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清華北大不僅有神仙學霸,還有這些神仙級別的選修課。
清華大學《產品與服務設計》
你永遠也想不到,你會在清華大學的選修課上清蒸鱸魚。
是的,就是清蒸鱸魚!
為了完成一門選修課作業,清華大學幾位同學去菜市場買了條新鮮鱸魚,並變出一盤好看又好吃的,清蒸鱸魚。
據清華大學的官微介紹,這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付志勇老師開設的全校選修課程——《產品與服務設計》。課程連續6周,每周日8點到17點,「一般是上午老師講課,下午同學們討論、實踐、集體做作業。」
付志勇老師介紹,《產品與服務設計》課程依託「創意設計思維能力提升項目」開設,側重培養學生整合性的研究與實踐能力。課程採取案例學習和項目驅動的方式,前期通過案例和調研深入了解產品與服務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後期結合具體的實踐課題,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開展實地調研和設計實踐並進行項目驗證。
而前面的清蒸鱸魚,正是一個組的同學的展示道具。
5名同學準備研發一款集推薦料理、食材配送、食材品質管理、廚具管理、料理指導、料理分享於一體的「我廚專業全息眼鏡及服務」。
幾位完全沒有烹飪經驗,連「刮鱗開膛破肚」都不會的同學,在歡樂的集體作業中學會了做魚。現場答辯中,他們介紹了廚房設備調研、可行性分析、不同人群的需求分析、用戶痛點分析、服務藍圖等等成果,並借來一副道具眼鏡,賦予其強大的功能:紅外感應、光線傳感、攝像頭、全息投影、骨傳導耳機。他們還設計了相應的移動端界面,用戶可以在手機app上實現AI料理指導,及時獲知食材新鮮程度,實現一站式食材服務,並在料理社群分享。
其他5組又有什麼奇思妙想呢?
快來康康!
「回家吧」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安全出行助理
以「如何通過智能服務和社會力量的聯結,解決阿爾茨海默症老人走失的問題」為設計初衷,具備定位追蹤、綜合求助、習慣記錄、社區接入、摔倒報警等功能;充分考慮到隱私保護,設計出「完美隱藏」的紐扣式可穿戴設備,護航阿爾茲海默症老人出行安全。
「康康在家」家庭健康智能藥箱
這不僅僅是一個會提醒你按時吃藥的藥箱。它可以實現家庭成員健康管理,測量和分析血壓、血脂、血糖、心率等身體數據;可以記錄服藥情況,藥品不足一鍵下單購買;可以記錄飲食情況並進行食譜推薦;還可以預約掛號、自動呼救、遠程在線診療……
「小博」博物館遊覽智能助手
時下,博物館越來越成為旅行必選項,但博物館講解器往往停留在語音講解層面,個性化與智能方案有待加強。這款「小博」,既可進行語音智能講解與問答,又可全息投影進行導航、立體呈現展品,還可自動拍照生成遊覽記錄,讓博物館參觀更加人性化、科技化、智能化。
「CLOSERZEEPER」智能衣櫥
「CLOSERZEEPER」為用戶所有的衣物建檔。在手機app中導入行程,即可綜合天氣、場合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服裝推薦方案,並顯示衣物存放位置;用戶還可以和衣櫥進行互動評分,玩搭配遊戲,在社交平臺分享。未來,也許還能實現自動洗衣烘乾疊放等功能哦。
「小拐」智能拐杖
「招之即來」, 「小拐」可以監控心率、語音導航、語音撥打電話、照明、一鍵報警……
相關數據還可以同步到親屬手機端進行遠程設置。
北京大學減肥課
北京大學的一堂「減肥課」開了足足16年,也火了16年,學生選課幾乎要靠「搶」。
「蹬起來!加檔 !」
「心率最快的已經到了182!」
「最後一個負荷,站起來騎!」
11月19日早上,一堂熱火朝天的減肥課又開始了。車輪飛快拉動轉軸,在五四體育中心騎滑跑健身中心扯出呼啦啦的聲音,學生們在節奏感十足的音樂中揮汗如雨。
北京大學的一堂「減肥課」:開了16年,也火了16年。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實習生 王至月 視頻編輯 吳佳穎
