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3月25日電(記者韓振 陶冶 劉恩黎)重慶有條「不夜」的九街,它位於江北區觀音橋商圈。豐富的業態和超高的人氣,使它成為重慶「夜經濟」的名片和「時尚重慶」的打卡地。被新冠肺炎疫情「冬眠」了近2個月後,「不夜」的九街日前又恢復了往日的「律動」。
漫步入夜的九街街頭,春風徐徐,街邊的餐飲店飄出了特有的重慶火鍋味道;路邊的舞臺上,街頭藝人唱出了重慶本土的聲音;酒吧和KTV門前,年輕人有序地排著隊等候入場,他們準備用一場狂歡掃除壓抑了2個月的心情。大街小巷上,行人們戴著口罩,或駐足或徐行,他們在感受著九街的「律動」,也在見證著疫情的消融。
街頭藝人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街頭唱歌。
「重慶本地已連續27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市裡要求各區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全面恢復正常生活秩序,江北區採取外松內緊的方式,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推動全區生活秩序有序恢復,九街的夜經濟重新被『點燃』。」觀音橋街道負責人說。
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的一家烤肉店工作人員(右)在製作烤肉。
酒吧是九街的重要元素。在一家大型酒吧門口,工作人員正在給入場者掃「渝康碼」、登記信息、測量體溫,並控制入場人數。酒吧內,燈光閃爍,音樂振奮。「今天是酒吧第一天復工,除了需要對進場人員進行檢測、篩查和登記,我們還採取預約制的方式把入場人數控制在接待能力的50%,為消費者留出更大空間。」酒吧投資人告訴記者。
消費者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的一家燒烤店內用餐。
消費者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的一家KTV內唱歌。
KTV也跟酒吧同步復工。「聽見冬天的離開,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在一家大型KTV包間內,當了2個月「宅女」的翁倩倩正手持話筒用一首《遇見》抒發心情。「居家戰『疫』了2個月,現在終於可以唱歌了。」她說,本來跟朋友出來之前她還有些小顧慮,但了解了KTV的防控措施後,她跟朋友現在比較放心了。
消費者在進入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的一家KTV前接受電子體溫檢測。
「我們KTV投資1.2億元,去年3月份開業,到現在剛好滿一年。本來還擔心不能開業,但江北區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KTV負責人說,「政府這種實事求是,敢於擔當的作風,讓我們企業感到很欣慰,也極大提升了我們的信心。」
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的一家火鍋店工作人員在上菜。
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年底,騰訊聯合瞭望智庫發布《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19)》,重慶位列榜首。九街作為重慶「夜經濟」的代表,轄區內分布著近千家文創、餐飲、酒吧等各類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讓九街「律動」起來,不但有助於儘快恢復生活秩序,還能穩定就業、發展經濟。當前轄區電影院、健身館等場所也正積極為恢復營業做準備,95%以上已復工,2天內基本可達100%。
消費者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購買飲品。
駐唱人員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的一家餐酒吧前唱歌。
凌晨1點半,「不夜」的九街依舊人流如織。誰能想到,不久前這裡還是燈光暗淡,行人稀疏,猶如入夢。
「聽見冬天的離開,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不夜」的九街一旦醒來,就是無眠。(攝影記者:王全超;視頻記者:楊仕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