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宋幼英,今年39歲,是松山街道辦楓香村的一個貧困戶。
1981年,我出生在廣東省河源縣的一個小山村,由於家裡窮,我在初中畢業後,就到大城市打工,幾年的輾轉,錢沒掙到什麼,但幸運的是,在32歲那年,我認識了人生中的另一半——來自貴州的班繼雄。
2015年初,我與丈夫回到他的家鄉——貴州省紫雲自治縣楓香村的蘇木組。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落,小橋流水,林木蔥鬱,一下子,我就愛上了這裡。但美麗的風景與家裡的貧困卻成為理想與現實的夢魘,一間破舊的木房子到處透風,地裡稀稀疏疏的莊稼——這就是我在紫雲的家呀!現實給了我一個悶棍。
為了改變這個狀況,我種過藥材,也跟其他的親戚學做生意,但因為種種原因,總是以失敗告終。難道我就是一個受窮的命嗎?現實讓我一蹶不振。
幸運的是,2016年的12月,經過綜合評估,村裡將我家列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村裡的幹部、街道辦的幹部,還有縣裡的一些領導來到我的家裡,詳細問我擅長做什麼,想要發展什麼,現在最困難的是什麼,他們一邊問,一邊用筆認真的在筆記本上寫著。
2017年4月的一個下午,村裡的韋支書來到我家,他告訴我,經過大家的調研,結合我本人的情況和當地的條件,他們認為我這裡最適合做養殖。可做養殖需要錢呀,我這家裡四壁透風,哪來的資金。韋書記說:「只要有信心,村裡會幫助你的」。幾天後,村裡給我送來了100隻灰鵝苗,還幫助我搭建了鵝棚。網格長喻林冬還自己掏腰包給我500塊錢做啟動資金。
說真的,看著這些鵝我是又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鵝苗我看到了希望,害怕的是如果失敗了怎麼對得起這麼多幹部對我的關心。
從購買飼料到給小鵝防疫,我都親自動手,不懂的就問。每天天一亮我就帶這些鵝到山上吃草,帶他們到小河裡遊泳。一天天過去,小鵝變成了大鵝。這下我又擔心了,這麼多的大鵝賣哪裡呀。這時候,還是村裡的韋支書幫我聯繫了外面的買家,一次性全部購買。
2018年,村裡給我申請了危房改造和改廁改圈,解決了39000元資金,幫我建起了亮堂堂的大磚房。同時,硬化路到家了,庭院硬化了,我在院子裡種上了幾株三角梅。這家,越來越美了。
同年,因為我的愛人誠實肯幹,村裡將他聘用成護林員,成為村裡的一個工人。這下子,我一年養鵝賺1萬元左右,愛人護林員工資也有1萬元,再加上他平常做點零工,家裡一下就寬裕起來。
2018年年底,我家光榮地退出了貧困戶系列。
看著今天美好的日子,我的心裡暖洋洋的,就是因為共產黨脫貧攻堅的好政策和關心幫助我的好幹部,我才有了今天美好的生活。(宋幼英口述 田湘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