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遇到加州反饋如下問題:我家孩子3,4個月了,怎麼還是一個單元,進度這麼慢?引出今天第一個話題。
我們把語言的階段性目標分成啟蒙期,完整簡單句階段,成長期,觀點輸出,段落輸出。學科階段的知識體系建立,學科積累,文學初步,讓語言成為學習學科知識和發展思維的工具。
這每一個階段看似一句話,卻都是需要2~3年才可以積累完成。而我們很多的家長,由於錯過了孩子的語言高速發展的啟蒙階段,就變得格外的焦躁不安,仿佛這些階段是可以縮短並且直接跨越的。我告訴大家不可能,時間縮短是有可能的,但是背後付出的是幾倍的努力,而不是靠老師,快快的教。這一點一定請在座各位家長保持清醒的頭腦。很多家長到我們這裡來上課都會關注需要多少時間上完一個單元,我們給出的是一個參考值,但是並不是說所有孩子都必須按照這個參考值上完,因為孩子和孩子差異很大,而1對1的課程正是因為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才具備其科學性。而且美國課本的級別不代表你孩子的真正語言學習能力,因為我們是中國孩子,在級別上沒有辦法和美國孩子做對標,你要按照他們的時間標準去衡量,實際上我們的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還強調學習進度而不考慮學習質量,就會讓我們的老師很難處理,很難維持住我們現有的教學質量。因為我們的理念,是用思維去帶動語言,而不糾結和拘泥於學習語言本身,掌握單詞不是為了只關注學到了這個單詞的意思,而是能夠讓孩子通過掌握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思維。過快的拔高孩子,不顧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只會讓孩子無法在一個高級別思維要求上做到精確的語言輸出。
大家去考察一下市面上那些拔高孩子的機構,是否課堂都淪為只學習新單詞,而並不以思維作為主導的課程? 如果你能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你就並不會那麼在意孩子現有的級別。同時,我們也並不是完全不顧及家長焦慮的心情,所以我們總是希望家長三個月跟蹤孩子的藍思值水平,藍思值是非常科學精確的監測孩子的閱讀能力,有沒有提升的標誌。還有就是家長也可以經常跟孩子聊一聊,是否孩子覺得現有的內容特別簡單,但是這個只能作為一個主觀的考量依據,最後還是要看老師對孩子客觀的評價和我們老師對孩子的測試。作為一個總結,我其實是想說,只要不是老師,在課堂上拖拉你孩子的時間,一般來說我們沒有這樣的老師,那麼孩子總可以在課堂上最大程度的學到知識,獲取語言能力的提升,在這個前提下,你可以不用太在意孩子目前的級別。
第2點回答如下常見問題:孩子時間有限,一周一節外教課可以嗎?
如標題所述,這個最低的語言環境暴露時間,我們認為是一周,至少兩次。很多大孩子都說實在是沒有時間,可以放到周末,一次兩個小時。這也是經過我們運營這麼久,對於學員學習效果的跟蹤得出的一個科學結論。我們發現,一周一次的孩子們絕大多數是學不下去的,取得的進步也比較小。而一周兩次的孩子們,取得的進步遠遠不止是一周一次孩子的兩倍。當然從語言學習的角度看,多多益善,最好一周4次課程以上,我知道大多數中國孩子做不到,但是也不能低於兩次。這個兩次就是我們認為在我們學校學習英語最低的頻次閾值。
這一點其實我可以結合上面一點來說,有一些家長天真的認為,外教課只不過就是練練口語,我一周一次的話,可以在家裡利用其他的手段幫助孩子做複習鞏固,練練聽力,一樣也可以達到目標。所以這裡我有必要把交流對語言的價值,給大家闡述清楚。
很多家長,特別是觀察過孩子們上課的,都是有感悟的。老師再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提問來促使孩子表達的時候,主要解決了幾個問題:
第一,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有理解不清楚的地方。老師通過理解力檢查來掌握孩子現有的理解力水平,同時把他不理解的地方給孩子講明白。
第二,擴展文字背後的真實內涵。這一點之前我有舉過例子,例如社區community,一般來說,家長或者孩子在自學的過程中,雖然理解了字面意思,可是這個詞彙的內涵是不清楚的。通過交流老師會把這個詞會背後的內涵,通過各種手段展現給孩子,孩子會對文字背後的真實內涵深入理解,這種就相當於把文字和現實中的場景關聯了起來,更有利於孩子們在將來使用語言的時候馬上能想到精確詞彙。
第三,交流還能夠達到互相交換信息獲取愉悅感的功能。其實老早有教育學家說,如果看一本書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問題產生,都是無效的看書。看書學會質疑,學會和他人brainstorming,這不僅幫助大腦加強和深化記憶,而且能把書裡的價值,最大程度的帶出來。大家不要認為,每一個孩子都能把書背後的價值讀懂,能夠把作者的意圖讀明白,大家也要知道,在我們學校上加州課本,並不是隨便拿起一本搞笑的漫畫來獲取疲勞之後的放鬆的愉悅感,而是一個嚴肅的學習過程。我們期待一個孩子在我們這裡上45分鐘或者一小時的課程,是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老師的腦電波交換達到最有效,很多家長也觀察到了這一點,就是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回答老師的話,如何最大的調動自己所有的詞彙量去表達,這就是交流賦予課程所有的價值。
