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是說,每個人成功的捷徑都不盡相同,沒有必要非要與別人去擠同一座獨木橋。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並不一定要當主角,因為主角未必適合你。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如果你可以全心地演繹,也定可以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畢竟,這個世界如果都是紅花,就會顯得過於單調。大多數人,都只是寂寞的綠葉。但是,卻沒有人可以因此而忽視那充滿生命的顏色的存在,否則,這個五彩的世界就會黯淡許多。
01
鸚鵡遇到烏鴉,它們相互羨慕對方。野外的烏鴉羨慕籠中的鸚鵡生活過的真安逸,餓了有食兒吃,渴了有水喝;而籠中的鸚鵡則羨慕野外的烏鴉那麼自由,想到哪裡到哪裡,不用受約束,可以在空闊的藍天飛翔。它們便商議互換一下。
從此,烏鴉鑽進了鳥籠裡,得到了安逸的生活,可是主人卻不歡喜它,它的叫聲實在太難聽,它一學鸚鵡叫想討主人開心,結果不會挨打,最後抑鬱而死;
鸚鵡從籠子裡飛了出來,得到絕對的自由。但因為在鳥籠裡有吃有喝而習慣了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飢餓而死。
不要去盲目的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種生活不適合你。
也許你羨慕別人的生活是美好的,可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自己的,所以最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麗的不一定適合我們,適合我們的一定是最美麗的。
俗話說:「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我們看到別人的那些幸福、美好,也許只是看到了人家的外表,任何事情只有自己親自嘗試了,感同身受以後,才能知道適是不是適合自己。
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愛好不同,喜好各異,對待事物的好壞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標準。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我們總是把眼光盯在別人看似安逸的生活中,卻忽略了自身的幸福。殊不知,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其實仔細想想,也許別人的幸福對自己不適合,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人的幸福也許並不適合自己。更加想不到,別人的幸福,可能就是自己的墳墓。
你要記得,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你也不可能,什麼都適合,什麼也得不到。所以,你要學會放棄,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愚蠢的行動。只有學會放棄,學會知足,才能更加快樂、幸福。
人生,如同一個大舞臺,生旦淨末醜粉墨登場,每個人都在盡情演繹著自己。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是主角,而在於你的演技是否精彩。山不在高,在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生的價值,也並非用金錢和權勢才能衡量。位高爵顯者,通常更能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的無奈。
汽車大王福特自幼在農場幫父親幹活,12歲時,他就在頭腦中構想用一種能夠在路上行走的機器代替牲口和人力,而父親和周圍的人都要他到農場做助手。若他真的聽從了父輩的安排,世間便少了一位偉大的工業家。但福特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機械師,於是他用1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人需要3年的機械師訓練,隨後又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究蒸汽原理,試圖實現他的目標,未獲成功;後來他又投入汽油機研
究上來,每天都夢想製造一部汽車。他的創意被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賞識,邀請他到底特律公司擔任工程師。
經過10年努力,在福特29歲時,成功地製造了第一部汽車引擎。
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著名的精神病專家威廉·孟寧吉博士主持了美軍陸軍精神病治療部門的工作。他說:「我們在軍隊中發現了挑選和安排工作的重要性,就是說要使適當的人去從事一項適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相信他工作的重要性。當一個人沒有興趣時,他會覺得被安排在一個錯誤的職位上,他便覺得不被欣賞和重視,他會相信他的才能被埋沒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他若沒有患上精神病,也會埋下患精神病的種子。」可見,一個人如果不能給自己做一個正確的定位,不但在工作上難以有起色,在精神上也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02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徐志摩所作的《再別康橋》,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很是熟悉的作品。我們都知道徐志摩感情豐富,除了原配張幼儀之外還有林徽因和陸小曼這兩段情史。
似乎徐志摩總能在鞋與腳不合適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當然,這不僅僅說的是感情,還有他的人生。
徐志摩最初與文學是不掛邊的,他是學經濟專業出身。但當自己經歷的多了之後,他便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經濟,於是後期轉學其他。
作家斯貝克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成為作家,曾幾次改行。
