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溫水煮青蛙,還是要裸辭找個家?

2020-12-12 選調生

許多年輕人,要麼把裸辭掛在嘴上,要麼把辭職信擺在桌上。

別人的職場規劃:熟悉工作—了解項目—完成KPI—升職加薪—走上事業巔峰。

我的職場規劃:明天就辭職!

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周深的一句話也引發了無數職場人的共鳴:「裸辭,在某個程度上,是在解救自己」。

畢竟職場中最大的自由,莫過於裸辭自由。

從裸辭到裸泳

還記得前些年創業浪潮此起彼伏,網際網路行業蒸蒸日上,幾乎每天都能收到資訊推送:

有人成為了最年輕的創業新貴;有公司融到了破紀錄的A輪;有企業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那時,熱議的話題是: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下你##兩千萬資產能不能財務自由##獵頭給開了年薪60w要不要跳槽#一切仿佛是《華爾街之狼》前半集中的場景,越吹越大的泡沫也讓裸辭文化風行一時。畢竟守在原地可能錯過行業風口,外面到處都是積極熱情的獵頭、豐厚誘人的offer、月薪翻倍的繁華勝景。

又或者,拉上幾個小夥伴,聊上幾個投資人,自己搖身一變成為了CEO、CTO、COO,身上沒個O都不好意思掏名片。

直到我們遇上了風雲激蕩的2020年。

各大行業凜冬已至,大企業封鎖HC,中企業只出不進,小企業乾脆破產關門跑路。

連熱衷於不時問你「要看看機會嗎」的獵頭也消停了,翻翻看朋友圈,原來轉行賣保險了。

2020年的寒冬臘月,你還敢裸辭嗎?

如果說,以前裸辭,是撲向廣闊無垠的大海。

那麼,如今裸辭,更像是義無反顧地在鬧市街頭裸奔,或者脫光衣服裸泳。

還是冬泳。

裸辭一時爽,求職鬥獸場

曾幾何時,「斷舍離」成為最熱氣騰騰的雞湯,這本來只是家居收納的一種理念,卻被拓展為一種生活態度,甚至是人生觀。

所以,職場人也學著斷舍離,每天捫心自問:

「這份工作,能讓自己快樂嗎?」

「做這個項目,有心動的感覺嗎?」

「離開這家公司,會不會讓自己有暢快的感覺?」

平心而論,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工作,都經不起這樣的靈魂拷問。

工作嘛,總是繁瑣的、糾纏不清的、令人厭倦的、無法讓人長久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的。

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辭掉一份工作,遠並不想扔掉一件舊衣服那麼簡單。

離職一時爽,求職鬥獸場。

在脈脈職言區,我們能看到裸辭者清晰的心路歷程:

「開始慌了……壓力山大……心態崩了……」這才是裸辭者的常態。

所以有人說,裸辭這件事吧,最好也能有個「冷靜期」,因為貿然辭職,可能會給職場生涯埋下無窮隱患。

因為一時的情緒就辭職走人,難以磨練自己對職場的適應力,沒辦法培養出承擔一個長期項目的能力。

更嚴重的是,如果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夠長久,你的簡歷上就會增加許多份短期工作,而沒有一個成功的、可以為你能力背書的項目。如果你想謀求一份管理級別的工作,那麼「不穩定」就會成為你的一個重大缺陷。

許多職場人在工作三、五年後,突然發現自己很難再找到下一份工作了,很可能就是因為你的反覆橫跳,讓自己失去了職場中重要的競爭力。

做溫水青蛙,還是縱身一跳

在斷舍離式的職場雞湯文中,裸辭似乎是勇敢的,自由的,不被規矩所束縛的。

可是在現實的職場中,許多人潛意識地會覺得,會選擇裸辭的人,可能是草率的、不成熟的、缺乏責任心的……

畢竟,辭掉一份工作,並不像扔掉一件舊衣服那麼的簡單和輕易。

可是,即便前方有種種不測,我們仍然鼓勵敢於改變的勇氣。

正如周深所說,他當初從醫學院轉到音樂學院,也算是一種裸辭。在外人眼中炙手可熱的醫學院,卻讓他每天都陷於極度痛苦的掙扎之後:「如果我再繼續這樣下去,我覺得我整個人可能會壞掉」。

經紀人楊天真也認為:「如果你有目標,你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得辭掉現在的工作,我覺得是可以的。」

這些在自己的領域中功成名就的人,或許更容易體會普通職場人的困境。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你的感受,沒有人能共情你無法言說的痛苦,如果你做好了承擔風險的準備,如果你擁有面對逆境的勇氣,如果你不想當被溫水吞沒的青蛙,你仍然可以選擇縱身一躍。

但在考慮跳槽時,建議你先做好下面三件事:

1、給自己留一個冷靜期。

從產生跳槽的念頭到正式提出辭呈,至少要留給自己3個月的時間做為「辭職冷靜期」。用這段時間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辭掉這份工作是否利大於弊,接下來的職場路要怎麼走。

2、確保自己能夠平穩過渡。

儘量不裸辭,如果有新的offer在前方等待,總歸更安心一點。如果迫不得已必須裸辭,也要數數看自己的銀行帳戶,有多少資金可以供自己平穩過渡,不要讓自己陷入困境。

3、跳與不跳,都要提升職場競爭力。

每個職場人,都應該有一顆「跳槽」的心,切勿有養老心態,在職場中永遠不能忘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除了精進專業技能之外,拓寬人脈也是自我提升重要的一環。比如在脈脈平臺上為自己累積優質職場人脈,跳與不跳,就由你說了算!

