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四所書院——祥波書院成立啦!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3月29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成立儀式隆重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劉遵義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莫裡斯教授、祥波書院捐贈人楊祥波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等社會各界嘉賓出席了成立儀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上圖)在致辭中首先表達了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先生以及參與成立儀式的所有嘉賓的感謝,感謝大家來共同見證這所大學書院建設的重要時刻。特別提及了書院捐贈人楊祥波先生十分關心教育事業,自學校成立以來,一直給予支持,為了表彰楊先生對大學的貢獻,大學理事會批准將第四間書院命名為祥波書院。徐校長贈送寄語「祥風時雨育經世英才,波瀾壯闊創大千世界」來感謝楊先生對大學長遠發展所做的貢獻,這不僅是對楊祥波先生貢獻教育事業的稱讚,也是對祥波書院未來的殷切希望。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上圖)在祥波書院成立儀式致辭中特別提及,2012年10月份,我以香港政務司司長的身份見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動工,時隔數年,學校已經有長足的發展。今天更是第四所書院成立的大日子,真的讓人振奮。作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高水準研究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教學與科研方面都表現卓越,成績有目共睹。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很快要出臺實施,粵港兩地將共同推進重大的合作項目,出臺有利於兩地人才流動的政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成功正好標誌著粵港兩地合作的無限的可能性。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粵港兩地建立了穩健的合作根基,關係越來越密切,我期望兩地攜手,深化擴大不同領域的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做出貢獻。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上圖)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賀。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努力推動深圳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深港兩地自2008年11月籤署教育合作協議以來,雙方積極開展多元化的交流與合作,有效促進了兩地教育領域的相學互漸,共同發展進步。特別是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為代表的優質高校的興辦,為深圳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國際先進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地推進兩地教育合作的信心與決心,我們也將以更大的力度和舉措,創造更優的環境,推動雙方合作結出更多豐碩的成果。我相信這次港中大(深圳)祥波書院的成立,必將為深港兩地的發展培養更多胸懷祖國、心繫人民、有理想、有能力、有素質、有擔當的複合型人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隨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等主禮嘉賓一起為祥波書院進行揭幕,共同見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的成立。

  祥波書院捐贈人原全國政協委員、歲寶集團董事長楊祥波先生(上圖)致辭時說,捐贈書院,我覺得是我所有捐贈的慈善事業當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劉遵義教授、徐揚生校長和我講了這個大學的理念之後,我就覺得這真是我在學習、創業、事業發展過程中最需要的一種模式。雖然書院制的方式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經實行了很久,但是我還不是很了解,經過我多次到訪香港中文大學實地了解後,我了解到書院制是非常好的方式,我就下定了決心要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捐贈這個書院。書院確確實實能夠補我的很多短板,我覺得這件事情十分有意義。

  成立儀式上,楊祥波先生也宣布了祥波書院的首個獎學金項目——「詹姆斯·莫裡斯獎學金」,該獎學金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香港中文大學晨興書院院長James A. Mirrlees(詹姆斯·莫裡斯)冠名,旨在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以及海外的學術交流和聯繫,該獎學金將資助祥波書院學子前往香港地區高校進行交換交流,同時也將資助香港地區的學子與祥波書院的交換交流。

  成立儀式後,林鄭月娥女士在徐揚生校長的陪同下參觀了校園(上圖)。在圖書館,林鄭月娥女士主動與同學們親切交流,主動問起同學們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問及大四同學畢業後的畢業升學情況,並祝賀同學們獲得世界頂尖大學和名企的青睞。並勉勵同學們:「在這裡學習氛圍真好,祝你們未來成功!」

  她問一位來自韓國的留學生李鍾赫(Jake Lee)為什麼會選擇這所學校就讀。李鍾赫說,我很喜歡中國文化,在美國讀高中的時候就知道了這所學校融匯中西的教育理念,聽說這裡的計算機專業很好,所以我選擇來到這裡就讀。現在我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工程實驗室的學生助理,正在參與實驗項目。

