽動李誠儒,最後李誠儒本就一直壓抑的怒火火山爆發般釋放了出來,後面的效果實物比驚人的,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到現在熱度都沒消退,這次仍舊如此。
臺上演員演完《無極》之後,大鵬穩了李誠儒一句,「誠儒老師,你看過《無極》麼?」,然後,就「世界大戰」了。
前文說過,李誠儒是就事論事,重視邏輯和問題的根源,直擊痛點,這次也不例外,不過面對的是陳凱歌,李誠儒的話很委婉。先說受評論影響,自己沒看過《無極》,再說《霸王別姬》自己看過七八遍,質量太高,最後說了一下《無極》的假大空。
陳凱歌沉吟一番,拿起話筒,這時的陳凱歌頗有他當年《秦頌》中呂不韋的影子,李誠儒委婉,陳凱歌可就不管那麼多了。
「梨園世家的子弟,相對比較保守,對世界的進步不太關心」「是生活和沉浸在過去時代中間,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一位老藝人」「如此筆挺地坐在一張並不舒服的椅子上」。
不愧是名導,這段臨場發揮的話足可以成為罵人不帶髒字的教科書,讓我們知道,文化人罵人就是語重心長、埋了三層。
李誠儒說的還是電影質量,順便誇了一下《霸王別姬》,可陳凱歌卻不談作品優劣,直接「扒祖墳」了,就好像我再跟你討論一件事對錯,你上來先不說事,直接張嘴罵娘。
說完之後,陳凱歌又做了個總結,「我不怕別人批評《無極》」。
這已經不是陳凱歌第一次因為《無極》當場暴走了,陳凱歌說自己不怕別人說《無極》,可只要涉及到《無極》,陳凱歌展現出的不再是名導氣場,是脆弱的、易碎的。
就像貓被踩了尾巴,就好像孩子被父母質問為什麼全班只有你總請假上廁所,而別人沒有。
1993年,陳凱歌拍了《霸王別姬》。
時隔27年,這部電影仍被廣泛的認為是中國最好的電影前幾名,並且毋庸置疑,它奠定了張國榮的風華絕代,可以說,如果沒有《霸王別姬》,如今懷念張國榮的熱烈可能會減色不少。
同時,他還將陳凱歌捧上了神壇。
那時的陳凱歌是國內導演裡第一個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導演,意氣風發、笑傲江湖,每個毛孔裡都洋溢著電影工作者窮極一生都不一定能獲得的驕傲。
《霸王別姬》有多好呢?我關於它的讚美如山如海般遼闊,我就不獻醜了,只引用一句一位網友的的話,我覺得說得很好。
「一部《霸王別姬》,我可以忍受陳凱歌拍十部《無極》」。
陳凱歌出生在導演家庭,比起野路子出身的馮小剛,絕對是根正苗紅的天之驕子,由於從小打下的良好的文學基礎,陳一開始就渾身是詩人的氣質,這種特質也被帶入到了電影裡,他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強烈的詩意。
所以這種詩意為先的風格結果就是敘事顯得晦澀難懂,詩人的特質就是這樣,表達自我才是第一位的,陳凱歌的作品均是為了實現「我」的認知而展開。
詩都是寫意的,可《無極》的失敗卻偏偏在於,寫意的同時被困在了形式裡。
《無極》之前,李安的《臥虎藏龍》、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開啟了大片時代,並且享譽國際,它們的成功在於為外國人描繪了一幅想像中卻又想像不到的神秘東方圖景,誰不想讓自己再「盛大」一把?可往上靠的同時,就落入到了形式主義裡面。
這種宏大滿足了西方人的窺探欲,卻讓國人如鯁在喉,它們求勝的「厚重」,變成了累贅。
國內的媒體、觀眾開始了鋪天蓋地的批判,張藝謀的「失敗」讓他們憤怒,那如何化解這憤怒?
新片子、好片子,陳凱歌接了過來,拿出了《無極》。
《無極》首映那天,首映禮無比盛大,首映日打破當時票房記錄,然而,陳凱歌緊接著就笑不出來了。
《英雄》《十面埋伏》讓人詬病的是不明就裡的厚重,可至少框架和思想多少能懂一些,可《無極》一出,大家真的看不懂。
《無極》之前,陳凱歌是國內最好的導演之一,《無極》之後,大家開始質疑《霸王別姬》是不是他拍的。
《霸王別姬》給陳凱歌的信心與驕傲被瞬間澆滅,而壓垮陳凱歌的最後一個一根稻草,則是一位名為胡戈的網友製作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如果你要看懂《無極》,你可能需要有看懂歌劇的底蘊、與莎士比亞、弗洛伊德為伴的文學修養,這是陳凱歌用寫意走進了形式陷阱所帶來的「大作」,可看懂《饅頭》,卻只需要你會笑。
一時間,這部短片的下載量遠超《無極》,所以陳凱歌才會說出那句「十年內沒人能看懂《無極》」。
陳凱歌的悲憤其實能夠理解,好比一個全球都享有名聲拿過最高獎項的雕塑家做的作品被平頭老闆姓說「什麼玩意」,按道理說陳凱歌已經在神壇了,不該跟「凡人」計較,可陳凱歌不光計較了,他還如此較真。
一部《無極》毀了他的驕傲,不,是那些批評《無極》的毀了他的驕傲。
陳凱歌的野心太大了,《霸王別姬》是深度與接受度並行,即使你在普通,你能從《霸王別姬》身上有所感悟,可藝術家就是這樣,他要的是一種「模糊」「飄」,讓你似懂非懂、似明非明,讓你在一眾高雅人士點頭稱讚的同時,雖然你看不懂,卻仍要說一句好。
就像很多藝術家的畫作,你看不懂,但如何做到在畫展不那麼格格不入?很簡單,跟著說好就行了。怎麼好我不知道,總之看不懂就是好。
《無極》又何嘗不是呢?
《饅頭》之所以讓陳凱歌大為惱火,在於它用粗俗的方式說出了「高深」,藝術家的作品你能說你懂?你懂個屁。
陳凱歌骨子裡是個詩人,他極浪漫且有魅力,他迫切的要表達出自己的浪漫、寫意,他與細胞都是才華的姜文不同,姜文的才華噴薄而出,深度藏在粗俗後面,你要看樂有樂,看深度有深度,可當一個作品用「模糊」來呈現高級感的時候,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
亦或者說,本身就不是讓你看懂的。
《無極》的好與壞似乎經過了時間的考驗,15年你說它爛,15年後似乎也並沒有什麼人去替它翻案,可15年的年輪更迭至少讓《無極》帶上了個色彩搭配與畫面風格的先鋒的帽子,不知道對於陳導來說,這是否是百般悲憤、難抒胸意後的一絲簡短的安慰?
(原創作者:老虎 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追求真相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圖片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