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到天黑,小劉剛滿月的寶寶就會號啕大哭,怎麼都哄不好,全家輪流上陣要折騰1~2個小時才能讓寶寶安靜下來,整個過程下來,小劉是又心累又心疼。
去媽媽群裡問了一下,大部分寶媽都經歷過寶寶一到晚上就哭鬧的情況。有些說是因為「黃昏症候群」,寶寶黃昏時視力下降安全感匱乏,所以才會哭鬧;有些說是因為嬰兒腸絞痛才會哭鬧不止。寶寶是不是因為腸絞痛哭鬧,寶媽要仔細觀察,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判斷寶寶是不是腸絞痛,關鍵要看是否符合下面幾個特徵:
1.持續性哭鬧,且分貝比較高,不論家長怎麼哄抱都無法讓他安靜下來。最終排氣或者苦累後會安靜下來。
2.哭鬧時肚子比較脹,且摸起來硬硬的,有脹氣的表現。
3.嚴重時寶寶會小臉憋得通紅,同時握緊拳頭、屈膝,通過這些肢體動作來向家長傳達他身體不舒服了。
4.寶寶晚上睡不好覺,總是翻來覆去的,情緒比較煩躁。
腸絞痛是讓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因為目前來說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從形成原因上下手,減少寶寶腸絞痛出現的機率。
寶寶腸絞痛多發於三個月內,三個月後就會自然消失。因為三個月內寶寶腸胃功能比較弱,一旦餵養不當,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產生脹氣,進而導致腸絞痛。
家長哪些事容易讓孩子出現腸絞痛?
1.讓寶寶吃入大量的前奶
母乳分為前奶和後奶,前奶中含有大量的乳糖,寶寶攝入過多消化不了,就會在肚子裡不斷發酵產生氣體,最終引發腸絞痛。若在餵奶時頻繁切換兩邊乳房,寶寶吸入的都是前奶,就會造成上述情況。正確做法是把一邊乳房排空後,再讓寶寶去吃另一邊。
2.餵奶姿勢不對,導致寶寶吸入大量空氣
在餵奶時,一定要把乳房和寶寶口腔銜接好,避免寶寶在吞咽時吞入大量空氣。否則太多氣體進入寶寶肚中,會是胃部感到不適,導致腸絞痛。
3.母乳媽媽吃了不合適的食物
寶寶腸胃嬌弱,消化不了太油膩或高蛋白的食物。如果寶媽日常進食大量油膩或難消化的食物,比如紅薯、年糕等,乳汁也會變得難以消化,增加寶寶腸胃負擔,造成寶寶消化不良、脹氣等情況。
所以在日常飲食中,寶媽應避免吃生冷、油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因為你吃了什麼食物都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一些食物大人能輕鬆消化,對寶寶卻是種折磨,為了寶寶著想,哺乳期堅持忌口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真的遇到寶寶腸絞痛時,家長要怎麼樣去緩解他的痛苦呢?
寶媽可以用毛巾包裹熱水袋放在寶寶腹部,可以起到緩解痛感的作用;
用手輕輕順時針撫摸寶寶腹部,幫助寶寶順利排氣;
若寶寶腹脹嚴重,可用小兒開塞露來給寶寶通便排氣,並且時刻注意觀察寶寶動態,當出現發熱、嘔吐等異常時,需要及時送去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