  書院制注重全人教育 培養創新型國際化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校以來,將香港中文大學成熟的管理體制及寶貴的辦學經驗移植於中國內地,通過繼承香港中文大學的全人教育、通識教育、書院制等優秀理念及傳統,培育兼具中國傳統與國際視野的頂尖人才,為深港、珠三角及國家的長期繁榮發展儲備人才。

  港中大(深圳)繼承港中大書院制傳統,全校學生分別隸屬於不同書院,建立各自的書院文化。書院的責任,在於打破學院和專業的界限,將不同學科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促進師生密切交流,朋輩一同成長。書院著重全人發展,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機會,與學院的專業課程相輔相成,也讓師生關係重回到了本真狀態,鼓勵師生多作交流,互相學習,並多以舉辦集體活動來授予學生人際交往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等軟技能,發揮個人成長的潛力。

  書院提供學生宿舍、食堂、音樂室、健身房等多種功能設施。此外,書院的課外活動多姿多彩,各類課外活動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興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訓練組織和領導技巧。書院的研討會、周會、講座及茶聚等不同形式的聚會,不時出現海內外著名學者、藝術家、社會領袖或傑出人士的身影。他們獲邀與學生交流,分享卓見和獨特經歷,以其豐富人生開闊學生視野。目前港中大(深圳)已經成立了逸夫書院、學勤書院以及思廷書院三所書院,此次成立的祥波書院為第四所書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始終秉承全人教育理念,發揚書院制傳統,使學生在課堂之外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與審美品位,增強自信心與責任感,成長為有參與意識,能夠擔當的未來公民。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第四所書院,祥波書院將保持與香港中文大學各成員書院之間的密切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關注及了解深港兩地的社會、經濟、文化情況,培養學生具有廣闊包容的視野,為深港兩地的交流合作,以及未來大灣區發展作為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四年發展日新月異

  建校四年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直堅持「一」 「百」 「千」 「萬」辦大學的原則,即「一腔熱血,百年大學。千載品牌,萬世良心。」,走過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來自全球的3400多名優秀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已經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就讀。學校已設立了經管、理工、人文三個學院開設12個本科專業,9個研究生(碩士、博士)專業,涉及經濟學、國際商務、市場營銷、金融學、會計學、數據科學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金融工程、數據科學、翻譯專業、同聲傳譯專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引進知名教師200多位,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等近20多名。

  截至2018年3月,港中大(深圳)已與海外64所全球一流大學開展實質性合作,包括本碩連讀、聯合培養、校際交換、海外訪學和國際暑課等。具備海外學習經歷的學生佔在校生總人數的比例已超過60%,名列國內高校前茅。

  結合學科發展和國家與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依託學校優勢學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後建成了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研究院、大數據研究院、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由諾貝爾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教授領銜的港中大(深圳)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以及由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教授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霍普克羅夫特高等信息科學研究院,高水平研究院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邁向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屆本科畢業生即將走出校園,接受社會檢驗。截至3月初,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屆本科生已經收到來自全球包括寶潔、可口可樂、思略特、騰訊、華為、德勤、普華永道等50多個國內外知名公司的offer。

  同時,來自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也紛至而來,截至3月初,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屆本科生已經收到來自包括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的錄取通知,部分學生直接收到了碩博連讀錄取通知書。

  此次成立典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邀請了香港、深圳兩地社會各界人士出席,共襄盛舉,以期通過此次成立典禮,進一步促進香港與深圳兩地在學術、人才交流的深度交流與合作,為港深兩地交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

中國教育在線 林劍 通訊員 馬明霞

  

  

  

  

  

  

  

  

  

  

  

  

