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徐金華 朱奕錡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收錄於話題#皮膚科8個
「通俗易懂,希望今後多發布一些常見皮膚病的防治知識」,上一期推送後,許多「花粉」留言想要了解更多皮膚病相關知識。
小編聽到了你們的呼聲,本期「盛情」邀請到重量級嘉賓皮膚科主任徐金華教授及皮膚科朱奕錡醫生,為您提供詳細全面的蕁麻疹診療及預防全攻略。
蕁麻疹是人們平時常說的「風疹塊」,皮膚表現就像是一塊塊的「蚊子包」,常常伴有劇烈瘙癢。
1
蕁麻疹是何方「妖怪」?
蕁麻疹的本質是一種過敏性疾病。當身體接觸到過敏原後,肥大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會被激活,釋放出一些諸如組胺、白三烯等血管活性物質或炎性介質,引起血管擴張和炎症發生,從而表現出皮疹、水腫和瘙癢的症狀。
蕁麻疹常常以「蚊子包」一樣的風團和瘙癢為主要表現,可以局部發作,也可累及全身,並伴有眼瞼、嘴唇水腫的症狀。
多數患者的症狀可在數小時至一天內緩解,但非常容易復發,令人難以忍受。當發作時間超過6周,即轉為慢性蕁麻疹,常常遷延不愈,病程可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是最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頑疾。
2
為什麼蕁麻疹偏偏「盯上」我?
蕁麻疹一般由過敏引起,因此,凡是能引起人體過敏的物質,無論是食入、吸入、接觸,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的發作。
食物是最為常見的發病因素,尤其是富含動物蛋白的海鮮、牛羊肉、奶蛋類等,此外不少蔬菜、堅果、水果也可引起人體過敏和蕁麻疹的發生,酒精、藥物等誘發的過敏也可出現蕁麻疹樣的表現;
吸入性的過敏原主要包括塵蟎、花粉、動物皮毛等,引起蕁麻疹的同時還可能會出現流淚、流涕、噴嚏、哮喘等症狀;有些人工關節、心臟瓣膜、骨科鋼板、婦科節育器等「外來物種」也有誘發蕁麻疹的風險;
還有些物理性刺激,比如人工搔抓、壓迫、日曬以及冷熱等因素也可引起蕁麻疹,由於病因特殊,被稱為「物理性蕁麻疹」。
除了上述外源性物質,患者體內也存在不少內源性因素,比如感染、風溼或甲狀腺慢性疾病、勞累、緊張抑鬱或是維生素D缺乏等狀態,可能通過影響機體免疫狀態或相關通路,引發或加重蕁麻疹的症狀。
雖然明確過敏原對於蕁麻疹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但在臨床上,由於過敏原種類過於繁多或是很難徹底規避,所以許多蕁麻疹患者的病因無法完全釐清,症狀也難以完全根除,在治療上需要通過其它藥物來進行幹預。
3
蕁麻疹的常用藥物有哪些?
