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這是中國革命家、政治家周恩來激勵青年人發揚愛國的鴻鵠之志寫下的。近百年來,中華兒女總是以愛國為終身的是業,現如今愛國主義也是指引當年青少年樹立正確愛國觀的導向,可並不是所有人都將愛國主義深深的熔鑄在自己的血液中,比如那個說出「到了美國才知道連空氣都甜」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
2017年,在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畢業生代表楊舒平發表的一段講話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她表示,從中國的飛機上下來剛準備帶上口罩就發現美國的空氣太新鮮,太甜美,近乎奢侈。
而網友對此番言論都嗤之以鼻,紛紛表示了對楊舒平這種說法的不解。作為中國人,愛國主義是就像血液一樣流淌在身體裡,可是將自己的國家與另一個國家做對比,甚至還在外表示了對國家的不滿,相信是誰,心裡都不會覺得舒服的。
據說,這個嫌棄自己國家的楊舒平沒過多久就被美國遣送回國了,因為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所以校方也不敢再多留楊舒平。
而回國之後的楊舒平更是面臨著四處碰壁的窘境,原本在國外鍍金回來的楊舒平因為在演講上的言論被很多公司關注著,畢竟誰都不想招連自己國家都看不上的人來。
讓找工作很費勁的楊舒平沒想到的事,自己回國之後引來的罵聲一片,不僅是周遭的同學對自己愛答不理,走在街上甚至連一些大爺大媽都會對自己指手畫腳,連身邊的家人也受到牽連。在國外找不到工作,在國內又無法生存的楊舒平,不知道會不會反思自己之前的言論。
沒有養成對國家和民族的強烈認同感。作為一個國人,愛國是第一位的,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都為了中華之崛起而奮鬥,雖然這種聲音不會影響祖國的繁榮昌盛,但是總會動搖一些人的愛國心。
其次就是對自己的沒有自信,要知道我們國家的一些開國元老也都是在國外深造過最後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到自己的國家發展、建設,這是一種在愛國主義的基礎上形成的強大自信心。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能夠憑藉在國外學習的知識振興國家,在那個年代,讓祖國繁榮昌盛就是他們的目標。
而楊舒平的行為除了沒有愛國觀之外,還是一種沒有自信的表現,以為自己憑藉留學生的身份能夠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然後安安靜靜的吃老本。
從楊舒平的事件中我們就能看出,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愛國觀對整個人的三觀都會造成影響。尤其是中小學生,在這個年齡段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成體系的價值觀,但是已經能懂得道理了,這時就需要外界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
家長要以身作則
無論多大的孩子,與家長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家長的一些行為和言語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心理,所以要培育一個健全的愛國觀,首先家長要做出模範帶頭作用,比如帶著孩子看一些愛國題材的電視劇,在劇情中給孩子講述一些愛國老英雄的例子,同時在言語上也要表示出尊敬,給他們營造出一個愛國的環境。
老師傳授愛國主義知識
在給學生們傳授知識的時候,不是只單單將知識講明白。教育,有教有育,而這個育就是在教的過程中將一些特定的信念摻雜進去,比如說上歷史課的時候就能通過老紅軍堅韌頑強的意志表達出革命先烈們對國家的愛,在上政治課的時候將我們國家的一些方針政策,在世界舞臺中的地位和實力表達出來,引起學生對國家的自信感和對民族的強烈認同感。
學校組織愛國主義活動
家長和老師對於學生是點對面的方式,而學校則是更立體化,更大眾化的普及愛國教育的方式。比如定期組織愛國主義活動,看愛國電影或者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通過更直觀的方式了解中華崛起的奮鬥歷程,增強民族的榮譽感,使命感。
總而言之,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一方的責任,而是需要家長、老師、學校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讓學生們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中國人是一件多麼值得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