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一次見到這本書名字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聯想到了《三體》中提到的二向箔,於是就充滿好奇的翻開了這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與其說這是一本書,倒不如說是一本邏輯嚴謹的證明題。
馬爾庫塞在他的《單向度的人》中談到,人的異化,是人與其創造的客體的分離。人的異化就是本來由人所生產和創造出來的應當屬於人的東西不再屬於人,而成為異己的,與人對立和反對人的東西。一方面,媒介給人們虛擬出了一個熱鬧繁榮的、物質極端發達的多彩世界,通過「物質」的充溢把人漸漸「非人」化,使之淪為整日為物質而疲於奔命的忠實奴隸,使之漸漸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書中有兩段內容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文化中心成了商業中心」,「上層文化逐漸變得低俗」,「工人和老闆享受同樣的電視節目,漫遊同樣的風景聖地,打字員同她僱主的女兒打扮得一樣漂亮,連黑人也有了高級轎車。」
誠如馬爾庫塞早在上世紀60年代所勾畫的,這一切都在新世紀以來的今天變本加厲。只不過稍顯不同的是:在馬爾庫塞的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和消費電子產品尚且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而如今,這兩樣東西所釋放的不自由的「自由生活」的表象,可以說是正在空前絕後而且後勝於今,同時使本質虛假的幸福感似乎更加「真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好像都同質化了,每天刷著微博,逛著某寶,在朋友圈點讚,大量的時間被浪費,但是我們卻安於這種現狀。
「在抑制性總體的統治之下,自由可以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統治工具。決定人類自由程度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可供個人選擇的範圍,而是個人能夠選擇的是什麼和實際選擇的是什麼。個人自發地重複所強加的需要並不說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證明控制的有效性。」
強加的需求之所以會讓人誤以為「這是自己本身的需求」,是因為它從選擇上已經幫你進行了篩選。比如被塑造出來的平臺,為的就是讓你的看得停不下來。裡面看到的又有多少是真實而有用的訊息,又有多少人只是習慣了被信息衝刷的快感,讓無效信息填充無聊時光。它會隨著時間,逐漸內化成一種你自己認可的行為習慣。這種習慣會剝奪你的注意力,你看書的時間,還有你獨自思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