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oppo工廠培訓實習,做的是產線工人的工作,負責清理手機屏幕四周多餘的膠水,然後檢查屏幕是否牢固,正常情況下月薪不到4k。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體驗,對廠弟廠妹而言就是生活,多少有些感慨。為了讓自己的腦子不在枯燥單一的體力活動中閒置,我還是寫點東西出來。
關於找工作我有太多內容可以分享,原因一是我之前創業做的就是學生招聘,對整個鏈路和狀態太熟悉了,二是自己一直對面試和招聘非常在意,也有很多面人和被人面的經驗。最近斷斷續續有同學找我聊找工作的事情,乾脆寫一篇,希望能幫到你。
先表一下立場:
都知道人各有志,每個人的背景條件也不一樣,所以工作也不分好壞。但多數同學還是很迷茫,這很正常,不要怕。我的觀點是不管你未來想幹什麼,實現財富自由應該是一個比較通用的方向,那麼現階段拿個高薪有發展又適合你的工作會比較合適。
以下內容僅限於網際網路求職,其它領域我管不著,畢竟不懂。
下面簡單概述一下時間點:
在每年的6月底7月就會有些名企陸陸續續的開啟秋招,有很多是提前批,即面掛了理論上還能再面一次;
到了7月底和8月初,基本上所有的招聘都開始了,我們做招聘公眾號的以騰訊發布校招為界限,標誌著秋招正式開始(今年是8月1號);
以上都是簡歷收集階段,一般筆試是在8月底9月初開始。一開始不會有很多,越接近中秋的時候越多,基本上一周能做3家左右,之後一直斷斷續續筆試到國慶前後;
面試最早的從8月初就會有提前批面試(一般是電話或視頻,8月底能拿offer),從9月到10月之間一直會有面試組織。騰訊面試是在每年中秋節過完的那一周,以此為標杆很多公司也集中在那一兩個禮拜,一直忙到國慶,順利的話國慶前能拿到offer;
國慶後也有蠻多的面試,這個階段的公司相對名氣沒有那麼大,但總有一些蠻不錯的值得一試,同時很多像騰訊一樣的大廠也會在這個時候去一些相對不那麼火熱的城市招聘。這個時候學校終於開始動起來了,會給同學們辦一些雙選會,這個時候的目標就是在月底前拿到起碼一個offer;
萬一,萬一萬一,你沒有在秋招收穫offer,三條主流路:進體系內、實習轉正、春招。春招就是把上面的流程挪到第二年春天,這個就不展開講了。需要注意的是,春天也是留學生集中回歸的時候。
至於招聘信息哪裡找,各公司校招官網、公眾號,求職類公眾號,求職社群,朋友推薦等等。反正只要是你弄腦子了用心了,招聘信息覺得少不了。
那麼接下來可以進入正文了。
第一個詞:認真
校招的規則很簡單,有本事你就能拿好offer。雖然口頭上大家都說校招招的都是零基礎的同學,但實際上哪個沒有段名企實習哪個沒創過業哪個沒拿過獎。
但是有了這些你就能拿好offer?不一定。
我身邊無論多牛逼的人,都在認真準備,而且越牛逼準備的越充分。
要準備什麼呢?
1. 把自己給琢磨清楚
個人經歷:很多人一寫簡歷就犯愁,最後草草寫了些內容就完成了。讓你做30s自我介紹你會說什麼?60s自我介紹會說什麼?不限時自我介紹你會說什麼?什麼內容可以寫到簡歷上?你最大的亮點或特點是什麼?
簡歷內容:簡歷寫好之後要去深挖,是不是沒有一句廢話?是不是每一句都與你的求職崗位有關?你想讓面試官問你什麼?如果你是面試官又會問什麼?關於簡歷內容的每一個問題是不是都能完美回答?這些都是需要提前思考和準備的。
性格認知:你覺得做產品經理需要什麼要的特質,你符合這個特質嗎?你為什麼想要從事這個崗位?你對工作的期待是什麼?最讓你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很多人連自己的優點缺點都說不上來,因為從來沒有想過。
2. 要知道自己想去哪
自我定位:全國每年畢業七八百萬大學生,985、211、留學生、碩士博士,加起來分分鐘過百萬,我們就算只有20%的人選擇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也還有20萬人,而騰訊每年只招2000-3000,全行業也就一兩萬人能拿到令人羨慕的offer,競爭有多大你知道了吧。你的能力、經歷,以及走這條路的決心,決定了你在裡面處於什麼樣的位置,你要對此有個範圍性的預估。
行業情況:行業情況是一個長期話題,是需要不斷積累知識量來獲取的。網際網路的各個類別,社交、電商、媒體等等等等都是你需要去接觸的,這裡面每一個領域大概是在幹什麼?哪些是你認可的?哪些是你適合的?哪些是你想做的?你最關注的領域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有什麼影響?網際網路圈子信息太多了,可能沒什麼直接作用,但是你要知道,尤其知道你在裡面做的是什麼。
職業規劃:很多小夥伴問我用戶產品是什麼,策略產品是什麼,平臺產品是什麼,他又該做什麼?有的崗位是會有很多的發展方向,對應到不同的業務線上,又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能一概而論。我的方法是先明確自己不要什麼;然後選性格部分,選最適合最喜歡的;然後選發展潛力部分,選潛力大的有更大價值的;客觀部分視個人情況而定,在我這裡優先級最後。
關於招聘準備,我有一個朋友乾脆做了個思維導圖,圍繞自己的幾段產品經歷做了非常細緻的拆分,每個經歷都準備了對應的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同時,他還專門對行業內的各類公司和應用有一定的準備,比如B站小紅書拼多多這些新星都在他的研究列表上。我自己也做了很詳細的文檔幫助梳理自己的經歷,同時有些項目可能過去蠻久擔心忘掉,可以起到一個充分的記憶存儲作用。
下面是我秋招期間的一些note,左上是我在意的一些面試,左下是自己的小任務(對不起沒做到),中間是當前的面試情況、offer情況、放棄了的、已經掛了的,右邊是所有已投遞的(下面還有很多)。
我放這個圖的意思是告訴夥伴們,千萬不要大意,千萬不要狂、千萬不要放過任何一家適合你的公司,要對招聘給出足夠高的重視!!!
