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牆上赫然掛著梵谷《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時,我驚訝得下巴快掉了。
沒有一絲絲防備,想不到這幅驚世之作居然藏在這個小畫廊裡。
二話不說趕緊跟梵谷來個自拍~梵谷傳奇的一生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他的人生雖然只有短暫的37年,卻在美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印象派稍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他和高更是一對相愛想殺的好基友。
他們在巴黎一見如故,梵谷被高更的領袖氣質和強烈個性所折服。
後來梵谷寫信邀請高更來到阿爾小鎮和他一起住,他一直被孤獨感和精神疾病折磨著,他覺得高更是唯一可以理解他和給予他希望的人。
不過兩個個性鮮明的人在一起時總免不了稜稜角角,再加上梵谷嚴重的躁鬱症也令高更無法忍受。
兩人不停地爭吵,終於在做了62天室友之後,高更憤而離去。
第二天清晨高更回到家中發現梵谷滿身是血,他把自己的左耳割了下來。
他將高更視為救命稻草,高更的離去使他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高更一邊發電報通知梵谷的弟弟提奧趕來阿爾,一邊收拾行李捲鋪蓋走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不過兩人並沒有因此決裂,之後仍然保持著書信往來,書信中表達著對彼此的問候和想念。
可能正是這種精神上與普通人的迥異,賦予了梵谷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眼裡看到的世界和其他人是不同的。
他的作品色彩鮮豔、充滿張力,令人過目不忘,展現了他心中火一樣的激情,可以說他是在用生命作畫。
梵谷生前的窮困潦倒和死後的聞名天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歷經磨難和坎坷的一生令人唏噓,也許只有在畫畫時他才是快樂的吧。
對於梵谷,打動世人的不僅僅是他的畫、他的作品,還有他純真純粹的人格,以及歷經苦難依然對生活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的精神。
接下來的一個展廳我們就看到了高更的大作,他和梵谷、塞尚並稱後印象派三傑,後印象派不再滿足於光影的捕捉,而是更重視畫家主觀的個人感受和體驗。
高更曾是巴黎證券交易所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娶了丹麥出身高貴的大小姐,還生了五個孩子,可以說家庭事業雙豐收。
可是高更覺得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繁華喧囂的都市生活令他厭倦,工業革命帶來的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使他開始懷疑人生。
在35歲那年,為了能專心從事繪畫他從銀行辭去了工作,果斷放棄錦衣玉食的生活,開始四處遊歷,布列塔尼、巴拿馬、馬丁尼克島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在42歲時他乾脆拋棄妻子,跑去南太平洋的一個法屬島嶼-大溪地島上,還娶了一個當地的土著女子為妻~在大溪地島這個世外桃源,他可以忘記俗世的紛紛擾擾,島上原生態的風光和淳樸的生活使他沉醉,在島上的這段日子是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時光。
高更最後在這個小島上去世,安葬在了他熱愛的這片土地上,有種落葉歸根的感覺。
大溪地島是他心中的伊甸園、靈魂的歸宿。
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就是以高更為原型創作的小說,講述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放棄了安逸生活,跑去大溪地島上追求藝術的故事。
作者的題目很有創意,月亮指美好的夢想,六便士寓意現實的物質生活,當然高更選擇的是追尋心中的明月。
高更像是一個朝聖者,不顧一切也要追尋自己心中的那片聖地。
可能在某一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人都有偏執狂的成分。
他在大溪地島上的一系列作品成為了他的代表作,大溪地女子健康的膚色和野性的美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下面這兩幅分別為《永不再》和《夢》,都是他在大溪地島期間的作品。
各種純粹的色彩在他的畫布上得到了和諧的統一,粗放渾厚的畫風讓人們深深感受到這個熱帶島嶼上原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