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軍銜服定名為「87式系列服裝」

2020-12-27 中國軍網

    1988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65年取消軍銜制23年後,重新實行軍銜制。同時,全軍裝備新式軍服——「87系列服裝」。這次服裝改革,是我軍軍服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我軍軍服已進入一個由低層次向高層次、單一服制向系列化發展的新時期。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全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軍士兵的著裝和全國廣大青年、特別是城市青年的衣著水平反差越來越大,全軍官兵要求改革軍服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提高軍服水平,1984年1月,中央軍委在批准85式服裝定型生產的同時,指示我軍服裝逐步實行禮服、常服、作訓服系列。1985年初總後組織了被裝總體論證小組,開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軍服研究人員收集分析了27個國家的軍服樣品,吸取我軍歷次服裝改革的經驗,對涉及經費開支、國家資源、經濟水平、設備條件等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論證。研究人員還分別對陸海空軍等83個團以上單位,按校、尉、兵比例進行了抽樣人體測量調查,覆蓋面積達28個省市。他們先後測量了2萬多人,對近百萬個數據進行概率統計,制定出新的軍服號型,建立了第一個軍隊人體資料庫和軍人人體尺寸資料集。按照服裝號型生產的軍服,覆蓋率和適體率均達到95%以上。在此基礎上製作了批量樣品,在不同地區部隊中進行了服裝適應性、衛生性、保暖性試驗。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各單位初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我軍被裝改革的設想方案。方案產生以後,論證小組先後到瀋陽、北京、南京、蘭州軍區機關、部隊、院校召開了21個座談會,廣泛聽取了軍、師、團軍政首長、後勤領導和作戰、訓練、軍務、軍需部門及廣大官兵的意見。

    1985年11月,在全軍被裝總體論證會上,對禮服、常服、作訓服的樣式、用料、顏色及冬服配套、供給標準和供應辦法等提出了全面改革方案。這次服裝改革方案體現了我國民族特色和軍隊特點,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相適應,反映了廣大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

    服裝改革方案確定後,總後軍需部即著手進行方案的修改、樣品的補充和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1986年1月總後成立了服裝改革技術領導小組,下設軍服(帽)號型技術、軍服材料技術、軍鞋技術、軍服服飾技術等小組,重點抓了以下工作:研究軍服、軍帽、軍鞋的號型尺寸,制定號型標準並提出生產工藝技術要求;通過部隊試穿及室內試驗,考察各種服裝材料的風格、強度、耐磨性、保暖性、色牢度以及服用性能、配套合理性等,選擇軍服材料;修改設計各類帽徽、肩章、軍種符號、領花等服飾;修改製作各類軍服、軍帽、軍鞋及服飾樣品。


軍需工廠大簷帽生產線

    1986年3月,以三總部的名義將《關於軍服改革方案和定型生產的請示》正式上報中央軍委。這期間,總後勤部有關部門將新服裝主要樣品以模特穿著的形式拍成圖冊,在一定範圍內繼續徵求意見。筆者因工作關係,看到了這次服裝改革方案的全套樣品圖冊,至今記憶猶新。當時的服裝改革方案大多數都按計劃實行了,也有一些品種、樣式後來修改調整或是取消了。印象比較深的有幾項:

    (一)將官禮服大簷帽帽簷上有二龍戲珠圖案,禮服左右袖口也各繡有一條金龍。確實有民族特色,也挺好看,但總覺得有點兒那個,當時就有爭議,後來還是取消了。

    (二)軍官和士兵軍銜標誌都有兩套方案:

    軍官軍銜肩章的第一方案與1955年的肩章基本相同。金黃色底版,將官用松枝葉和星徽區分軍銜,校尉官用縱線和星徽區分軍銜。最後採用了此方案,但將官星徽改為金色。

    軍官軍銜肩章的第二方案為金黃色底版,將軍用松枝葉和星徽區分軍銜,校尉官用金屬橫條和星徽區分軍銜。

    士兵軍銜標誌有兩個方案:第一方案(左邊)為套式布肩章,用橫條區分軍銜;第二方案(右邊)是採用1955年的士兵軍銜領章。實際採用了第一方案。


軍銜臂章:左邊為軍官軍銜臂章,右邊為士兵軍銜臂章。臂章方案最終未被採用。

 

