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報導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上海代表隊的參賽選手中,來自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展現出了非凡的實踐能力。就讀於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國際)學院的袁明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代表上海青年技能人才參加「雲計算」項目的角逐,憑藉紮實的技能水平彰顯著精彩的人生價值。
據悉,「雲計算」項目是45屆世界技能大賽根據時代發展、產業進步新設立的項目之一。在本屆大賽中,參賽選手要在公有雲平臺上按照設計的架構部署雲資源,完成基礎設施的搭建、管理運維以及公有雲設施的安全,並保障雲資源的高可用、可擴展和良好的彈性。不僅考驗選手對分析、設計、部署、測試、監控技能的全面掌握,而且還要滿足競賽項目應用的高性能、高可用、安全性、降低成本等要求。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雲計算」項目指導教練楊寅春介紹,學校緊跟業界對新型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對原有的專業結構進行主動調整和升級,例如增設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等前沿專業;為網絡工程專業加入「雲計算」技術相關課程、為軟體工程專業增加移動網際網路開發相關課程等。在培養高職信息技術人才時也大量採用了「雲計算」技術,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學校還對接美國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相關專業標準,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袁明就是來自二工大高等職業技術(國際)學院 17級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
目前,上海市人社部門正圍繞強化「四大功能」、建設「五個中心」,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工程技術領域,探索開展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試點,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深化職業技能證書與學歷證書「雙證融通」試點改革,進一步擴大培養規模。調查顯示,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工資高於全市平均工資1.29萬元。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徑已越來越明亮、寬闊。
二工大曾培養了「抓斗大王」包起帆、「萬能技師」李斌等全國勞動模範,近年來,學校又穩步邁入了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特色發展之路,學生的職業技能也屢創佳績。在教育部第12屆、第13屆「西門子杯」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中,該校學生獲得全國特等獎;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海市選拔賽中,該校CAD機械設計項目包攬了一、二、三等獎。
在60年的辦學歷程中,二工大始終保持對職業教育成才的實踐和耕耘。經過科學研判社會需求、深入調研總結學校辦學經驗現狀,確立了「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的辦學定位,制定了「掌握職業技能、崇尚職業信用、彰顯職業特色」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辦學過程中,注重建立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和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內涵建設。
寶劍鋒從磨礪出,在二工大,學生可以參與真刀真槍的項目,有效提升自己的研發能力和綜合能力。為了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華為、亞馬遜、神州數碼等一線企業籤署合作協議。智能製造工廠實訓基地項目被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授予「智能製造智慧學習工場(2020)」稱號。
在二工大,學生可以不斷充電緊跟技術進步,向高精尖專業化轉型。學校通過深化改革,以新的機制、新的模式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注入新的內涵、新的動力,從2015級學生開始啟動實施完全學分制改革,精簡學分,實行彈性學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制度性地預留空間。學校配套推行學業導師制,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具有二工大特點的完全學分制管理方式。
在二工大,踏實鑽研的勞模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一代代師生傳承延伸。學校將《勞模精神與職業信用》列為必修課,在人才培養上不單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更注重以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為引領,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加以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