相關焦點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成立
    >   深圳僑報訊(記者冷雪冰)昨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書院捐贈人楊祥波,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龍崗區委書記張勇等出席書院成立儀式。  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繼逸夫書院、學勤書院和思廷書院後成立的第四所書院。其由原全國政協委員、歲寶集團董事長楊祥波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捐贈一億元設立。
  • 港中大(深圳)成立祥波書院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偉良 通訊員馬明霞)昨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祥波書院成立儀式,這是該校第四所書院。祥波書院捐贈人楊祥波說,捐贈書院是他所有捐贈的慈善事業當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雖然書院制的方式在港中大(深圳)已經實行了很久,但開始他並不很了解,經過多次到訪學校實地考察後,他了解到書院制是非常好的方式,就下定了決心捐贈一所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書院捐贈人楊祥波十分關心教育事業,自學校成立以來,一直給予支持,為了表彰楊先生對學校的貢獻,學校理事會批准將第四間書院命名為祥波書院。
  • 港中大(深圳)首所書院成立
    晶報訊(記者 何小西 通訊員 馬明霞)9月4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16年度入學典禮,同時舉行的還有逸夫書院開幕典禮和「逸夫國際會議中心的封頂儀式」。據悉,逸夫書院是港中大(深圳)成立的首所書院,2000名學生將於9月中旬入住逸夫書院。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逸夫書院一行訪問南洋書院
    12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逸夫書院林豔娟經理一行來訪西安交通大學南洋書院。院務主任郭小平及南洋書院全體輔導員對逸夫書院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雙方就書院建設、學生管理方面的經驗與成果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
  • 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制度是獨有特色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香港會考及高考成績最優秀的前1000名學生中,超過一半入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大除了是香港本地尖子生的首選大學外,每年亦吸引眾多來自海外的學生入讀。  一年過渡的基礎班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惟一提供4年制本科課程的高等院校,學生到校註冊後即成為正式的本科生。香港的大學本科是3年學制,而內地高校則是4年學制。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艱險中奮進
    相信很多讀者對於香港中文大學都不會陌生,它其中一個著名的特色是其「書院制」的傳統。香港中文大學1963年由新亞書院、崇基書院和聯合書院三家書院組成,隨著大學的發展現在已經新增了不同的書院;而新亞書院、崇基書院和聯合書院三家創始書院都具有深厚的歷史,不少著名的學者曾經在這三家書院任教。這次為各位讀者介紹新亞書院。新亞書院的成立得追溯到1949年,當年,已故史學家錢穆先生與哲學家唐君毅先生及張丕介先生創立新亞文商專科夜校。
  • 為何香港中文大學有書院制?九大書院是哪些?
    香港八大院校各有特色,這個特色可能是建築風格,也可能是王牌專業,但今天億米君想和大家分享的這所高校有點「不一樣」!因為這個制度,只有香港八大院校裡面其中一間大學有,其餘七個大學都沒有這種制度。這間大學就是香港中文大學!
  • 大一學生奪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2018霍特杯創新挑戰大賽冠軍
    2018創意十二月霍特杯校園賽決賽路演及頒獎典禮於12月2日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為期半個月的「第十四屆深圳市創意十二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霍特杯創新挑戰賽」順利落下帷幕。由大一學生組成的Sleaner隊憑藉擁有「產生全球性影響的潛力」以及「對下一代的教育意義」的項目奪得大賽冠軍,並將代表我校晉級霍特獎區域賽,進行下一階段的「創新孵化」。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祝福深圳特區四十周年生日快樂!
    成立於2014年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因為落地於深圳,也具備了深圳年輕而富有活力的基因,這隻南來鳳凰,築巢引賢,灌溉桃李,為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智慧支撐和後備人才力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叢2年前的暑假來到深圳,此前他在香港任教9年,又在上海2年。在他看來,深圳是幾個城市中最有朝氣活力的城市,反映在學生身上,也比香港的學生更加活躍。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
  • 拔萃女書院深圳演出
