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聚重慶 國立中央大學在重慶走向亞洲一流

2020-12-12 大蘇網

重慶當時相對安全,就像久別的故人一樣,動物大軍的到來讓羅家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在頻繁的炮火中,重慶的辦學竟從未中斷過,甚至欣欣向榮。在這之後,中央大學成了當時全國高校中門類齊全、院系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所大學,全國考生總數的三分之二一度將中央大學作為第一志願來填報。

動物大軍抵達重慶,羅家倫目睹此景不禁熱淚長流

這一年深秋,11月中旬,重慶沙坪垻碼頭一隊風塵僕僕的牲畜從遠處走來。牛羊腳步悠閒,雞鴨啼聲嘹亮,而守護在它們身邊的人卻個個蓬頭垢面,幾乎衣不蔽體,這就是王酉亭他們的動物大軍。在經歷了一年的長途跋涉之後,他們終於奇蹟般地來到重慶,校長羅家倫目睹這一場景不禁熱淚長流,竟像孩子一樣與那些「遠道歸來」的牲畜相擁親吻。

羅家倫本身是個詩人,與動物大軍在重慶見面的場面他在回憶錄《逝者如斯夫集》中用足了筆墨來形容他當時激動的心情:「在第二年(1938年)深秋,我由沙坪垻進城,已經黃昏了。司機告訴我說,前面來了一群牛,像是中央大學的,因為他認識趕牛的人。我急忙叫他停車,一看果然是的。這些牲口經長途跋涉,已經是風塵僕僕了。趕牛的王酉亭先生和三個技工,更是鬚髮蓬鬆,好像蘇武塞外歸來一般。我的感情震動得不可言狀,看見了這些南京趕來的牛羊,真像是久別的故人一樣,我幾乎要向前去和它們擁抱。」

抵達中央大學新校址時,數千師生全部從教室裡湧了出來,排列成兩行,就像歡迎從前線出徵回來的將士一樣,含著熱淚鼓掌。校長羅家倫親自帶隊歡迎他們,歡迎這些千辛萬苦的老師傅,也歡迎那些千辛萬苦「回來」的動物。採訪中,講到這段的時候,記者哽咽了,「歡迎」如此的隆重,是因為「氣節」二字。

南京大學黨委原書記洪銀興評價:「看起來僅僅是西遷中的一件小事,但這是一種氣節,人不能當亡國奴,動物也不能當亡國奴啊。」而在重慶西郊沙坪垻,由於奶牛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得體,抗戰八年中除批准淘汰的牛外,從未病死過一頭奶牛。

在採訪中,我們卻始終沒能找到任何一張王酉亭或當時其他工友的照片,只知道他們都是江蘇漣水的老鄉。南京大學的相關校史記錄,中央大學的老校友曾回憶,王酉亭是一個個頭不高,性格倔強,頭髮花白,說一口江蘇漣水方言的中年人。七十多年前當民族危難的緊要關頭,也許他們並沒有想到,他們所做的這件事情,會帶給後代怎樣的震撼。而在他們看來,只是做了一件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

屢遭空襲「室徒一壁」,中央大學在重慶走向亞洲一流

到了重慶的第二年,國立中央大學學生人數激增,到了兩千以上,沙坪垻的校址也容不下了,而且為疏散方便,也應另闢新址。於是沿嘉陵江而上,在離沙坪垻本部25公裡處又選擇了一個風景清幽的地方——柏溪,建築了一處收納一年級新生的分校。該處逐漸建起了44幢校舍,可容一千多人。中央大學的醫學院和農學院的畜牧獸醫系,以及附屬牙醫專科學校遷至成都華西壩,中大實驗中學則設在貴陽。四處有四處的好處,可是四處的開支也非常大。

戰禍紛紛,國立中央大學送出校門的棟梁人才卻是一批接著一批。同期,日本敵人轟炸卻是隔三差五。沙坪垻的圖書館、校舍,成都醫學院等都曾遭到破壞。森林系的一位教授,曾對沙坪垻的空襲作過詳細統計,有一個月空襲高達28次,有一天多達5次。又如1940年一個星期間,校舍就被轟炸了三次。第一次是六月二十七日,第二次是二十九日,第三次是七月四日。房子被炸毀和炸壞的,不下二十幾所。

