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第一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主要功能是傳遞、儲存和加工信息,產生各種心理活動,支配與控制人的全部行為。腸道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排洩掉其中的有毒廢棄物質。
而腸道還有「第二大腦」之稱,又稱「腸腦」。
其原因在於腸道除參與消化吸收食物外,還參與身體內其他器官功能的調節,包括影響人的情緒。有科學家認為,早期胚胎發育中產生的神經脊,一部分進入了中樞神經系統,另一部分變成腸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連接顱腦和腸腦。當有病原菌進入腸道,腸壁上的免疫細胞會分泌組胺等炎性物質,刺激腸壁上的神經元導致腹瀉,或者刺激大腦中樞引起嘔吐。腸道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腸壁上遍布著神經元,它們屬於腸神經系統,獨立管理我們的消化系統,並和我們的大腦「合作」。控制人類情感的五羥色胺、多巴胺等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95%在腸道裡面合成的。
情緒的很大一部分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甚至,人類幸福感的體驗也依賴於從腸道這個第二「大腦」向上傳至大腦的信息。多巴胺、5-羥色胺是調節情緒、控制情感的重要物質。多巴胺有興奮作用,體內多巴胺水平過低會導致情緒低落。5-羥色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可產生愉悅的情緒。體內分泌不足時會煩躁易怒。如出現腹瀉、便秘、腸道功能紊亂問題時,腸道菌群失調,腸道益生菌減少,有害菌增加,5-羥色胺分泌減少,心情就會變得煩躁不安。
不僅腸道健康影響著人的情緒,情緒同樣會影響腸道健康。腸道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大腦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人的消化功能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出現"情緒化"的反應。當你傷心、抑鬱時,會出現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表現為食慾下降、上腹不適、飽脹等症狀。過度緊張時會出現腹痛,想排便的感覺。在臨床上,因焦慮、抑鬱等情緒因素導致的功能性腸道疾病患者,佔消化科門診量的一半以上,這部分患者通過常規檢查很難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人體有三大抵禦疾病的屏障,即胎盤屏障、血腦屏障和腸道屏障。 胎盤屏障自我們出生之後已經失去作用,血腦屏障由於其構成的複雜性與精密性,保養起來也相對複雜。因此,腸道成為三大屏障中最容易保養的。腸道屏障由腸道微生物屏障和腸道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免疫屏障共同構成 。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與腸黏膜機械屏障和免疫屏障互相協同,調控腸黏膜緊密連接,參與宿主免疫,調節黏膜樹突狀細胞蛋白量,激活NF-κB,抑制促炎因子產生。如果腸道菌群的穩定性遭到破壞,腸道抵抗條件致病菌等潛在病原體定植的能力大為降低,引起機體發生胃腸道等各種疾病。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現,巖藻多糖具有一定的調節腸道微生態及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巖藻多糖(Fucoidan,FPS)是一種從褐藻中提取的複合硫酸化多糖,它主要含有L-巖藻糖和多種單糖殘基以及天然硫酸基。
Matsumoto 團隊研究發現來自海蘊的巖藻多糖能夠通過抑制結腸上皮細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細胞介素-6,從而緩解腸炎症狀。他們選用小鼠結腸細胞進行細胞實驗,發現巖藻多糖能夠抑制白細胞介素-6的分泌,在小鼠體內實驗也同樣證實了巖藻多糖能夠抑制幹擾素-γ及白細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有效緩解腸炎症狀。
參考文獻:
Fasano A. Zonulin and its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the biological door to inflammation, autoimmunity, and cancer.[J].Physiological Reviews,2011,91(1):151-152.
Manzanilla E G, Perez G F,Martin M. Effect of plant extraets and formic acid on the intestinal equilibrium of early-weaned Pig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04(82): 3210-3218.
Matsumoto S, Nagaoka M, Hara T, et al. Fucoidan derived from Cladosiphon okamuranus Tokida ameliorates murine chronic colitis through the down- regulation of interleukin-6 production o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2004, 136(3): 43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