身在職場,不要把跳槽想得過於夢幻和美好,在這一家公司碰到了不少糟心事,未必換一家就更好。

前方可能有繁花盛放,也可能仍然荊棘密布。

冷靜之後,如果仍然決定了向前一步,那就祝你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來源:脈脈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溫水煮青蛙,還是裸辭找下家?
    還是冬泳。裸辭一時爽,求職鬥獸場曾幾何時,「斷舍離」成為最熱氣騰騰的雞湯,這本來只是家居收納的一種理念,卻被拓展為一種生活態度,甚至是人生觀。做溫水青蛙,還是縱身一跳在斷舍離式的職場雞湯文中,裸辭似乎是勇敢的,自由的,不被規矩所束縛的。
  • 溫水煮青蛙 百年實驗考
    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所以,這個寓言,被人權鬥士們,環保主義者廣泛引用,要求人們對於一點一滴都不能放鬆。似乎教授管理的,也喜歡講這個故事?不過在管理領域,這個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說一些變革要慢慢來做,逐漸讓人適應,這樣才不會出問題。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以至於你不需要把這個故事講完整,只說溫水煮青蛙,就足夠讓別人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 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後
    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發現無法忍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熱水中熱死。青蛙真的有那麼蠢嗎?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至於為什麼要把故事背景設在挪威,主角是沙丁魚……可能只是因為挪威足夠遠,沙丁魚又有一些異域風情吧。溫水煮青蛙:也不怎麼真鯰魚效應是「假洋鬼子」,但接下來要講到的「溫水煮青蛙」,則是如假包換的舶來品。故事是這樣:將一隻青蛙放進沸水中,它會立馬跳出來;但如果將它放進冷水中慢慢加熱,它將會因為察覺不到危險而被活活煮熟。
  • 工作中怎樣避免被『溫水煮青蛙』?
    溫水煮青蛙是什麼意思?「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度溫水中時,青蛙會立即跳出逃生。但把青蛙先放入冷水中,再緩慢加熱,青蛙反倒悠然自得,當它發現無法忍受時,已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這個可以理解成溫水煮青蛙這個典故的本意,那麼這個詞放到職場領域,它的喻意引申為-溫水比喻我們的職場環境比如我們所呆的公司所呆的行業或職位,青蛙比喻職場員工,溫水溫度變高比喻職場環境條件變壞,青蛙如何避免被煮死比如職場人員在職場環境變壞時如何避免被辭退或避免被辭退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 《旅行青蛙》細思恐極的明信片之溫水煮青蛙
    溫水煮青蛙 蛙兒和朋友(螃蟹)在一起觀察吊籃裡面的蛋,看起來很抽象的樣子,估計大多數玩家都很納悶,蛙兒這次是浪到了哪裡呢?青蛙要去泡溫泉不就成了傳說中的溫水煮青蛙嗎? 是的,你沒有聽錯。蛙兒的確是去泡溫泉了,並且去的還是日本很有名的一處溫泉-別府溫泉。
  • 推翻烏鴉喝水,溫水煮青蛙…?到底是正經科普,還是侮辱智商?
    烏鴉喝水、溫水煮青蛙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就不用我細說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各種質量參差不齊的信息蜂擁而來,人們卻很難做到合理的選取正確的信息,導致某些說法被一次又一次的「推翻」。 那麼推翻烏鴉喝水,溫水煮青蛙…?到底是正經科普,還是侮辱智商?
  • 大學裡,你是否也被「溫水煮青蛙了」?
    ,不想做那隻青蛙,唯有自己努力向上跳,休息只是一念之間,努力卻要持之以恆。強烈的孤獨感和自我懷疑是被溫水煮青蛙的開始在普普通通的本科學校裡,很少有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裡去,為數不多地可以一起進步、一起學習的時間也只有在快要期末考試、準備考研的時候,絕大多大多數時,都感覺只有自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一個人吃;學習的時候,一個人學……在你疲憊不堪想要找找人聊聊天的時候,身旁沒有一人。
  • 溫水煮青蛙!別讓「心理舒適區」摧毀我們
    但我想說,看淡傷痛是好事,但如果人人都放下戒備,可能我們就要中美國「溫水煮青蛙」的奸計了!「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把青蛙放進涼水裡,再慢慢加熱,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讓青蛙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 孩子的教育,有時需要「溫水煮青蛙」
    悠小悠上小學時,她的長輩們都在說著這樣的一句話:上學啦,以後就不自由啦,小夾板要套上嘍小悠問我說:媽媽,小夾板是什麼意思啊?孩子的教育也好,作業也罷,其實是可以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的。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如果把青蛙放在熱水中,青蛙一下子就跳了來了;而如果慢慢的加熱,那它感覺的水溫變化不大,當最終熱起來時,它已經跑不掉了。為什麼說「溫水煮青蛙」適合孩子的教育呢?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老外直接實驗,青蛙:是人幹的事!