頻繁的空襲,使得鑽防空洞成為中大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羅家倫樂觀地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的辦公室瓦沒有了,牆也沒有了,在夏天的烈日之下,我照常的和同仁在「室徒一壁」的房子裡面辦公;修好以後,照常開學上課。我們和頑皮的小孩子一樣,敵機來了,我們躲進洞去;敵機走了,立刻出來工作。幸賴師生防護服務團裡各位同仁的努力,在我們大學的範圍以內,沒有死傷過一個教職員和學生。」而實質上,在夏天烈陽下,他照常和同仁在只有一面牆壁的房子裡辦公,仿佛猶太民族的「哭牆」一般。

「我們在重慶四年,這四年的日子,不是好過的。我們的學校窮,同仁也窮,但是國家在抗戰的時候,誰說窮是不應該的?我們只能以大義相勸勉,以感情相維繫。」艱苦的歲月中,羅家倫毫不氣餒。

「我們抗戰,是武力對武力,教育對教育,大學對大學,中央大學所對著的是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我們現在應該問我們的科學和一般學術,抵抗得過敵人的科學和一般學術與否。我們希望我們以科學與一般學術壓倒敵人,就是我們的空軍強大到轟炸東京的時候,我也不希望他轟炸東京帝國大學,像他們對付我們一樣;我認清敵人可以炸毀的是我們的物質,炸不毀的是我們的意志!炸得毀的是我們建設的結果,炸不毀的是我們建設的經驗!」1941年8月,羅家倫因故請辭。在離開中大時的告別演說中,羅家倫的壯士豪語頗有氣魄。

