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莎排名
BC省252所中學
2020排名榜
附表是全省TOP30中學,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省重點中學名單。鑑於排名前15的學校基本不招收中國留學生,所以,名單顯示的是排名前40的中學。
在北美,很大程度上,學生成績與家庭的富裕程度密切相關。高端私校在招生環節已經通過考試選拔了優秀的學生。在中學教育免費的情況下,本地政府官員和富裕階層人士仍然熱衷把孩子送進收費的高端私校,自然是想讓孩子將來進入頂尖大學,所以,只有在公校才有電工、木工、汽修實驗室,因為公校的目標是培養普通勞動者。私校的教育資源遠比公校多,側重於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社交能力培養,任課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度和責任心也絕非公校可比。所以,私校的學生成績好、大學升學率高、學校排名明顯地高於公校,這些現象在北美將永遠存在下去。
重點之一,前15都是私校。而且,這15所私校過去10年的全省排名基本沒變,正所謂,「名校就是名校」。它們基本不招留學生,因為本地學生也在排隊入學。今年留學生收費最高的私校是SG,基本費用75,241加幣,算上Optional,已超10萬加幣。島上學校SMU以71,770加幣的收費緊隨其後。這類私校,不僅要求學生是學霸,家庭背景也必須「高貴、主流」,「除了錢啥也沒有「,恐怕就進不去了,因此,這些私校可能與99%的中國留學生沒有關係,想進BC省高端私校,只能退而其次,看一下排名16-30的學校,哪怕是排名40之前的。還有,這15學校中的14所位於大溫地區,前30的學校則有24所位於大溫 ~ 大溫地區就是BC省重點中學集中地。
重點之二,第16到30,私校9所,公校僅有6所,下面是6所公校簡介。
72學區CSS今年17,過去5年排名40;
43學區DCB今年20,過去5年排名24;
39學區LBS今年21,過去5年排名22;
51學區GFS今年25,過去5年排名33;
41學區CHS今年28,過去5年排名116;
38學區HMS今年29,過去5年排名40。
對於排名猛竄的「公立新秀」,要靜觀其變。
重點之三,BC省教會學校表現從來靚麗。全省排名前30的中學,超過半數都是教會學校。既然前15的學校極少招收留學生,那麼,留學生家長需要了解的,也就只有大溫地區過去5年以來一直招收中國學生的5所天主教中學了。
1, 本拿比STM中學,今年排名24,過去5年排名20,收費49,000加幣。
2, 高貴林Carney中學,今年排名27,過去5年排名28,收費43,255加幣。
3,北溫STA中學,今年排名32,過去5年排名28,收費47,800加幣。
4,溫東NDS中學,今年排名47,過去5年第45,收費 47,000加幣。
5,溫東SPS,今年排名 167,過去5年排名116,收費46,355加幣。
上述5所中學的中文招生信息顯示,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第一,中國留學生比例都在10%以內。第二,在校生都在600人左右;第三,2020-2021年收費都差不多,最低的是高貴林的Carney中學,收費43,255加幣,最高的是本拿比的STM中學,收費49,000加幣,費用都包括了一年的學費和一年寄宿家庭吃住費用;第四,入學都需要面試,Carney中學要求比較特殊,只接受中國省市重點學校和國際學校學生申請面試;第五,每年招收中國留學生都是15人左右;第六,全省排名都不錯,最高24,最低47,而且過去5年排名穩定(SPS例外);第七,都是走讀學校;第八,都隸屬於溫哥華天主教教育局。
注意,有一種世俗偏見,說溫東是窮人區,是越菲印巴居住區。溫哥華作為移民城市,不存在「富人、窮人區」,房價不代表一切。
重點之四,華人區名校排名繼續高臺跳水。縱觀大溫公校,尤其是溫哥華和列治文,一些華人口碑特好的學校排名自2017年以來一直處於「跳水模式」,比如U-hill、Churchill、Richmond High、London等等,今年排名都在100之外,怕不?
重中之重:
雖然排名能夠說明很多問題,但是不能說明所有問題。因為留學生的特殊性,希望家長替孩子擇校時候,更需要關注的是,學校招收留學生有沒有門檻、監護人是否提供微信中文服務、是否和任課老師熟悉、是否精通BC中學課程、是否學校指定監護人、是否精通籤證和學習許可續籤以及學校中國留學生整體的大學升學率。
菲沙官網提供了全省252所中學全部教育質量細節,
沒有不好的學校,也沒有不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