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22日訊21日晚間,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3·15特別節目中,就溫州家庭作坊生產的水龍頭做了調查。報導中說,經檢測,溫州家庭作坊生產的水龍頭,鋅含量超出國家標準10倍,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81倍。在廢舊電器中拆除的銅,連帶諸多不能確定的金屬,經過粗糙的加工,便進入了千家萬戶。
翻砂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汙染,工人將銅水倒進模具,他們在流水線上工作時幾乎都不戴口罩。
這些水龍頭廠家的生產模式多為家庭式作坊,一樓負責生產原件和拋光,二樓負責組裝。
這些消費者看不出區別的「毒龍頭」,其鋅、鉛含量嚴重超標,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水龍頭中超標的鉛危害大
據央視報導,在我市龍灣區海城水暖潔具市場,有上百家商戶都在銷售號稱「新合金」的水龍頭,且多數商戶都有工廠,經營著自主品牌,外觀、材質差別都不大,僅在價格上有所區別。如果採購量大,價格可以更低。這裡還銷售「銅質」水龍頭。
專業人士介紹,一般而言水龍頭的主要材料應為黃銅HPb59,即銅含量要達到59%左右,此外鋅含量為40%、其他金屬(包括少量鉛)含量為1%。但經調查,此處銷售的「新合金」水龍頭或「銅質」水龍頭,銅含量都遠達不到這一標準。
為什麼不賣以黃銅HPb59為主要材質的水龍頭?一名銷售人員透露,這主要是當地的「價格戰」所致,大多廠家都選擇降低黃銅含量,增加鋅、鉛等金屬的比例。而鉛是一種重金屬元素,人體內的含量一旦超標,會危害神經、造血、消化等系統,對兒童、孕婦的危害尤其大。
「從成本來看,材質不同,價格差三四倍。因此就算你的(含黃銅HPb59的水龍頭)訂單再大,我們也不會接單。」當暗訪記者要求工廠生產符合標準的水龍頭,對方卻因為正規產品的成本太高而不願接單。
廠裡許多工人在工作過程中都得了病
在龍灣區某家庭式的水龍頭生產廠房裡,央視記者發現一樓主要負責生產原件和拋光,二樓組裝。企業負責人介紹,這一帶的生產模式大多都是「自產一部分原件,其他以組裝別家的為主」。同時,這些產品沒有任何廠家信息。對此該負責人稱「不用打標誌,只要顧客願意,可以根據對方的需要隨意打」,但用什麼材質,對方卻不願透露。
此外,記者發現這家廠房還在用翻砂工藝。該工藝手段由於方式老舊,拋光過程中粉塵大、汙染嚴重,且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多已被「壓鑄」工藝取代。然而在走訪中,記者發現採用這一工藝手段的水龍頭製造廠不在少數。由於翻砂工藝汙染嚴重,許多工人在工作過程中都得了病。銷售人員透露,除採用這一工藝,廠家還從廢鐵收購站收購發黑的廢銅進行使用,這些行為完全是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銅棒貴得要命,划不來啊。從廢鐵收購站裡收購,每斤銅只要16元多。」一名工人說。
記者從廠房裡偷偷帶回幾塊銅樣品,進行了12小時的浸泡檢測。結果顯示,這些廢銅中,鋅超標10倍,鉛超標達81倍,嚴重超過國家飲用水安全標準。專家表示,如果居民家中使用這種「有毒水龍頭」,一個晚上不使用後,次日再次使用時,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