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可能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每次想出去逛逛旅遊,或者要出遠門,一想起暈車的難受也就忍住不去了。大人暈車都那麼難受,更何況小孩呢。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暈車呢?對於暈車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沒有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關於暈車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會「暈車」
暈車是暈動症的一種,主要是因為我們在乘坐交通工具時會產生顛簸、旋轉、搖擺等的一些加速或者減速的運動,會刺激人體的前庭神經,就發生了暈車。
暈車的症狀
主要會表現出噁心、嘔吐、頭痛、頭暈、唾液分泌增多、出汗等症狀。
為什麼在「被搖擺」時會發生「暈車」呢?
當我們的身體「被搖擺」時,首先感知這種狀況的是在耳朵內工作的前庭感受器,而我們的前庭感受器是負責協調人體平衡的,所以接到信息後就會傳送給大腦。我們的大腦接受信息後就會做出相應的處理,就好像人體的司令部。
與此同時我們的大腦也會接收到眼睛傳來的信號,這個時候「眼睛」看到的信息是「畫面靜止」。
所以這個時候大腦收到的信息是矛盾的,對於混亂的信息分不清楚的時候,大腦會想「前方戰士是被毒物侵襲了,連靜止還是運動都分不清楚」,所以「消化系統」開始工作,要把毒物「吐」乾淨。」
就是在這樣矛盾的信息中,出現了眩暈、嘔吐的快速反應。
哪些人群容易暈車
經過研究發現有些人群會比較容易暈車:
1、2-12歲的兒童暈動症敏感性是最強的,小於2歲通常沒有暈動症發作的情況;
2、女性比男性對運動的刺激敏感性高;
3、當人體在精神緊張、焦慮、過度疲勞、飢餓、睡眠不好等的情況下也會導致身體的平衡機制紊亂,也會導致容易發生暈動症。
所以女性和孩子是暈車的主要人群。
那麼面對暈車的情況具體的該怎麼辦呢?如何讓我們的大腦不迷糊呢?
「暈車」應該怎麼辦?
1、長大
剛剛我們說到好發人群中有兒童,很多人會發現小時候會暈車,但是後面就不知不覺好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前庭功能會發育完善,就不容易出現暈車的情況了。
2、經常鍛鍊身體
大家在看一些有關空軍、太空人訓練的電視或者紀錄片的時候,會發現他們都會在「抗眩暈器材」上長時間的鍛鍊,就是為了加強平衡能力,這樣就不會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出現暈動症。
雖然我們不需要執行任務,但是也可以適當的做一些平衡相關的鍛鍊。比如說輪滑、平衡木、蕩鞦韆、跳繩、抱著寶寶原地旋轉等,都是不錯的訓練方法。
經過一些鍛鍊就會讓我們的身體儘快的找到處理矛盾信息的能力,對於暈車是有所幫助的。
3、少看靜止的地方,多看遠方
很多人在坐車的時候會發現自己開車不暈車,別人開車自己做著的時候卻暈車,或者是跟別人聊天沒感覺不舒服,反而自己玩手機、看看書就會暈車。
主要是因為當看手機、或者靜靜坐著的時候,眼睛傳送的信息就是「靜止」的信息,所以我們可以在行車的過程中去聊聊天,或者儘量坐在前排,這樣視野比較開闊,可以看遠方,或者移動的物體,這樣眼睛提供的信息就是正確的,也是一種緩解辦法。
4、生薑
老人常說暈車嚼點姜就好了,很多人會比較疑惑有沒有用,經過研究發現確實是有用的。
一方面生薑在中醫裡不僅可以解表散寒,還可以溫中止嘔。另一方面經過研究:生薑可以通過P物質介導興奮MH1受體,有有先興奮後抑制作用。生薑通過中樞及外周抗膽鹼和抗組胺效應發揮抗暈動作用。
5、穴位緩解
很多人都嘗試過很多方法,就是沒用,那怎麼辦呢。如果坐上車就是暈車想吐,但是又暫時下不了車,我們可以去按摩穴位緩解。
按摩內關穴、合谷穴、足三裡穴,先緩慢按摩,然後逐漸加強力度,感覺到酸脹直至有疼痛感為宜,可以緩解暈車時候的不適感。
關於暈車的一些防暈車小方法就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可以找到適合的方法,能解決暈車問題。如果覺得有用就趕快收藏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