走下騎行臺的大四學生楊帆臉蛋紅彤彤,她告訴澎湃新聞,上「減肥課」總是「驚喜滿滿」,有多種多樣運動可以嘗試,而且課堂從不局限在某個教室,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是課堂,健身房、食堂靜園草坪、未名湖畔也都是課堂。
「我們去健身房體驗了抗阻練習,我們還去未名湖做了1-mile walking test(一英裡行走測試)。上節課還在靜園草坪還打了慢投壘,這節課還做了騎行訓練。」楊帆說,「每次都會期待下節課會上什麼。」
同學們口中的「減肥課」全稱為「運動、營養與減肥課」,作為公選課開設於2003年。選修這門課的學生需要做一周飲食報告、一周體力活動報告、一餐膳食分析,還要參加一英裡行走心血管機能測試等。從第九周開始,每個同學都要設計改善身體成分計劃,最後一次課,同學們將會迎來「終極」大考--上身體成分儀,看是否達到預期減肥或增加肌肉的目標。
「一般三分之一能完成減脂或增肌目標,三分之一沒有太大改善,還有三分之一或許會變得更糟。」北京大學運動人體科學教學實驗室副主任、副教授盧福泉是這門課的開設者。他說,最終減肥成功,或增加肌肉的同學會得到額外加分,未達到目標的同學也不會因此扣分。
「我希望學生們能通過課堂有一個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而且知道如何將兩者很好的結合。現在國家在響應世衛組織號召,向國民推廣促進體力活動和健康飲食,簡單的話說就叫吃「動兩平衡,健康生活一輩子」。談起設置這堂課的初衷,盧福泉認為,大學體育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進而「會生活,有好生活」。有學生認為鍛鍊的時間是可以被犧牲的,以換來更好的學業成績或者事業的機會,但實際上,「所有的生活質量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活方式基礎上的,而生活方式的兩大基石,體力活動和飲食,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
盧福泉老師近照。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
而且,他發現,當前大眾對健康減肥有不少誤解,這也成為他堅持開課的動因之一。
「比如,減肥其實是一個化學過程,不是物理過程。但是我們看到有人想瘦腿,他就使勁練腿,要瘦胳膊,就使勁練胳膊,這種是常見的誤區或片面理解之一。」盧福泉幽默地舉了個例子,「當你發現某人瘦了,通常第一感受是他/她的臉瘦了,那你認為是因為他/她每天做500個鬼臉嗎?」
除了時常蹦一兩個段子,在同學們眼中,盧福泉還充滿個人魅力,友善而專業。
「一開始上課,盧老師會讓我們交上一張生活照,背面記錄我們的個人信息,包括籍貫、飲食習慣、運動項目喜好和減肥期許等等。然後,他就會記住我們每個人的名字。」大二學生李亦丁說。澎湃新聞了解到,16年來,學生們的照片盧福泉已經收藏了幾大箱子,他的微信頭像還是學生畢業時給他捏的小泥人。
「盧老師中西結合,不僅懂中醫,還會把一些西方的健康理念帶入課堂,是一位很富有經驗的運動專家。」楊帆說,盧老師時常能迸發新點子,也關注學生們的想法。
四川大學的攀樹課
除了清華北大有「神仙」選修課,四川大學也有。
近日,四川大學的攀樹課在網絡走紅。據悉該門課是公選課程,共32學時,分兩周末上完,課程容量20人。大家自由選課後,由教務系統隨機抽取。任課老師表示,同學們不僅能學到專業戶外知識,還能提高身體協調能力,這也是對學生的挑戰。
四川大學宣傳部老師表示這學期攀樹課已經結束了,下學期會繼續開展。網友表示,建議全國大學推廣。
對於這些「神仙」選修課,網友們很羨慕:
@濤蟈蟈的鍋:我酸了
@教練是容嬤嬤失散多年的孩子:真·別人家的老師 真·別人家的學校
@活著的每一天都要看見日升日落:一聽就是我選不上的課
@多多今天吃飽了嗎:我會我能上清華嗎
@橘源醬味少女:真是絕了,不愧是清華
@囿於清淡:有網課嗎 我也想上
@描邊殺手:我也想搶,但是我連資格都沒有。因為我雖然也是北大的,但我屬於東北大呲花。。。
來源: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清華大學、中國青年報
值班編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