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中國範例邁進
——遷安市轉型發展紀實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胡林泊 陳儒)金秋時節捷報傳:10月8日,《人民日報》公布「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遷安位列第18位,上升1位,在同時公布的「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榜單中名列第5位,上升2位。
喜報伴隨著強健的跨越步伐:去年喜獲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後,常態化建設向縱深發展,「文明遷安」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全國首個縣級海綿城市試點工作收尾階段,「魅力水城」脫胎換骨。今年1至7月,該市全部財政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提前5個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到9月底,累計完成全部財政收入128.6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5億元,均為同期歷史最高水平。
「我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擺脫速度情結,打破路徑依賴,咬定轉型不放鬆,逐步擺脫資源束縛,走出一條精深、新興、清新的發展道路,使這座曾經的鋼鐵大市變身為經濟蓬勃發展的產業新城、繁榮興旺的品質名城、山水秀美的生態綠城、人人嚮往的幸福之城。」遷安市委書記張淑雲說。
加快構建以傳統產業為支撐、新興產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引領的多元產業格局,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產業新城成為最耀眼的標識
「我們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一手抓淘汰過剩產能,一手抓產業升級,做到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積極打造多元產業發展格局。」遷安市市長韓國強介紹說。
2017年9月27日,隨著燕山鋼鐵公司3號轉爐變壓器、氧槍系統的落地,以此為標誌,遷安提前三年完成了全部去產能任務。三年來,遷安累計壓減鋼鐵產能1000萬噸。
圍繞鋼鐵產業「量減值增」,遷安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首鋼全國第二條取向矽鋼、鑫達500mmH型鋼生產線正式投產,實施了康寧美特金屬製品生產等項目,積極謀劃推進燕陽精品鋼基地等7個項目。去年遷安民營經濟發展位居全省第一名,九江線材等3家企業入選省民營企業100強,翅冀公司等2家企業入選省民企服務業100強,鋼鐵產品附加值陡升,鋼鐵企業產品質量、檔次、水平全面提高。
新產業點燃新引擎。遷安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關於推進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專門設立了10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對重點產業、企業予以扶持。同時,對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創品牌等予以資金獎勵,新興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全球首套焦爐煤氣制乙醇項目在遷安經濟開發區正式投產,解決了乙醇發展「與民爭糧」的問題,思文科德八色印鐵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引領鋼鐵包裝業進入新境界,遷鶴光電科技3D玻璃蓋板實現全國「四個第一」,產品填補北方生產空白,英諾特生物製藥產業基地承擔多項國家863計劃科研成果轉化項目。
今年以來,遷安全面深化與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合作,北京瑞雅科醫療器械研發等6個項目正式籤約、北京三和藥業等14個項目正在洽談,投資10億元的京首建蒸壓加氣混凝土製品項目加快實施。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1.5%。
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以城鄉一體發展為引領,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發展融合併進,城市功能輻射、周邊帶動能力顯著提升,品質名城展現無窮魅力
迎賓大道寬敞氣派,城市地標鱗次櫛比,園林景觀清新怡人,大湖美景碧波蕩漾,走進遷安,一座時尚大氣、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濱河城市到處洋溢著高顏值。
投資14億元,遷安在南部新市區建設了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的奧體中心,這是河北省最大、功能最全的體育休閒公園,相繼承辦了裡約奧運會拳擊項目亞大資格賽、乒超聯賽等一批國內外重要賽事;投入15億元建成了全國一流的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三館全年免費對市民開放;挖掘黃帝文化,投入6000多萬元在黃臺山頂建設了高54米的軒轅閣,鱗次櫛比的城市地標讓更多文化旅遊元素融入城市。
「面子」靚,「裡子」更要美,著眼豐富城市發展內涵、提升城市品位,傾全市之力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斷增強城市「涵養」。道德引領,鑄就城市文明新品牌,遷安在全省首家設立縣級「公民道德建設基金」,2012年基金設立以來,發放獎助金65萬元,累計獎助各類道德模範和好人好事千餘次,在「道德基金」的帶動下,市城管執法大隊「春風愛心基金」、公安局「扶貧濟困基金」等相繼湧現;深入實施「文明細胞」創建工程,通過文明單位、文明鎮鄉、文明校園、文明企業、文明家庭等文明「小細胞」的培植,城市文明大提升。
2017年,成功摘得含金量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全國文明城市桂冠,成為全省首批、唐山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創建,讓遷安在提升城市價值、洗滌城市整體面貌中煥然一新。
「海綿城市」建設重塑城市肌理,展露出柔情魅力。為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在21.5平方公裡試點區域,投資24.56億元,實施了建築小區、道路管網及綠化帶、廣場綠化、建成區外、能力建設五大類189項海綿工程。