相關焦點

  • 抗戰時國立中央大學曾遷往重慶 大禮堂成惟一遺蹟
    70年前,這個「松林坡」曾有著全重慶,甚至全國規模最大、系科最全的高等學府——國立中央大學。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在這個松林坡,有當年中央大學遺址。  重慶曾有全國最高學府  「抗戰時期,國立中央大學曾遷到重慶,就設在重大松林坡」近日,網友「重慶_崽兒」在大渝社區上發帖說。
  • 曾經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現在到底去哪裡了?
    中國尚無滿足這三個條件學校,所以中國目前還沒有世界一流大學。‍但是,很多人就會問中國為什麼沒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呢?不是沒有,中國曾經僅用21年就辦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大學!!!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國內重點大學裡,包括南京大學、上海財大、華東政法、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在內的20多所院校都沒法脫離它的積澱和底蘊。
  • 重慶將修復原國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大禮堂
    央廣網重慶6月9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歷經近80年風雨的原國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大禮堂將被重慶商報消息說,日前,沙坪垻區文化委牽頭召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大禮堂維修改造方案專家論證會,眾多專家學者齊聚重慶大學,共商該抗戰遺址的修復和使用事宜。
  • 曾經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國立中央大學到底是啥厲害之處的?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是民國時期第一學府,也是學科最齊全實力超強的綜合性大學。那它強在哪呢?據統計,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是7院37系,北大6院26系,清華5院23系,浙大6院28系……國立中央大學的當仁不讓的民國最高學府。
  • 民國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現在咋樣了?
    1928年2月,因「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校名易致混淆且不合常規,校名改為國立江蘇大學(後只稱江蘇大學),此舉遭到學校上上下下反對,1928年5月16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大學委員會作出決議:「江蘇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1937年11月,中央大學西遷至重慶沙坪垻,在重慶大學借出的松林坡建造校舍開學。1946年11月,國立中央大學遷回南京。
  • 《教育記憶》:當年「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有多厲害!
    1928年,「江蘇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1946年,中央大學在南京復校,開設理、工、醫、農、文、法、師範7個學院、共43個系科、26個研究所。是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頂尖的大學。1949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10日,校名定為南京大學。
  •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重慶設立研究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重慶設立研究院 2018-10-10 21:26重慶兩江產業集團   中新網重慶10月10日電(劉心羽 甘亦非)記者10日從重慶兩江產業集團獲悉,中國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新區——兩江新區已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正式籤署共建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以下簡稱「重慶研究院」)的戰略框架協議,該研究院將落戶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網際網路園(二期)。
  • 翹楚 | 曾位列亞洲第一的中國​國立中央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校門與大禮堂國立中央大學追溯學脈源自三國時期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8年5月16日由國立江蘇大學改稱而來,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抗戰勝利後遷回。
  • 曾經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現在竟然分為8所高校
    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央大學已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居亞洲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不再是首都,中央大學更名南京大學,至此中央大學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
  • 南京中央大學「雞犬不留」搬到重慶(圖)
    受訪者供圖  1938年深秋的一個黃昏,重慶街頭出現一支奇怪的隊伍——澳洲老馬背著美國火雞、英國豬兒扛著北京肥鴨、荷蘭牛兒馱著長毛兔兒……更奇怪的是,看到這一幕,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竟熱淚盈眶:「幾乎和看見親人一樣,要向前去和它擁抱。」至此,歷時近一年的國立中央大學的西遷全部完成。
  • 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為重慶再添強大智力資源
    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為重慶再添強大智力資源 2020年11月09日 07:39 重慶日報  閱讀量: 2019年9月11日,新加坡國立大學
  • 當年全國最高學府在重大松林坡 叫國立中央大學
    重慶曾有全國最高學府  「抗戰時期,國立中央大學曾遷到重慶,就設在重大松林坡」近日,網友「重慶_崽兒」發帖說。在「重慶_崽兒」的帖子裡貼出了不少照片,只見綠樹環繞中,一棟棟青磚紅瓦的兩層小洋樓錯落有致,環境清幽宜人。
  • 國立中央大學亞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49
    中國尚無滿足這三個條件學校,所以中國目前還沒有世界一流大學。經常會有人問道中國為什麼沒有世界一流的大學?不是沒有,中國曾經有全亞洲最好的大學,就在南京。她叫做「國立中央大學」,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強制拆分了。
  • 國立中央大學的那些事兒
    國立中央大學,聽上去如此高大上的一個名字,也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可是,這所大學並不是真的消失了,她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於世。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有多牛?以一校之力分拆出5所985、12所211大學!
    在我國歷史上,曾湧現過許多世界一流高校,其中又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為首,她們是我國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一所僅存在22年時間,卻曾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是我國當時學科最齊全、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學。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國立中央大學,一所大學中的航空「母」校。
  • 新加坡國立大學能否提高重慶城市的高度?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籤約落戶重慶市兩江新區。新加坡國立大學是世界級頂尖大學,在2019年6月19日發布的2020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亞洲第一,全球第十一位。2017年以來,重慶加大引入國內外知名院校力度,如今成績斐然。
  • 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落戶兩江新區!
    新加坡國立大學,2019年最新QS亞洲排名第1、全球排名第11位。而今天,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籤約落戶兩江新區!該研究院作為新國大在中國西部唯一的對外合作窗口和運營總部,將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學研一體化開放平臺。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渝舉行
    5月17日上午,「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重慶大學「中大遷渝紀念亭」舉行。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相關領導、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成員、校友代表,重慶大學師生代表等參加了儀式。1937年,東南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在戰火中被迫轉移至重慶、成都兩地辦學,今與重慶大學和西遷來渝的數十所兄弟高校共同開啟了抗戰興學之路。
  • 兩大傳說級高校——西南聯大vs國立中央大學
    要談起中國高等教育史,有兩大傳說級高校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那就是抗戰時期只存在八年的的西南聯大和曾經的亞洲第一國立中央大學,西南聯大是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中央大學則是由張之洞創辦的三江師範學院演變而來,這兩所大學在當時甚至後來都是其他高校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那麼這兩所學校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渝舉行 「光華柱」揭幕
    東南大學、重慶大學校領導出席活動。 通訊員 孫楊欣 攝    華龍網5月17日11時13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今(17)日上午,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重慶大學「中大遷渝紀念亭」舉行。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劉波、重慶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舒立春出席儀式。雙方表示,未來兩校將共同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劉波在致辭中表示,重走西遷之路,是為了尋求一所學府最深沉的文化追求,把中央大學建設有機體的民族文化的永久使命擔負起來,把「力學勇毅、教育興國」的中大西遷精神發揚光大,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