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的外表處理工藝有三種,一種是擦漆,一種是燙蠟,一種是擦油,三種工藝怎麼選擇?三者到底哪個更好?事實上這一話題在市場上一直爭論不休,且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
1.擦漆家具的好壞
擦漆工藝是指紅木家具運用天然綠色的環保材料生漆為主質料,經過多次重複的打磨擦漆、上色等純手工做法進行的外表處理,使做出來的紅木家具木紋明晰、滑潤流通、色澤清瑩光澈,手感舒適。
不僅起到保護紅木家具的作用,提高了紅木家具的升值空間,而且增強了其藝術欣賞價值。
但相同上漆也有不足之處,經過上漆的紅木家具掩蓋了木材的實在面貌,經過上漆來到達以假亂真的作用。因而提醒廣闊顧客,一定要細心區分真偽,謹防上當受騙。
2.打蠟工藝的好壞
打蠟工藝是中國明清硬木家具進行木材外表處理的一種裝修工藝,詳細打蠟工藝分為三種做法:
第一種:燙蠟。工藝師把蠟塗在家具外表後,用火把蠟烤熔了,把蠟燙在家具外表,所以叫做「燙蠟」。後來有了噴燈,烤蠟就方便了。再後來用電吹風……等等都歸於燙蠟工藝;
第二種:擦蠟。至今比較常用的一種做法,即把蠟塗上後,經過重複塗均,重複擦磨、打光;
第三種:熔蠟。即北方工藝師最常用的一種做法,把蠟用火把烤熔後塗在家具外表,幹後經重複擦磨、打光之方法。
打蠟工藝不僅很好展示了木材美麗的天然紋路,而且在木材上形成了一層保護膜,很好地避免外界環境對木材的腐蝕。
跟著時刻的流逝,這層保護膜由於不斷受到空氣的氧化、人手的撫摸、抹布的拭擦等因素的影響,使家具的外表、稜角、邊線等處呈現一種天然的、透亮的、溫潤如玉的外表形態即所謂的「包漿」。
打蠟工藝不足之處是光澤度不夠,木材的棕眼裸露在外,假如所運用的木材棕眼比較大的話就比較影響漂亮,沒有擦漆家具的木紋明晰、滑潤流通、色澤清瑩光澈、視覺舒適。
像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黑酸枝這幾種高檔紅木,棕眼較小,選用打蠟工藝能夠很好的突顯木材本身美麗的紋路和色澤。
3.擦油家具的好壞
紅木家具擦油工藝主要散布在江蘇、浙江、西北部分區域。擦油是近代發掘的優質工藝,在我國有著眾多的喜好者。詳細做法:家具打磨、拋光後,最終一道工序選用上油(天然核桃油),上好油之後選用拋光輪高速打磨,讓油吃入家具,讓家具發生一種天然亮光和色澤。
運用方法:用潔淨柔軟的棉布或手掌,沾取些許核桃油,順著家具木紋來回輕輕擦洗。但是核桃油用量一定要適量,不易擦的過多,過多木材一時難以吸收,就會留在家具外表,且簡單停留在外表易粘塵埃。產品在出廠上油後的家具,一般一年擦一次油,且在最枯燥時節運用。
上油之後的紅木家具,能對家具起到深層潤澤保養、防裂、防蛀、防變形、操控縫裂、呈現天然光澤之優點。不過,擦油後的紅木家具平常易出油,且蓋掉了一部份家具的香韻。失去了貴重紅木家具的天然變化之美。
紅木家具這三種外表處理工藝很難說出孰優孰劣,只能說各人各喜好。不過不管擦漆、打蠟仍是擦油,原則上仍是有幾條分界線。
1)擦漆適用:不移動的家具、氣候比較溼潤的區域及不擅於把玩的顧客;
2)燙蠟適用:喜愛經過把玩到達「心物合一,心物融合」的收藏者;
3)擦油適用:氣候枯燥時節和區域運用,且要求經過把玩,到達創新和唯美的收藏喜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