    (三)當時關於設準將還是設大校有三個方案:一是設準將,不設大校;二是設大校,不設準將;三是準將、大校都設。而準將的軍銜肩章已設計了樣品,記得也有三個方案:一是準將肩章綴一顆星,少將綴兩顆星,中將、上將依次遞增星徽,均不綴裝飾花;二是準將肩章不綴星徽,少將綴一顆星,中將、上將依次遞增星徽;三是準將綴一顆星,少將也綴一顆星,但少將以上有裝飾花。後來最終決定設大校,不設準將。

    (四)男、女軍人軍便帽(著作訓服和制式襯衣時戴)都有三個方案:男軍便帽分別為解放帽、八角帽、八路軍帽。女軍便帽分別為船形帽、貝雷帽、無簷帽。從模特穿戴效果看,男軍人八路軍帽和女軍人船形帽、貝雷帽都挺精神,但模特都很年輕,長相也標緻,考慮到從全軍範圍著眼,這幾種帽型由於受臉型、體型條件的制約,都被淘汰了,最終還是傾向於解放帽和無簷帽。但軍便帽方案後來也基本上未能實現,無簷帽只有女士兵戴,男軍人和女軍官著制式襯衣時都戴大簷帽,穿作訓服時戴作訓帽。

    (五)原方案軍官和士兵夏常服佩帶領花,冬常服佩帶領章。領章與85式相同,只區分軍種,不區分軍銜。後來冬常服也改成與夏常服一樣的領花了。


男將校官冬常服、大衣
 

女士兵仿毛料冬常服

    (六)原方案校以上軍官大衣為毛料,士兵冬夏常服為仿毛料。後來校官實際配發的是所謂「三合一」的夾大衣,質量比呢大衣差遠了;士兵更是穿了好幾年「的確良」,一直到2004年才完全兌現。

    1986年12月17日,副總參謀長徐惠滋主持召開總部聯席會議,討論了新式軍銜肩章及服裝改革等問題。總後軍需部部長周蕃玉就軍銜肩(領)章、帽徽樣式和改進大簷帽樣式等問題作了匯報和說明。會議原則同意總參軍務部、總政幹部部、總後軍需部提出的方案,並就準將肩章、套式軟肩章、大簷帽帽徽、文職符號等提出修改意見。

    1987年7月3日,軍委常務會議審查了我軍實行新的軍銜制後的各種服裝及帽徽、肩章、領花的樣式,原則同意總後勤部提出的設計方案。並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如將官禮服帽飾和袖飾不採用龍的圖案,文職幹部穿著專門設計的服裝,等等。會議還責成總後勤部將展出的服裝樣品作適當調整,然後報請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領導同志審查。7月16、17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審查了軍銜服裝樣品。1987年8月26日中央軍委批准軍銜服裝定型生產,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87系列服裝」。9月8日、9月15日,總後勤部部長洪學智兩次召集會議,研究落實中央和軍委首長關於服裝改革問題的指示。研究決定:

    (一)鑑於中央首長和軍委首長已原則同意服裝改革方案,為了保證1988年改革服裝與實行軍銜制同步進行,軍需部、軍需生產管理部立即著手組織新式服裝生產。要強調質量,嚴格檢查驗收,把住質量關,防止粗製濫造和損失浪費。

    (二)服裝改革是我軍正規化建設的一件大事,為慎重起見,需要有完善的審批手續和立法工作。軍服式樣一經審定就不能輕易改變。由軍需部將改革後的新式軍服按陸、海、空軍分類,按將、校、尉軍官軍服系列,選擇較標準的模特兒照相印成畫冊,拍攝錄象資料片,複製五六套,連同正式報告一同上報審批。

