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林琪經歷了13天難熬的等待和治療期,成功治癒回家。
出院之後,林琪在家進行單間隔離。她和網友分享了自己治療的過程,希望可以幫到更多人。在分享自己用藥過程的同時,她一再強調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但心態一定要好——要安心吃藥、按時吃藥,不要自己嚇自己,相信自己會好的。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出院那天,她在微博上說,「希望我的國家,我的城市,像我一樣好起來。」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從事醫療器械行業,家住在黃石。這次感染最終治癒回家後,我一直在回憶自己的經歷。很多網友來問我具體的治療過程、用了什麼藥物之類的,我和大家分享了不少內容,還拍了視頻給大家看,恢復的狀態還是挺好的。
早在1月27號,我量體溫發現有37.5度。在這之前,好幾天都是咳嗽,乾咳,不過精神狀況和胃口都還可以。
當時如果不是看到發生疫情的消息,我可能還會挺一挺,因為我本身也不嚴重,沒有特別的身體反應,後來還是覺得有必要去醫院檢查確認下,因為我老公是1月22號晚上從武漢回來的,雖然到目前為止他都沒有被感染的症狀。
當天我決定一個人開車去黃石市第二醫院檢查,去之前沒做什麼準備,家裡人也覺得我應該不會有什麼事。結果到了醫院檢查完之後,醫生告訴我雙肺有感染,問了基本情況,然後建議住院隔離觀察。這一待,就是十幾天。
之後等待確診的過程是最難熬的。1月28號,我住進了單間隔離病房。第一次住院就「享受」單人間,我只能苦笑,實際上,那天晚上我就開始焦躁了,女兒才四歲半,如果真的確診了,我特別擔心自己傳染給她,也特別想念她。
在醫院待著的前兩天一直沒有治療,感覺咳嗽越來越嚴重了。直到1月29號,住院的第三天,早上五點多護士全副武裝進來,給我抽血。
當時看了一眼手機,老公發來消息,說他和女兒都醒了,讓我接著睡,後來老爸又打來電話說要給我送東西,被我拒絕了。老年人本身就易感,我真的不想讓他到醫院來。
當天上午,社區和疾控中心的人一直給我打電話,詢問發病情況和接觸史等。等到中午,護士就來通知,過一會兒要轉院。我問她是不是確診了,她說還要等醫生來通知。那種情況下,我很焦慮,特別想知道結果。一直等到下午兩點多,醫生才通知我,確定被感染了,要轉院到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
我們一行7個輕症患者,一起坐救護車前往中醫醫院。我記得當時的氣氛是,大家都有些焦躁,其中三個人是一家人,一直在說特別後悔之前去拜年,說不定把別人也給害了。
到了醫院真正安頓下來之後,因為已經接受了這件事,我的心態反而比較好了。我老公開始不相信,有點接受不了,但等我真的去了醫院,他又開始鼓勵我,跟我說「相信你會沒事的。」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十一年了,結婚有五六年,感情其實已經歸於平淡。出院以後,他告訴我,其實當時他非常著急,不知道我在醫院到底是什麼情況。他說,第一次意識到,我在他身邊比什麼都重要。
我想過要不要把感染的消息發出來,最後還是決定不隱瞞。那段時間裡,我一直發微博更新情況,因為心情很焦急,又不想在朋友圈說,微博算是一個小窗口。被網友關注到之後,很多人都挺關心我,我就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說了確診的結果。之後的幾個小時裡,我一直在網上交流情況,好多人都鼓勵我堅強,讓我加油,最後有100個人留言鼓勵,讓我很感動。
住院期間,我每天都和女兒視頻,一開始她都會問媽媽去哪兒了。她才四歲半,不知道「病毒」是什麼,出院回家之後跟她說這些,她還是一副很懵懂的樣子,只是問為什麼不能去上學。我媽媽沒跟我們住一起,她是最緊張的人。在我住院的那幾天,為了不影響我休息和治療,她不敢給我打電話,但每天甚至打十幾個電話去家裡問我的情況。
我每天按醫生說的按時吃藥,按時吃飯,多喝水,基本上沒有想其他的,因為好多人比我嚴重,我覺得自己應該也不會怎樣。同病房的一個病友來的時候病情最重,發燒都是高達40度,但在醫生的救治下比我還先出院。所以我在微博上說,不要覺得發燒就是更嚴重了,這是有一個過程的,你只需要安心吃藥、按時吃藥,不要自己嚇自己,相信自己會好的。