開始,因為他身高1.9米多,愛上了籃球運動,成為市男子籃球隊員。
因為球技一般,年齡漸長,又改行當了專業畫家。
他的畫技也無過人之處,當他給報刊繪畫時,偶爾也寫點短文,終於發現自己的寫作才能,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達爾文學習數學、醫學呆頭呆腦,一摸到動植物卻靈光煥發;
西莫夫有一天突然發現:「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
於是,他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在他老師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感覺到自己幹這一行最適合,後來終於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那麼,如何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呢?具體應該把握以下兩點。
一是充分認識自己,做最適合自己特長的、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弱項,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當我們在選擇工作時,就要使自己的工作與其相吻合。比如對數字敏感的人可以做會計師或數學家;在語言方面有天賦的可以做個文學家或詩人;愛好音樂的人可以做個鋼琴家;對線條敏感的人則可以做個設計師。如果讓一個看到別人就不知道該把手放在哪兒的人去當外交家的話,肯定會鬧出很多笑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去做自己最擅長、最感興趣的事,才能將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也才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二是在工作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千萬不可「才高震主」。
能者多勞是對一個有才華的人的讚譽。你在工作中多做一些額外的工作也並非壞事,不僅可以讓領導感到你有上進心,還可以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是,切忌越姐代庖。因為,為了保證正常的運轉,一個組織總會有自己的規則。每個人在自己的職責之內儘自己的職責。如果明明不該你管的事你卻非要插手,就會讓對方感覺很沒面子。因為你的表現會讓別人感覺他很沒用,會讓他很下不來臺。所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了。當然,如果是不錯的朋友,你可以出於好意去幫他,但是在幫他之前也應該事先徵得他的同意。
03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義大利詩人但丁
鞋子再漂亮,不合腳也別要,勉強穿上,只會傷了自己。生活從來沒有完美二字,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有錢,把日子過好;沒錢,把心情過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別只看到他人的風光,也要想想他人背後的辛酸;生活不是擂臺,不必決一勝負。
學習方法千千萬,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學習方法,並不一定要刻意的遵從別人的,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生活有時像飲水,冷暖自知,無需太冷,無需太熱,溫度適合自己,就好。量力而行,該放棄時就放棄
一朋友那年高考,差幾分就上得了清華大學,後沒有選擇復讀就去了大學。當時的同學、老師和家長都勸過他,叫他回來復讀,來年肯定考上清華。
「可是他拒絕了,毅然選擇上了大學。還說,我清楚我自己,這是我考試的高峰了,今年超常發揮了。」他說。
量力而行,恰到好處,當行則行,該止則止。這位同學的選擇與放棄的精神,讓我們對他很是敬佩。
聯想到人生,一個人不怕拼,不怕苦,就怕找不到自己的極限。任何事情都有極限,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突破穿越它,抵達更高處。如果說挑戰是對生命的發揚,那麼明智的放棄,是一種對生命的愛惜和尊重。
一個不懂得愛惜生命的人,會受到命運的懲罰。
壓垮駱駝的,從來不是最後一根稻草。告訴我們,生命是有一個臨界點,過了,生命就會被壓垮。所以,我們應該找到並清楚自己的臨界點,告訴自己;安之若素,莫把自己搞成一臺長期超負荷工作的機器。
04
馬爾登說:「現在就是你重估自己的時刻---你是什麼樣的人?
你將何去何從?現在就是你認清怎樣改善生活的時刻。」
通常人們總是以為外部世界是不易發現的,而自己對自己卻了如指掌。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徹底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悲哀的是,有許多人因為不會給自己定位,在面臨環境中的許多問題時,當然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應付和處理,因而陷入失敗的泥沼中。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最合適的位置,關鍵是你有沒有找準屬於自己的舞臺。
據說,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門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人們認為這句格言就是阿波羅神的神諭,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愛引用這句格言教育別人。他告訴人們,不認識自己就不會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舞臺。在不適合自己生活的舞臺上生活,那只會使人飄搖不定,使人找不到歸宿。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的選擇與誘惑,關鍵是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角色與位置,才能最終在生命的長河裡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