上文提到,肥大細胞激活後釋放組胺是引起蕁麻疹的重要機制之一,故而抗組胺藥在蕁麻疹的藥物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屬於一線治療方案。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組胺藥多為第二、三代非鎮靜性藥物,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奧洛他定等,這類藥物按照常規劑量口服通常可以較為有效地控制病情,如若控制不佳,可在醫師指導下(切勿自作主張)嘗試劑量加倍或是與其他種類抗組胺藥配合治療。
抗組胺藥可在藥房自行購買,因此適合絕大多數患者常規應用或者備用。這類抗組胺藥並非激素,無成癮性,副作用相對較小,主要的不良反應是嗜睡和頭暈,因此建議患者可在夜間服用,避免在服藥後開車或高空作業等。
由於這類抗組胺藥大多通過肝臟或腎臟代謝,長期服用的患者建議定期完善肝腎功能檢查,另外,部分患有肝腎疾病、心律失常、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患者,也建議在用藥前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以確定合適的抗組胺藥種類和劑量。
此外,第一代抗組胺藥,比如苯海拉明、賽庚啶、氯苯那敏等,雖然抗過敏效果很好,但由於這些藥物中樞鎮靜、嗜睡效果比較強,目前已較少使用,可作為第二代抗組胺藥的配合藥物來改善患者夜間失眠症狀,合併提高療效。
4
吃藥不能「太自我」!嚴格遵醫囑
口服抗組胺藥應當遵循規律服藥的方法。有些患者服藥時吃吃停停,或是一有效果便立刻停藥,很容易引起症狀反彈,難以有效治療。
常規的用藥原則是找準有效的藥物種類和劑量,在症狀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短期維持,逐漸減量,循序漸進,而不應反覆更換藥物或是過快停藥。
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因抗組胺藥無法保證絕對安全,故原則上應儘量避免口服這類藥物,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等緩解症狀。若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可諮詢醫師,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酌情選擇相對安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兒童患者的治療一般也以第二代抗組胺藥為首選,但在劑量上可根據年齡或體重酌情減量。
抗組胺藥療效不佳的患者,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如複方甘草酸苷,常用於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的治療,發揮抗炎作用,不過,在使用期間要密切監視這些副作用:如血壓升高、肢體水腫等。
雷公藤、環孢素、糖皮質激素等一般用於難治性蕁麻疹,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大,可能引起肝臟損傷、造血系統抑制、生殖毒性、血壓血糖異常、感染風險增加、肥胖、股骨頭壞死等不良事件,務必遵醫囑治療。
近年來,奧馬珠單抗作為新興生物製劑開始出現,研究證明,對於難治性蕁麻疹具有非常好的療效,安全性也較理想,今後有望在蕁麻疹的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5
蕁麻疹急性發作,趕緊去急診
少數蕁麻疹患者急性發作期間,還可能出現劇烈瘙癢、呼吸急促、腹痛腹瀉甚至低血壓暈厥等嚴重過敏症狀。
此時應儘快至急診就診,採取注射和靜脈補液等方式進行止癢、抗過敏、抗休克等對症應急治療,否則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不良後果。
6
如何遠離誘發蕁麻疹的「小火苗」?
「吃貨」朋友的自我修養
如果患者在既往的過敏原檢查中明確自己的過敏食物,則應儘量避免;若未行過敏原檢查或是沒有發現明確過敏的食物,則一般無需過度忌口。簡單說來,便是「自己過敏的不要吃,不過敏的正常吃」。
海鮮貝類、牛羊肉、雞蛋、牛奶、菌菇、熱帶水果等常常含有人體容易致敏的蛋白等成分,是大多數患者容易過敏的食物,日常生活中需多加注意。
有些口味較重、添加劑複雜的食物或是含酒精的飲品可能會誘發蕁麻疹的發作或是加重症狀。比如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酒,容易引起機體血管擴張、體溫升高和出汗,同時可能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從而引起風團和瘙癢發作。
建議蕁麻疹患者保持清淡的家常飲食習慣,在不過敏的前提下適量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橙子、棗子等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蛋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蕁麻疹的症狀。
環境整潔有助遠離蕁麻疹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平時保持家中整潔適溫,避免搔抓皮膚,避免熱水燙洗,避免過度接觸化妝品、金屬飾品、化纖衣物等,都能減少對皮膚的刺激,起到保護和穩定作用。
好心情也可以「擊退」蕁麻疹
患者還應注意心情樂觀愉快,避免熬夜或是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都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蕁麻疹的發作。
專家介紹
徐金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學博士、教授、博導。擅長蕁麻疹、溼疹、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尖銳溼疣、梅毒、生殖器皰疹等性傳播疾病,白癜風、痤瘡、黃褐斑、銀屑病、紅斑狼瘡等皮膚病治療,以及疑難雜症皮膚病診斷和治療。
點擊圖片,預約專家門診
原標題:《【皮膚課】冬天也難逃「蚊子包」?你需要一份蕁麻疹用藥和預防全攻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