我們病房裡都是輕症患者,相互打氣鼓勵比較多,因為都是年輕人,大部分時候是各自休息,到了飯點就會討論哪個菜最好吃,勸挑食的病友多吃點。旁邊的姑娘隔幾個小時就要跟她老公視頻,大家還會開玩笑。
不過,2月4號早上有個患者去了ICU,醫生在微信群裡說要和家屬交代一下病情,做好心理準備。進醫院這麼長時間以來,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有病人快不行了,當時就感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其實真正成了患者,才知道醫護人員有多辛苦,跟看新聞的那種感動不一樣。患者每天還能躺在床上休息,但是醫生護士不能休息,每天都要陪著我們,還要打針、發藥、發飯。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個醫生瘸著腿來查房,還要安慰病人。我問他怎麼了,他跟我說腿太疼了。
一開始住進醫院我每天都刷新聞,確診之前,還聯繫同學找到了100個口罩捐給武漢紅十字會。讀書的時候我在武漢待了很久,對這座城市也有感情,看到疫情的新聞會覺得很沉重,所以後來就基本上不看了,儘量讓自己看點別的,放鬆一些。
2月6號,醫生給我開了核酸檢測。第一次結果是陰性。7號又做了第二次檢測,兩次診斷結果都為陰性。到了8號早上,做完CT後,醫生通知我,可以出院了。
終於可以回家了。當初一起轉院的那個女孩很為我開心,但看到我可以出院了她又很緊張,因為她的症狀也很輕,也檢測了兩次,結果第一次陰性,第二次又陽性了,醫生說還要再繼續治療。我們沒有加微信,出院之後我也退出了病房的群,希望她現在也出院了。
出院之後,我媽立刻給我打來了電話,她一下子就哭了,說從來沒這麼擔心和難受過。我又在微博上發了自己出院的消息,當時我寫道,真心希望我的國家,我的城市像我一樣好起來。
為什麼全家只有我感染了?後期我們仔細回想了一下,老公開車從武漢回來之後,我們曾和女兒一起去過超市買東西,三個人都戴了口罩,但是中途我的口罩有點問題,就取下來了一會兒,之後再沒出過門。所以,我是不是在超市裡被傳染了?現在也說不好,這只是猜想。
有個事值得說一說。回家之後有物業的人來封門,我老公和他們起了一些爭執,家裡人心情本來就很焦灼,物業態度很強硬,也不敲門,說話很霸道。
最主要的是,封門之前沒有人通知我們。家人從我確診到出院就沒出去過,2月10號說解除隔離了,老公出去買了一次菜,然後突然又來封門,我們也沒提前做準備,所以有點讓人接受不了。
第一次爭執之後,第二次物業的人又半夜兩三點偷偷來封門。我們跟社區反映了問題,社區的工作人員態度還是挺好的。2月12日早上,公安局的人來敲門,跟我們說要封門,整個過程比較溫和,處理的挺好,我們也願意配合。
我覺得,雙方都要互相理解,但封門的事情還是派一些基層工作比較熟練的社區人員去做比較好,避免爭執。當然這只是個人建議,等我隔離結束了,我也想去做志願者,儘自己的一份力。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過一個廣東的小夥子出院之後自願捐血漿,如果需要,我也願意捐出含抗體的血漿,去救助那些生病的患者。我真的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大家都平平安安,所有的醫務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都能安全回家團聚。
經歷這次患病 ,我和老公都覺得自己很幸運。對我自己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真正意識到了健康第一,以前我完全不克制自己熬夜,看到好看的書無論多晚都要看完。不過現在是逼著自己早點睡覺,睡不著就躺著,一定要把作息規律調整好。
我老公說,以前經常忙於工作,現在覺得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家人在身邊重要。他老家在東北,今年沒能回去,公公婆婆其實也一直擔心我們。等疫情過去了,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上女兒,和老公一起回去看看兩位老人家。
(應受訪者要求,林琪為化名)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感染者居家隔離」自愈」,親述經驗:做個「三好學生」