    (三)服裝改革所需要原料的缺口,由軍需生產管理部代總後正式向國家計委、輕工業部寫報告,請求納入明年國家計劃。

    (四)鑑於服裝改革的幾個具體問題如作訓帽、制式襯衣用料、女軍人裙服、皮鞋等均已報告過,是否系領帶問題可口頭報楊副主席定。因此不再向軍委專門寫報告。

    (五)改革後的軍服,先保證好第一次發放。以後要考慮逐步過渡到發服裝和發服裝費相結合的辦法;幹部、戰士復轉時服裝是否要帶走和預備役部隊、文職幹部發什麼服裝,發不發等問題,都要及早考慮解決辦法。

    ……

    12月11日,楊尚昆同志主持召開軍委常委會議,會議原則同意總後勤部按已批准的式樣組織新式帽徽、肩章、軍種符號的生產。將軍肩章裝飾不採用松枝葉圖案。請總後勤部重新設計,如無理想圖案,也可考慮不加裝飾。

    1988年4月,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6月28日,總後和瀋陽軍區後勤部聯合組織的全軍新式服裝首發儀式在瀋陽軍區某師舉行。300多名軍官身著新式軍官夏常服、白襯衣和領帶,充分表現了軍人健美的體型和良好的儀表,一顯國威、軍威,在場的幹部戰士看後十分振奮。

    為配合軍銜制的實行,同年8月起,全軍陸續發放新軍服。這次新服裝發放,採取先套穿、後發服裝,當場試穿,當場調換的辦法。

 

    1988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實行軍銜制。同時,全軍官兵裝備87式軍服。

    1988年國慶這天,當身著87式新軍服、佩帶新式軍銜的我軍官兵第一次出現在首都街頭時,人民群眾把好奇、讚許和羨慕的目光,投向這些神採奕奕的子弟兵。

    鏡頭之一:10路公共汽車上,在一名陸軍女上尉軍官身邊站著兩名女中學生。「看,新軍銜,真漂亮。」

    鏡頭之二:天安門廣場,用千萬盆花卉組成的兩條巨龍騰空而起。上午8點30分,二龍戲水球的花壇四周就圍滿了照相的遊人。兩名陸軍上尉軍官等候了好久也沒能排上位置。這時,一名戴眼鏡的中年婦女把已站好照相位置的小男孩拽了過來:「讓解放軍叔叔先照。」兩名軍官道謝時,那位中年婦女說:「你們穿這身軍裝真精神,應該在天安門前留個影。」

    鏡頭之三:東單24路車站牌下,一名陸軍少尉軍官被身穿花格襯衣、蘿蔔筒褲的三四名男青年圍住。他們一會看布料,一會摸肩章。「一條槓是什麼?」「兩顆星代表什麼?」問個不停,並嘖嘖讚嘆:「新軍銜真棒。」一名青年忽然向那位少尉軍官行了一個不標準的敬禮,頓時引起了周圍人的咯咯大笑。

    鏡頭之四:一名陸軍上尉軍官和一名陸軍上尉女軍官走進了王府井東急友誼照相館。攝影師是一位很精幹的小夥子。聽說兩名軍官要照標準像,他一會遞梳子,一會幫助整理軍裝,顯得格外主動熱情:「今天,你們是我的第一批顧客,能在軍隊實行軍銜的頭一天接待你們,我心裡特別高興,這麼漂亮的軍服,這麼嚴整的軍容,我一定好好照下來。」


「真好!真好!」澳大利亞朋友摸著一位陸軍女上尉的新軍服讚不絕口。
 

海軍北海艦隊某艦艇部隊軍官,授銜後穿著新軍裝向軍旗敬禮。

 


海軍司令部通信總站六連的女軍官與女士兵穿上了新軍裝,戴上了新軍銜,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駐守在老山前線的守備某部穿上新式軍服和佩帶新的軍銜後,軍容嚴整,士氣高昂。他們決心守好南大門,為軍旗增輝。

