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南通日報頭版
南通引以為傲的206公里海岸線,正向世人顯現著越來越高的顏值。
蘆葦蕩漾、鷗鷺起舞、步道蜿蜒,徜徉在通州灣示範區中學周邊的整治修復堤岸,有一種視野絕佳的心曠神怡:遠處是巨人般矗立的海上風電機和火熱建設的港口,身邊是融入海鳥歡叫和琅琅書聲的生態風景。附近,一座現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恰似時光的如椽巨筆正書寫滄桑巨變、流連忘返的一段傳奇。
▲通州灣海堤修復路段堤坡一景
進入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南通正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把沿海建成令人嚮往的生態帶、風光帶和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帶,努力把沿海打造成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示範。本周召開的江蘇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再次「點將」南通:要高起點、大手筆建好江蘇開放門戶,融入蘇南、擁抱大海,實現更多的「天塹變通途」,再來一次高質量發展的「滄桑巨變」。
做好「生態+」,
沿海風光從本色出發
「多把芳菲汎春酒,已見滄海為桑田。」這副楹聯是通海墾牧公司創辦人張謇所撰寫。100多年前,張謇等傑出鄉賢以前無古人之勇氣「擁抱大海」,圍海築堤,大興水利,造福鄉梓,積極探索對黃海之濱長600裡、寬100裡灘涂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國家開墾了廣袤的良田。迄今,南通沿海仍呈現「農-漁-灘」的景觀肌理:海堤附近以漁業為主,內陸以農業為主,海堤外以灘涂為主。
沿海肩負著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雙重任務,以往存在著生態本底薄弱、村鎮建設空間績效低等問題。面對江海聯動、江海共興的更高要求,近年來我市從規劃入手,不斷做好沿海發展的「生態+」文章,創新「生態+「規劃理念。2018年,市政府啟動海堤生態整治修復三年行動,整治修復長約50公裡的13段海岸線,其中新增自然岸線岸段長約40公裡。
▲生態修復區鳥類
「2019年,我們在海堤靠陸一側15米範疇內,在保留原有綠植基礎上,通過土壤改良、補種本地樹木及適合植被等方法,增加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化水平,成功使得8.6公里海岸恢復為生態岸線。」通州灣示範區海洋與漁業局海域處處長李振忠向記者介紹。他指著堤岸一側密密麻麻的柳葉馬鞭草告訴記者,每到春夏花開季節,夢幻浪漫的紫色花海構成了獨特風景線,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通州灣示範區海堤上遊人三三兩兩
如東小洋口溼地是珍稀極危鳥類勺嘴鷸觀測勝地,每年來此棲息覓食的勺嘴鷸不少於100隻,約佔全球總數量的1/4。從2019年起,當地政府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指導之下,治理約6000畝互花米草泛濫的開放灘涂。洋口鎮建設局副局長周培介紹,根據這種草深埋易腐的特點,施工單位利用覆土結合人工清除方式,開闢出一片600餘畝生態修復區,複種灘涂植被翅鹼蓬、檉柳和蘆葦,形成了「鹼蓬紅毯、檉柳綠林、花香鳥語」溼地生態景觀。2020年10月,專家在生態修復區觀測到包括3萬餘只鳥,其中有勺嘴鷸等17種珍稀鳥類;而互花米草區域僅觀測到102隻鳥,無珍稀鳥類。專家認為,該項目成功打造了我國米草綜合防治示範工程。
▲勺嘴鷸
▲生態修復區鳥類
守護好沿海發展的生態紅線,是「沿海地區打造令人嚮往的生態風光帶、人海和諧的藍色經濟帶」的前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魏欽穩介紹,按照「保護優先、應劃盡劃」原則,我市將海域、長江、內河水網、公益林、重要生態敏感區等納入生態保護空間,其中劃定海域生態保護紅線17處,包括如東大竹蟶西施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勺嘴鷸溼地公園、海門蠣蚜山國家級海洋公園、啟東長江口(北支)溼地等。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加快實施的背景之下,我市還與上海積極聯動謀劃,與上海聯手共築長江口生態保護戰略協同區。
▲如東沿海的近海村風光
大手筆頻出,
「國際化視野」擘畫黃金岸線