新冠肺炎暴發以來,各種防疫方法層出不窮。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提升自身免疫力也是抗擊病毒的關鍵。不少感染者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戰勝病毒。他們分享出自己隔離自愈的故事,希望給更多人帶來抗擊疫情的信心。
【感染新冠肺炎 居家隔離11天自愈】
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漢一名急診科護士賈娜不幸被病毒感染。確診後,她開始居家隔離,通過微博記錄日常。賈娜覺得這個病毒本身也許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傳染性。她說:「我一個人在家不出門,不會傳給別人,切斷了傳播途徑。接下來,就是我和病毒的抗爭了。」
隔離過程中,她清楚記得醫生的囑咐:「回家做個『三好學生』,吃好、睡好、心態好。」賈娜始終保持積極、理智的心態,堅持按時吃飯、規律作息,通過合理飲食和休息增強抵抗力,遵照醫囑用藥。生病期間,她的同事們每天買來肉和菜放在門口。這些關懷,讓她感覺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經過11天的居家隔離,再次複查時,賈娜的檢驗結果由陽轉陰,CT顯示肺部恢復正常。
康復後,賈娜重返工作崗位。她說,「能早點回到一線,多幫助一些患者,多分擔一點工作,我覺得特別踏實。」
【科學理性的應對是自愈的基礎】
1月21日,武漢同濟醫院心內科醫生周寧出現發熱、乏力、眩暈、腹瀉等身體不適症狀。他判斷自己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周寧醫生經過一系列初步檢查,在諮詢過呼吸科醫生後,按醫囑在家隔離。
回家後,他杜絕了和父母的一切近距離接觸,睡覺戴口罩、關房門、監測體溫、臥床休息。因為工作原因,周醫生已經多年沒和父母吃過年夜飯。這個年三十兒的晚上,在母親的央求下,他戴著雙層口罩,坐在餐桌旁一米的距離,「看」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
經過多日的隔離,周寧醫生身體好轉。他把自己的診治經過和心路歷程寫了下來,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感染的患者。
周寧醫生的幾點體會:
提高警惕,加強防護,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
如果有密切接觸史或發熱史,請一定告訴醫務人員。
沒有心腦腎肺等重要臟器疾病,在沒有明顯呼吸困難的情況下,單純的發熱、乏力、咳嗽、腹瀉,推荐居家隔離治療。
休息、加強營養和多飲水非常重要 。
抗病毒藥物或許管用,如果藥物治療無效,仍然高燒不退,要及時到醫院複診。
樂觀面對,保持積極心態對於康復至關重要。
這個病對於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發展成重症。非常時期,年老體弱者一定要格外小心,減少外出,不要聚會。
對於有心腦腎肺肝等重要臟器基礎疾病的人,不建議參照這一居家治療攻略。
【居家隔離14天 硬核自愈經歷】
武漢市民胡女士今年44歲,是當地一名職業律師。1月16日起,她開始持續發燒、乏力,並伴有間斷咳嗽,經醫院檢查,判斷為高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
在當時病患驟增,沒有床位的情況下,她選擇居家隔離。胡女士按時服藥,通過喝雞湯等方式補充營養。1月28日,在發燒十餘天后,她終於退燒並逐漸停止咳嗽。2月2日,胡女士到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康復之後,胡女士把自己的經歷分享了出來,鼓勵更多人戰勝病毒。她說「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堅定信心,科學治療,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
打贏這場戰役,每個人都在努力,積極、理智應對,保護好自己,一切陰霾都會過去。
△圖片來源: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
來源:綜合界面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