 

    當然,和歷次服裝改革一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滿意。這次全軍換裝,有兩類人員失落感最大:一類是文職幹部。我軍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的同時,實行了文職幹部制度,全軍十幾萬技術幹部成為我軍第一批文職幹部。當現役官兵興高採烈地授銜、換裝時,文職幹部們卻不得不脫下了心愛的軍裝。這種強烈的反差使當時多數文職幹部心裡有一種苦澀的感覺。第二類是士官。在65式軍服時期,幹部、戰士的區別只是軍上衣兜的數量,志願兵與幹部一樣是四個兜。有些歲數大的志願兵穿上幹部服比團長還有派頭。裝備85式軍服後,官兵的區別明顯了,不只是兜的數量,大簷帽、肩章、領章以及扣子都不一樣。而志願兵穿著營以下幹部服。部隊反映志願兵和幹部分不清,特別是基層幹部意見較大,認為志願兵和營長待遇一樣,不利於部隊管理。鑑於志願兵和義務兵都屬於兵的範疇,實行軍銜制後,志願兵的軍銜稱謂是士官(包括軍士長和專業軍士),仍不是軍官,同樣不應該著軍官制服。因此,換著87式服裝後,志願兵一律著士兵制式服裝。看著許多比自己還年輕的尉官扛上金牌牌,穿上毛料服(尉官夏常服),多數志願兵對換裝已談不上什麼「喜悅心情」了。可以說,有相當多的志願兵是在這次換裝後才真正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當然,以後不久,文職幹部配發了與軍官一樣的服裝,士官也先後換發了毛料常服。

    「87系列服裝」是在認真分析我軍服裝的歷史和現狀,總結歷次服裝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借鑑外軍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對國家資源、技術水平、設備條件、材料性能等方面進行了總體論證之後形成的。它根據經濟、適用、輕便、耐用、美觀、配套、創新的原則,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常服、禮服、作訓服系列,可以滿足軍人在平時、戰時、禮儀等不同環境、不同場合的需要。這種系列服裝,功能齊全,樣式美觀,用料講究,體現了軍隊改革和建設的新面貌,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相關焦點