    圖:拔萃女書院樂團及合唱團首次於深圳演出  【大公報訊】「百年榮耀——香港拔萃女書院專場賞析音樂會」將於本月十八日下午三時,在深圳音樂廳二樓演奏大廳舉行。此次由深圳市委宣傳部與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梁建楓擔任指揮,帶領香港拔萃女書院樂團及合唱團於深圳演出。  「百年榮耀——香港拔萃女書院專場賞析音樂會」演出節目將包括舒伯特《詩篇二十三篇》、柴可夫斯基《佛羅倫斯的回憶 第四樂章》、馬可夫斯基《城市林木》及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朱麗葉》。
  • 星辰匯聚神仙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19年度入學典禮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9年度入學典禮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1326名本科生、77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匯聚神仙湖畔,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這個大家庭,開始綻放新的人生光芒。9月1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9年度入學典禮在禮文樓舉行,2100餘名新生著學生袍參加了莊嚴隆重的入學典禮。
  • 香港的書院精神
    它和學校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注重自修,後者注重講授;前者提倡自動地研究,後者奉行「被動地注射」  文/智效民  應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邀請,我曾經到那裡作過為期一個月的學術訪問。  從深圳過羅湖海關,搭乘火車走不了多遠就是香港中文大學所在地「大學站」。走出站臺,卻怎麼也找不到大學校門。向人打聽之後,才知道通過相反的出口,就是大學校園。
  • 香港中文大學2013常見問題:內地生如何選擇書院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幾年,香港中文大學的信息越來越受到關注,很多家長都開始考慮要將孩子送到香港去上大學,從每年的新聞報導中,我們也能發現越來越多的內地高考狀元也會選擇港校,香港高校的分數線更是直逼北大清華,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了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教育在線現將去香港上大學一些基本問題進行匯總,
  • 2018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招辦訪談實錄
    點擊觀看視頻  主持人:請簡要介紹一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概況。  馬明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傳承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的大學。截至目前,來自全球的3200多名優秀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長遠辦學規模為國內外學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英語要求120分及以上——訪學校北京招生組...
    12月17日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北京市第八中學舉行了面向北京市高中家長的宣講活動。學校在北京的招生政策是什麼?有哪些特色專業和培養方式?就這些考生、家長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學校北京招生組王子卓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9年在京計劃招收多少人?招生專業有無變化?
  • 開幕大禮包:書院文化@香港中文大學
    (作者 / 鄧策 編輯/聶木易)(BridUHK·港校橋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一提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書院(college) 與學院(faculty) 是不同的概念。大眾所熟知的商學院、理學院、文學院只是按照學術來劃分的,而書院則更加貼近生活。中大的本科生將會成為「xx書院人」,這使得學生擁有與其他港校相比更為獨特的歸屬感和回憶。書院實行自治聯盟組織的制度,每個書院都有自己的院長、學生會和與書院相關的社團譬如義工隊,遊泳隊等。
  • 港中大(深圳)七名本科生入選耶魯大學國際訪問生項目
    港中大(深圳)於2019年11月與耶魯大學籤署協議,成為耶魯大學遴選拔尖本科生的合作高校之一,耶魯大學也成為港中大(深圳)第100所合作夥伴。經雙方商定,該項目於2020年春季啟動報名和遴選工作,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線上面試,最終來自經管學院的5名同學和理工學院的兩名同學入圍。
  • 香港中文大學:獨一無二的「書院制」
    其實剛剛王老師您說到了,在香港中文大學是中英並重的,而且英語可能對於入學的同學們來講很重要。可能大家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入學報考的時候,英語要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才能進入香港中文大學。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研究型的綜合大學,其實我們中英雙語並重,而且雙語就是我們大學的一個語言政策,就是說英語跟中文的水平都必須得達到一個蠻高的水平。
  • 香港中文大學實行「書院制」:讓學生全面發展
    「書院」是一個對內地學生和家長耳熟能詳卻又頗為陌生的詞語。在香港,有一所大學已經實行書院制近半個世紀,且目前仍然是香港惟一實行書院制的大學,這所大學就是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在學生培養中扮演什麼角色?與學院如何分工合作?實行書院制有何利弊?所有這些疑惑,都會隨著我們走近這所依山傍海的美麗大學而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