    人類一直將青蛙當成是益蟲。在田野裡幫助人類抓持害蟲,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人經常說溫水煮青蛙,雖然只是聽過,但是追根到底也是沒有見過。那麼溫水煮青蛙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老外就做了這個實驗,面對好奇心的,我也想看一看,老外首先準備了一個鍋裡面倒入一定的水,然後將青蛙放到裡面,這隻青蛙在水裡一動不動,非常乖巧,隨之將水溫慢慢提升到達20度。青蛙也沒有反應,隨之又把溫度調高。是青蛙仍舊一動不動,似乎是在說著這溫度直接不夠啊,這種情況怎麼能搓下身上的泥巴。
  • 「溫水煮青蛙」英語怎麼說?| 每日一句
    煮英 /bɔɪl/ 美 /bɔɪl/【溫水裡的青蛙】a boiled frog / a boiling frog / a frog in boiling water(1) We know what it feels to be a boiled frog because we have
  • 「溫水煮青蛙」是一個如此荒謬的實驗,為何能誆騙世人百年之久
    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實驗大概操作流程:把青蛙放在溫水裡,然後逐步加熱。當溫度達到青蛙所能承受的極限時,青蛙想跳出來,但是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個實驗告訴人們舒適的環境容易滋生惰性,用中國古話來說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 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
    作者:小戶標題: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是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起初該科學家將青蛙放在40攝氏度的水中,青蛙由於受到刺激立即奮力從熱水中逃脫出來,但是當科學家將青蛙放在冷水中,然後再緩慢加熱,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 體制內真的是「一眼望到頭」「溫水煮青蛙」嗎,看看這些謊言
    他們的收入幾乎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不管是金融危機還是經濟危機,不管是績效好還是績效差,他們都按月領工資,不差分毫。雖不能大富大貴,但也不至於擔心溫飽。他們從不擔心失業,不擔心35歲中年危機,在這裡只要不違法違紀,他們可以安安穩穩過一生。2.完備的保障機制。
  • 謹防溫水煮青蛙
    當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進行。「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有缺點、有失誤、有不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旁人還不想「得罪人」、不給提個醒。「捧殺」者,不講黨性、不辨是非,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有錯不言、遇錯不糾,面對歪風邪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史上最經典「溫水煮青蛙」,女真人一步一步將大宋擺上餐桌
    「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很多人都做過,但不同條件下結局大不一樣。比如:1、有人發現,青蛙在水溫達到60°的時候就跳走了;2、有人用10分鐘時間將水溫從17.5°加熱到56°,也就是平均每分鐘升溫3.85°,這時候,青蛙還是跳了;3、而有人用了90分鐘時間將水溫從21°加熱到37.5°,也就是平均每分鐘升溫不到0.2度,這時,沒有一隻青蛙跳。
  • 反思|武漢國企人困境:工資5000,活得如溫水煮青蛙,不敢跳槽
    「在武漢,當你過了40歲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國企是不會隨便要員工捲鋪蓋走人的,但私企就不一樣了。這便是說,在私企,當你年紀大了,你就可能會被辭退。25歲,你進入私企工作十幾年,沒攢下什麼錢,等到你40歲的時候,被炒魷魚後,丟了工作的你就什麼都不剩了。沒了青春,沒了幹勁,沒了工作,也沒錢給自己交下半輩子的保險。
  • 最愛去溫泉的《旅行青蛙》,崽,你聽過「溫水煮青蛙」嗎?
    誰能想到,有一天會因為一隻青蛙,年紀輕輕就體會到了空巢老人的感覺?幾乎是一夜之間,《旅行青蛙》這款號稱佛系養蛙的小遊戲,成為APP Store排行榜冠軍。在這款遊戲裡,玩家只用負責偶爾收個三葉草,蛙是出去旅行還是宅在家裡,全憑它樂意。所以經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感慨,「我蛙怎麼這麼宅」,「我蛙出門好幾天還不回是不是變乾鍋了」,「我蛙為什麼沒朋友,性格好孤僻」。
  • 致所有全職媽媽:請不要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而是要跳出舒適圈
    即使你做了全職媽媽,也請不要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的在水裡等待著。而是要主動出擊,抽出孩子睡覺的時間,用來提升自我的能力,哪怕是看看書,做做運動都好。當然,如果你能夠找到兼職做的話,也是很不錯的。我想看到這裡的朋友肯定會問,既然孩子都去上學了,我為什麼不出去找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