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國文化協會,大多數中國人特別是懷揣留學夢的年輕人都會想到它推廣的雅思考試。其實,推廣雅思考試只是英國文化協會諸多工作中的一項,它真正做的是把英國的搖滾樂、繪畫、電影、藝術品帶到世界各地。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倫敦舉辦的Go Global全球教育會議上採訪了英國文化協會全球總監馬丁·戴維信。戴維信在談到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時強調,中國沒有必要變得更加西方化,但他確信中國正變得國際化。
環球時報:不少中國人現在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模式都開始西方化。您曾在英國文化協會的中國辦公室工作過多年,從您的親身經歷,怎麼看西方文化這些年對中國的影響?
戴維信:隨著財富的高速增長,最近30年有機會出國旅行或者學習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這改變了中國自我認識的方式和世界了解中國的方式。如今,每年有超過6萬中國年輕人來英國學習,他們的到來使英國人很難固守對中國的過時看法。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後,他們對國際商品、國際化食物的需求,也在一點點改變中國大城市的生活。我想,中國沒有必要變得更加西方化,但我確實認為中國正變得國際化。我發現中國最大的變化就是普通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不僅可以買到各種商品,而且還能獲得以前從未有過的服務。我體會最大的是這些年中國服務業水準的提高,比如中國航空公司的服務水平與它們的國際競爭對手已經不相上下。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是受到西方影響的結果。事實上,這是因為中國人的眼界越來越開放,他們正用更先進的技術和標準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現在中國人學英語和留學的熱情?
戴維信:我必須再次強調一下西方化和國際化的區別。我想,教育的國際化並不是中國或者亞洲特有的現象,英國也同樣如此。我們英國文化協會的目標是讓每一個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或英語老師,都能從英國獲得他們想要的技能和資源。比如,我們就在為中國的維和部隊培訓英語,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國際維和任務。
中文也正在成為一種世界語言。英國有500多所學校教授中文,也就是說,每10所英國學校中就有一所學校教孩子們中文。我認為,語言學習與留學的經驗同一個國家或個人的國際視野有密切聯繫,英國也需要自己的年輕人發展國際視野。目前,英國吸引的留學生數量大大高於出國留學的英國學生數量,這是不平衡的。
環球時報:有些西方人表示,提到東方文化時,他們的第一印象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您怎麼看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真實影響力?
戴維信:我不覺得日本是西方人眼中東方文化的代表,但我承認,中國文化在西方受到的認可和它實際應該擁有的地位並不相符。中國的孔子學院現在正做著非常出色的工作,來幫助全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和漢語。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西方尤其是英國認為中國是非常有魅力的,人們渴望了解現在的中國文化。我想,中國既可以和世界分享你們古老的文化,同時也可以分享現代文明。中國爆發了巨大的創造力,特別是在視覺藝術領域,而這是過去20年中西方並不重視和了解的。
美國和美國文化目前仍在全球最有影響力,這也包括了對英國的影響。不過,中國的影響力也在增加。我認為,世界需要各種各樣的文化來建立彼此間的信任和理解,越多國家介入進來越好。因此我們不能說某種文化更有力量,而更應該說是文化交流的力量。
環球時報:英國文化協會有什麼經驗可以與中國的文化推廣機構分享?
戴維信:中英兩國的政治體制很不一樣,但有趣的是,我們都意識到文化交流和推廣的重要性。我想,文化推廣最重要的是傾聽,聽聽外國人覺得你的文化中哪一部分最有趣、最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當中國向外推廣自己的文化並在國際關係中尋求更多自信時,我真切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充滿生氣的中國當代文化。▲
責任編輯:烏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