最後換個視角,我在學校做創業團隊那會也面過不少人,我在面試的過程中,往往能遇到這樣的一些同學:他們不是不重視,有的甚至肉眼可見的緊張,但基本上都是思考不夠、想到什麼說什麼、想一會就不想了,你就算不知道也好歹想一想嘛。
第二個詞:佛系
跟小夥伴們分享幾個我的故事:
所以你看到的是這樣一個並不符合預期的秋招經歷,加上我上面的那個圖,很多我看不上的一些公司,其實人家也看不上我不給我發麵試邀請。加上很多因為衝突等各種原因放棄掉的機會,實際面試的次數其實並沒有很多。
關於招聘我提前安慰一句:如果你沒有去到心儀的公司,你並不是沒有進大廠的能力,你只是沒有穩進大廠的能力。
所以其實不必那麼在意,校招過程中確實有很多運氣成分。有的你覺得很菜甚至簡歷造假、人品有問題的人也能拿到大廠offer,這種事每年都有。沒實習經歷的人和有大廠實習經歷的人拿著一樣的offer,雙非本科薪資比清北碩士還要高,這都是常有的事。所以你該做的就只是做好自己,做到不留遺憾。我的做法是:能不能面到不一定,一旦面到就要面過。
還有個事情有必要提,之前有朋友問我「他該投什麼產品經理?」,因為市面上的XX產品經理太多了,用戶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經理、數據產品經理、平臺產品經理、體驗產品經理,實在太多了。現在招聘市場確實分了很多的產品經理類別,結合到不同的業務和組織架構上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同樣是用戶產品做的事情可能會完全不一樣。而且最關鍵的是:有時候你做什麼業務做哪些工作內容,根本不由你選。所以我對他說:儘可能得挑適合自己的業務,能挑就挑,不能挑也得好好幹,反正產品的工作說白了都是那個樣子,佛系一點。
其實到最後階段你會發現,身邊還是有不少人都去了知名的企業,大家都看似有著很不錯的未來。畢業,其實就只是收拾好東西,重新在一個地方生活而已。
第三個詞:社交
如果有什麼是招聘期間一定要做的,我一定會告訴你:交朋友,多交朋友,交優秀朋友。
什麼樣的人值得交?
在沒有面試的時候:你從事網際網路的校招生校友、跟你同崗位的校招生校友、和你同一領域同一屆的校招生網友、其它年級比較拔眾的同一領域網友。
在現場面試的時候:群面裡表現不錯的、聊得來的,面試組團的校友、朋友的朋友、感覺挺厲害的,網友見面、網友的朋友,以及一切主動找上你的人。
這一方面留學的小夥伴比較吃虧,他們相對沒有非常多的招聘信息,對國內的招聘流程不夠熟悉,也找不到同一個方向的求職夥伴,通常情況下都是單幹。這種情況下建議多通過國內的朋友加入一些專業方向的求職社群和校招求職群,實在不行市面上那麼多校招公眾號,按著人家的流程一步步走也能得到不少資源。
另外要提的一點是,多認識一些你這個領域的「前人」。保持好你跟你上一屆或者上n界朋友的聯繫,他們往往會給你提供非常多的幫助,甚至是獨一無二的資源。在我招聘的整個完整階段,都一直有一個很好很好的朋友在幫我指導,包括:最初的簡歷修改、模擬面試、聽我電話面試的錄音提意見、實習時的談心和建議、秋招的簡歷修改、招聘過程中的關心,他是除我以外對我的招聘最了解的人。因為我們之前做學生招聘的創業項目,席下打趣到這樣的服務放到市場上得值多少錢,當時的答案是起碼兩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