12月22日,歲末的如東小洋口林克斯溫泉酒店人氣更旺,一場熱鬧的溫泉冬泳趣味賽在此進行。酒店對面,溫泉水樂園的基建已近尾聲。負責工程的江蘇洋通公司總經理助理徐青峰介紹,擬在明年5月前開業的林克斯溫泉水樂園項目,佔地27畝總投資約3億元,項目依託小洋口國內罕見的優質天然溫泉,引入多項進口水上娛樂設備,計劃打造一個集「海洋溫泉、海鮮美食、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閒旅遊、健康療養」為一體的一站式旅遊目的地。
規劃引領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沿海景觀面貌的「先手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開展沿海區域功能布局規劃研究,規劃打造「一帶一灣兩區N節點」的沿海景觀空間結構,「一帶」即濱海風光帶,「一灣」即通州灣濱海風情城市,「兩區」即南北綜合旅遊區,每個沿海縣(市、區)都有旅遊節點。海門區文廣旅局產業發展科負責人成亦斐向記者介紹,海門正規劃興建海之門文化旅遊度假區,建設鄉愁海港——張公堤歷史文化記憶帶、幸福海港——海港生態公園片區、休閒海港——旅遊配套服務區、產業海港——中天鋼鐵工業旅遊片區、快樂海港——蠣岈山海洋公園片區。
擁海發展,向海而興。隨著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得如火如荼,一批高起點、大手筆的商業和文旅項目正陸續落戶南通沿海,為風光帶建設添彩。12月16日,南通市政府頒布《南通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行動方案》,方案介紹「要以國際化視野謀劃通州灣黃金海岸風光帶建設,在海堤沿線約14公裡規劃建設公共活力中心、海上會客廳及景觀帶、環海風情港三大片區」。通州灣港口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沈捷介紹,目前我市正邀請國際頂尖團隊對通州灣核心區和黃金海岸進行規劃設計,全面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打造濱海城鎮帶和生態風光帶,至2035年一個50萬人口規模的現代化美麗宜居海濱城市將屹立在黃海之濱。
串連景點,
建設191公裡沿海景觀路
站在圓陀角的「江之尾海之頭」觀景平臺,長江、黃海、東海匯聚於此,江風海韻撲面而來,令遊客陶醉。在擁有70多公里海岸線的啟東,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呂四漁港、江蘇省級溼地公園黃金海灘以及海上威尼斯碧海銀沙、五國溫泉小鎮、新湖鬱金香公園、漁人碼頭等新景,每年吸引著逾百萬人次的中外遊客。
建一條串連南通沿海諸多景點的景觀路,最好能騎著山地車一路到底,是不少長三角驢友的心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空間規劃局局長章平告訴記者,我市目前已形成《南通市沿海區域功能布局規劃研究》,提出建設「自然和諧的生態帶、令人嚮往的風光帶、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帶」。風光帶建設中,明確提出建設一條長達191公裡的沿海景觀路。「這條路北起海安濱江新區老壩港,途經小洋口、通州灣示範區和海門港,南至圓陀角,重點結合海堤建設150.8公裡,另利用城鎮村道路建設40.4公裡,助力打造具有遊憩、體驗、運動、健身、文化等複合功能的濱海風光帶,景觀路部分地段可考慮與城鎮村道路相結合,保持風景帶與臨海高等級公路的順暢對接,促進『小汽車到達+綠道出行』,同時與九圩港綠道、通呂運河綠道等沿江綠道相銜接,體現江風海韻特色。」
在圓陀角旅遊度假區南部,總長約16公裡的江海文化景觀大道,正是這條規劃中的景觀路已展示的靚麗一段。這條大道海堤改造佔了12公裡,由「連興港—新湖大堤—恆大威尼斯大堤—黃金海灘南端」的海堤路面銜接組成,通過文化表達、創意彰顯、建築體現等各種形式,形成一條集聚凸顯江海文化特色、融合觀光運動休閒、獨具個性魅力的標誌性文化景觀大道。未來南通沿海191公裡的景觀路,將在路面鋪裝之後統一標識設置,讓人得以親近沿海自然風光,成為展示沿海風情一張獨具特色的靚麗名片。
海天相接雲飛渡,萬種風情映碧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南通沿海必定是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彰顯、人文活力迸發的濱海綠色發展帶,必定是美麗南通示範帶的標誌性工程,更加是展示「江風海韻」的魅力窗口,讓更多的人煥發熱愛,擁抱大海!
採寫:南通報業全媒體記者郭小平 蔣嬌嬌
圖片:南通報業全媒體記者尤煉
原標題:《南通這206公里海岸線,好一條壯美景觀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