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工作室小編
常常會聽到一些父母對孩子說: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不能辜負我們對你的期待啊!
孩子,爸媽和家庭的未來可全靠你了啊!
你可不能和某某人一樣,啥也不行!
......
好多孩子就是在父母這樣的要求和期待中長大,他們努力不讓父母失望,滿足父母的期待。
漸漸地,他們把父母的高要求和高期待內化成對自己的標準,但凡做一件事就要盡力做到最好,做到讓父母認可。
因為他們會覺得,只有這樣,自己才會有價值,才值得被父母愛。
曾經的我就是如此。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曾因工作上的失誤導致家裡欠下一大筆外債。
為此,母親經常在我面前數落和指責父親,埋怨他老實、沒用,表達她對父親的失望,並叮囑我將來一定不能像父親那樣。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一直以來對自己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努力把所有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
無論是小時候學習,還是考大學選專業,還有畢業後找工作,一路走來從未讓母親失望過。
不讓母親失望,我做到了。而我的認知,也在潛移默化中因受到了影響。
我會覺得,如果想要被愛,想要與人建立穩定、長久的關係,就一定不能讓對方失望。
如果自己讓對方失望,那一定是自己沒做好,一定是自己不夠努力,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也就會因此走到了盡頭。
後來參加工作不久,我遇到了現在的女朋友。
有一天早上,發生了一件事,她很生氣,不和我說話,直接上班去了。
當時我內心很恐懼,我知道她對我很失望,其實在心裡我對自己也很失望。我暗自揣度著,可能她會因此不愛我,我們的關係也就這樣結束了。
到了晚上,她給我來微信:「來我公司這邊一起吃飯吧!」看到簡訊時,我很驚訝,心想,她是不是想趁著這個機會向我提出分手?
但是吃飯時,她卻表現得好像沒發生什麼事一樣。我按耐不住內心的不安與恐懼,於是試探性地問她:「親愛的,很抱歉,我讓你失望了。」
她看了看我,若無其事地說:「哦,那件事啊。雖然你確實做得不好,讓我有些失望,但沒關係啊,誰能永遠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呢?」
女朋友的話讓我愣住了。就是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兩個人的關係,不會因為一次讓對方失望而破裂、結束。
當她並沒有要求我對她的失望負責,並沒有指責我的脆弱的時候,我的心卻出乎意料地向她敞開了。
我很感謝我的女朋友,因為她讓我懂得,原來失望是可以被允許、被接納的。一個成熟的人,不會因為一次失望而責怪對方,兩個人的關係更不會因此而結束。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小時候那個因為害怕讓母親失望,而努力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的自己,內心承受了多少恐懼和不安。
但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情,更不存在一個完美的人,可以永遠把事情做好,永遠不讓別人失望。
允許自己做不好,允許別人對自己失望,你才會真正的成長。即便是對父母,亦是如此。
想起了正念學員學蘭的經歷。
前一段時間,學蘭的父親看到孩子高考成績的不理想、在家常常睡懶覺後,十分惱火,對學蘭表達了失望,覺得自己白費心血培養學蘭和她的孩子。
聽到父親的話,學蘭感到委屈、氣憤、無以言說的難過。幸好正念覺察幫助了她,不讓她掉進原生家庭的創傷難以自拔。
她看到了父親的失望,並允許父親對自己失望。她這樣反思到:
「現在的我,不是小時候的我了。藉由女兒的經歷,我作為一個抽離者,看到更多真相。
是父親的失望,對自己的期待的不覺察,恣意把情緒和評判發洩在子女身上,造成孩子認為自己不夠好,沒能力更好。
我的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不完全由你來決定。我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一個可以犯錯的人,可以走自己的路的人!
就算我不符合你的期待,讓你失望,那也只是你需要調整期待的事,而不是我不夠好。」
或許你也和曾經的我一樣,面對一段對你而言非常重要的關係時,總是想著努力做好所有事情,好讓他們不對你失望,因為你覺得只有這樣做,你才值得被愛,你們的關係才會保持穩定。
但是,你總會有做不好的時候,你不可能讓他們永遠對你不失望。只有允許別人對自己失望,你才會成長!
當一個小孩,開始接納父母對自己的失望,不再一味地滿足父母的期待時,孩子就長大了;
當一個男人或女人,開始接納伴侶對自己的失望,不再因此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時,關係就更近了;
當你接納了別人對自己的失望,不再苛責和強迫自己時,你也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