這個話題很多家長其實已經有所了解,但是有一些家長還是會保守的認為,在這裡上完課,把老師教過的單詞複習完就算過了,我們在每個老師群都公布了很多分級閱讀資源,每個家長如果不清楚自己孩子能夠讀的書的級別,也可以通過藍思值測試找到自己孩子能夠讀的書。我們的上課通過和老師的互動,來精讀課本,這是一個輸入和輸出並存的過程。但是實際上美國的孩子由於每天都身處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他們的輸入遠遠大於我們中國孩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定需要補充閱讀,加大輸入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不嚴格要求孩子進行句子抄寫,默寫單詞之類的活動,而是能夠認真的把一本書讀懂,跟父母交流一下讀完書之後的感受,並且每天都養成讀書的習慣,這才是比較重要的。
有一些孩子,有了比較流利的口語之後,家長可以要求他們使用複述的手段來記錄自己讀過的書。為了幫助那些懶孩子,為了幫助那些家長沒有能力監督孩子進行原版閱讀的同學,我們開設了小說閱讀課程和針對低級別的分級閱讀課程,這些都是為了促進孩子們在上精讀課程以外能保證最低量的閱讀。如果低於這個閱讀量,孩子的語感就不會太好,寫出來的文字也容易chinglish,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充分的暴露在本土語言環境下。同時,我們也為低年級的孩子開設了小打卡,有宗教老師負責監督,孩子們聽說讀寫全面提升,作為課外閱讀補充。我還是要說那句話,有能力監督孩子進行原版閱讀的家長可以不上閱讀課,不用小打卡,但是如果沒有能力監督的,希望孩子在這裡搭配閱讀課程,小打卡,作為輔助手段。
以上是關於學習方面的問題。另外也談談以下以下常見問題,作為家長,該怎麼更好的安排、配合好孩子的英語學習。
1)外教的選擇,流於表面。
很多家長對外教的選擇有自己強烈的執見。受市面上的廣告宣傳影響,不少家長提出外教北美教師,純真美國口音,白人等等一些要求。這些從專業角度來看,和真正的教學質量要求是沒有任何必然關係的。優秀的老師,是善於提問,懂得如何啟發孩子,具有較寬的知識頻譜,和是否北美人沒有一點關係。相反,以目前的市場薪水,是較難吸引優秀的美國教師來做線上教學。試問,同樣的薪水,是不是更能吸引優秀的南非老師?
有些父母非常執著於北美口音。口音重不重要?相對於語言的流利度,口音沒那麼重要。對應中國孩子,英語作為二外,最關注的是怎麼提升流利度,表達的深度。同時適應不同的老師口音有助於孩子真實的語言交流使用。
我們對師資的把控非常嚴格,這是我們保證教學質量的核心。我們要求老師英語母語,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相應的英語教學資質認證只是前提條件。在此之上,我們要求老師達到我們要求的教學標準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更多這方面,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2)上初中後,沒有更多的時間,停止外教課的學習
對這一部分家長,我們能理解孩子上初中後,校內功課壓力的增大。但是停止外教課程的學習,是一個得不償失的決定。正如前文所述,語言的學習,需要保持一定的語言環境暴露時間。不說英文,就是中文作為母語的華人,在國外呆久了,回國後中文都說不好。停止了外教課程的學習,原版的閱讀,很快英語語言能力就退化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些家長把外教課程的學習和校內英語成績對立起來了。根據我們的經驗,好好的堅持原版外教學習,更能應付校內的考試。我們很多學員證明並分享了這一點。
3)還有一些小眾問題,孩子視力不好,不上線上課程了
視力不好,和一周二節課的視頻學習,沒有必然關係。控制好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正確的用眼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事,不能因噎廢食。
4)不尊重學習的客觀規律,拔苗助長
經常有家長來要求給孩子跳級,增加難度。或者說為什麼一個學了好幾個月還是一個單元。相對於進度或難度,我們的教學要求是要匹配每個孩子自身的水平。堅實的基礎才是進一步的階梯。對每個學員,我們的老師對是在觀察、評估,能不能加快,跳級,老師會給出明確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