  • 30年前,我軍正式裝備了第二套軍銜服裝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徐平1988年10月1日,我軍重新實行軍銜制,同時,全軍也在這一天正式裝備新式軍服——「87系列服裝」。7月16、17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審查了軍銜服裝樣品。8月26日中央軍委批准軍銜服裝定型生產,以批准的年度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87式系列服裝」,通常也稱87式軍服。9月15日,總後勤部批准87式軍服正式投產。12月11日,中央軍委召開常委會議,會議原則同意總後勤部按已批准的式樣組織新式帽徽、肩章、軍種符號的生產。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65式軍服取消了軍銜標誌,全軍上下都是『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只能從軍服上衣來區分幹部和戰士,戰士軍服只有胸前兩兜,而幹部還有下擺兩兜,所以當時也用『四個兜』來指代幹部。 陸、海、空三軍的服裝樣式和衣料完全相同,只是顏色稍有區別,海軍服裝為深灰色,空軍服裝為上綠下藍
  • 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這7套空軍服裝你都見過嗎?
    55式空軍服裝1955年,為配合軍銜制的實施,全軍裝備新式軍銜服裝——55式軍服。55式空軍軍服分為禮服和常服兩大類,首次突破了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55式空軍禮服配發校以上軍官,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著穿。
  • 一千萬「預備役」軍人,將迎來新軍銜!
    1988年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度以後,現役部隊官兵開始穿著87式軍服。1989年總參謀部規定,編入預備役部隊的預備役官兵在參加軍事訓練和集中活動期間,統一穿著87式作訓服,佩戴現役帽徽、現役軍種符號和預備役專用臂章。這時的預備役部隊還沒有專用軍銜,臂章是現役和預備役的唯一區別,臂章的設計非常簡單,由軍徽和字母Y組成,Y是『預備役』的拼音字頭。
  • 國慶60周年閱兵:解放軍07式新軍服大展示(圖)
    國慶50周年著87式新軍服的國防大學方隊國慶1周年閱兵50式軍服首次統一軍服制式和標準1950年1月,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實行統一的新軍服方案,簡稱50式軍服。10月1日,陸海空三軍部隊著50式軍服受閱。受閱陸軍著黃綠色服裝,空軍著上黃綠下藏藍色服裝,海軍著白色服裝。陸海空三軍佩戴統一制式的帽徽和胸章,整齊劃一,面貌一新。
  • 集結號丨我軍文工團演出服沿革——最早的演出服是蘇式套頭衫
    解放軍歌舞團女合唱隊員威武、神氣的55式文工團禮服1955年,為配合實行軍銜制,全軍換裝新式軍銜服裝——55式軍服。這套軍服突破了我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第一次設置了禮服和常服兩大類軍服。三軍文工團員也配發禮服,樣式、顏色與軍樂團、體工隊禮服相同。
  • 全國保安將換著新式服裝和統一標誌 肩章分五等級
    服裝和標誌顯示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鄒偉、李芊麗)從7月下旬開始,我國400多萬保安員將陸續換著2011式保安員服裝,並佩帶統一的保安服務標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保安協會副會長楊奇介紹,此次換著的新裝定名為「2011式保安員服裝」,由公安部指導中國保安協會研發。通過臂章上的中英文文字、左側胸徽上的保安公司名稱和編號以及肩章圖案,公眾可以快速確定保安員的身份和職級,更好地進行求助和監督。新式服裝包括男女春秋常服、短袖襯衣、長袖襯衣、執勤服、押運服、訓練服、女裙等款式。
  • 軍服收舊規定放寬,只交軍銜標誌及迷彩服!
    作者|軍路君07式軍服回收,自2009年退役士兵開始收舊。收舊的當年,新式的07式外觀制式軍服全部回收,後來放寬到可以帶走一套冬常服或春秋常服。今年,軍路君了解到,有的單位只收舊軍銜標誌及迷彩服,其他服飾可以帶走。(具體以單位實收為準)軍服收舊規定放寬,從士兵外觀服飾及軍銜標誌全部回收,到個人可留有一套冬常服或春秋常服,再到如今有的單位只收迷彩服和軍銜標誌符號,不少戰士表示,「越來越人性化了」。
  • 解放軍新式作訓服亮相,有這些改進點值得關注
    隨著戰爭形態的改變和服裝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作訓服和作戰裝具也要朝著舒適化、多功能化、數位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此次亮相的新式迷彩服套裝,包括作訓服上衣、作訓褲、頭盔、作戰靴和單兵作戰裝,不同於以往的產品有了很多變化,值得我們細細觀察一番。根據官方報導,新式作訓服第一次採用了「星空迷彩」。
  • 從「五○式」到「五五式」
    以「解放帽,紅五星」為標誌的第一套統一的「五○式」軍服在推行不久後就不能滿足需要,原因之一就是軍服上沒有任何等級標識。1950年9月,朱德在總幹部管理部全體會議上就提出,「部隊三等九級的等級制必須建立,儘量爭取在明年的服裝上把階級標明出來」。但軍銜和軍服的改革因「抗美援朝」而暫停下來。
  • 共和國海軍55式軍服
    經國務院第18次會議批准,人民解放軍繼50式以後的一套全新的軍服在這一年的國慶日正式推行。根據頒行的時間,這套軍服被簡稱為55式軍服。55式軍服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53年,鑑於軍內外、社會各界就50式軍服提出的各種意見,以及人民解放軍即將實行軍銜制的形勢所趨,當年年初,中央軍委作出了設計換用新式軍服的決策,由總後勤部具體實施,中央軍委副主席賀龍分管新軍服工作,總後勤部副部長洪學智、副總參謀長張愛萍負責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