行走於遷安的大街小巷、廣場社區、公園學校,總能看到大片的綠地,而綠地系統的背後大多隱藏有蓄水箱涵,這些隱藏於城市地表之下的,正是「海綿城市」建設的「生態傑作」。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新景隨處可見,「小橋流水」景觀也已成為遷安社區「海綿化」水體收集利用的一個典範。
以綠色發展為價值追求,推動粗放消耗型生態向綠色低碳型生態跨越升級,展現「水城」的「綠色風採」,山水融城的獨特魅力全面綻放,生態綠城成為靚麗名片
8月30日,全省全域旅遊創建現場會在遷安召開,50餘名嘉賓和專家共聚遷安,登軒轅閣品悠久黃帝文化,觀中唐天元谷看全域旅遊龍頭企業興起,乘遊船攬大湖美景,遊綠道鑑長城美景,遷安全域旅遊引起世人關注。
「文化+旅遊」「體育+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城市+旅遊」,按照「一城四區四廊」規劃布局,遷安「旅遊+」「+旅遊」融合發展。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在鐵腕治汙、生態修復中加快建設綠色遷安。」市長韓國強說。出於這樣的認識,遷安把改善生態環境當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
改造灤河成就「北方水城」。遷安充分挖掘河北第一大河灤河穿城而過這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投資80億元的灤河綜合治理工程一期竣工,現已形成了14平方公裡水面和7000多畝建設島嶼。漫步黃臺湖五星島,遠眺湖水映照、高樓摩天的新城,讓人仿佛置身南方沿海城市,遷安正名副其實成為北方水城。
城區兩河環繞,三山拱衛,是遷安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攬山入城、擁湖親水,依山就勢,借勢造景,遷安精心打造特色山水園林城市,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進園,即無論生活在那個小區居民,從家門口走出300米就可進入5畝以上的公園,走出500米即可進入50畝以上公園。
捨棄20多億元的土地出讓收益,在市區「黃金寶地」建設兩條綠化帶,讓綠於民成為遷安城市建設的一段佳話。2011年初,遷安市投資1.3億元在市區南北軸線燕山大路兩側,建設了龍形綠化帶和雲形綠化帶狀公園,佔地總面積1000畝的帶狀公園串聯起永紅小區、香巴拉家園、碧桂園、君府等10多個住宅小區,成為市民早晚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車在路中走,宛如畫中行」。按照「綠道為藤、順藤結瓜、縱深推進、連接城鄉」的思路,遷安在礦區、山區規劃建設了總長138公裡的「一橫三縱」四條綠色生態廊道,通過實施「綠道金瓜」工程,共謀劃建設了農業休閒園區8個、特色景點30多個,綠道成為了發展旅遊經濟之道、市民休閒健身之道、遊客觀光消費之道、農民致富增收之道。
作為一座資源城市,節能減排成為繞不開的話題。近年來,遷安深入開展以大氣汙染防治為重點的環境保護專項治理攻堅、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攻堅和造林綠化攻堅,積極打造天藍地綠水秀的生態環境,累計投入14億元實施鋼鐵等企業深度治理,完成礦山地貌修復、生態修復3370畝,新增造林面積3.9萬畝,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77.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4.1%。
美麗城市催生美麗產業。
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旅遊+」「文化+」華章精彩書寫,中國遷安第三屆國際山地越野馬拉松賽、中國遷安第三屆國際萬人徒步大賽成功舉辦。截至10月7日,全市接待遊客548.6萬人次,同比增長113.2%,旅遊綜合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126.9%。
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開啟平安和諧遷安建設新境界,體現人文關懷,讓城市更具溫度,幸福成為人民最深刻的感受
這幾天,唐山遷安市中心福利院小禮堂內書香滿溢,該市圖書館與該市的6所福利院籤訂了共建圖書流動點的協議。
「今天,我們為每個福利院的圖書流動點提供了周轉圖書300冊,今後還會根據每個流動點的閱讀需求,及時配送、更新圖書,提供精準化和個性化的圖書閱讀服務,讓圖書借閱服務覆蓋全市的集中供養特困群體,真正實現全民閱讀。」說到在福利院設立圖書流動點的初衷,該市圖書館館長楊雪淇介紹說。
圖書流動點的設立只是這市文化養老的縮影。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遷安市探索出成立花卉組、書畫組等興趣小組,定期組織開展棋、牌比賽等文娛活動的文化養老模式。圖書流動點的設立,將極大地豐富各福利院圖書室的書籍,拓展文化養老的載體,豐富供養對象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為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遷安多措並舉,開啟和諧遷安建設新境界,處處體現人文關懷,讓城市更具溫度,幸福成為人民最深刻的感受。
—公交車開到山村家門口,率先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目標。大力實施優先發展公共運輸戰略,已開通公交線路57條,其中城區公交11條,城鄉公交43條,鎮村公交3條,公交線路總裡程1300多公裡,日運營班次1700多個,日運營裡程3.2萬餘公裡,日均發送旅客4.72萬人次,遷安市成為河北省首批「省級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示範城市」,唐山市僅此1家。
—構建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市百姓樂享文化惠民「套餐」。下力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累計投資30多億元,構建了市、鎮(鄉)、村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全市百姓樂享文化惠民「套餐」,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創建城市。
—構築養老助老保障體系,特困供養人員成為最大受益者。自2018年1月起,年滿60周歲的城鄉居民每月可領標準養老金163元,特困供養人員參保費用由財政統一負擔,其中醫療最高補償額增加到50萬元。
—實施的藥品零差率銷售新策,百姓盡享醫改帶來的實惠。作為唐山市唯一的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範縣」創建單位,探索了具有遷安特色的醫改模式,在取消藥品加成、「破」除以藥補醫的基礎上,建立醫藥費用綜合管控機制,2018年1至8月,遷安市人民醫院住院次均費用較去年同比下降14.28%,遷安市中醫院門診患者次均費用較去年同比下降6.69%。
……
轉型攻堅,逐夢而行,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中國範例」宏大畫卷正疾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