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夠同時唱出兩個聲部的演唱?它能夠做到

2020-12-13 小小李的文化塘

大家好啊,我是小編小小李,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大家要是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喲上一次我們具體的講到的長調,介紹了長調的主要歌唱家,在民歌的演唱中,還有一種古老的聲音,它的獨特演唱技巧,讓一個人能夠同時唱出兩個聲部的演唱,是不是超級奇特呢?但是就有這樣一種震驚世人的草原文化瑰寶-呼麥,接下來,我們就要去具體了解一下呼麥啦,大家快快端好小板凳吧!

人聲的奇蹟呼麥,指與呼麥演唱相關的喉部器官,目前成為這一獨特唱法的名稱。過去,此種唱法廣泛流傳於蒙古各地,漢文文獻記作「嘯」。對普通人而言,呼麥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歌唱方式,一個演唱者的歌喉裡怎麼可以同時唱出兩個甚至更多的高低不同的旋律?深沉的低音,比任何男低音的嗓音還要低,雖沙啞卻洪亮;而哨音則像金屬振動發出的嘯聲,遠遠地飄在高處。

至20世紀中葉,此種唱法在內蒙古地區失傳,但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汗德尕特,布爾津縣的哈納斯、衝乎爾、禾木等地仍有流傳,當地民眾稱其為「潮爾」。在新疆,潮爾有兩種:一種叫「浩林·潮爾」,便是通常說的呼麥,「浩林」意為嗓子,屬純人聲演唱形式;一種叫「冒頓·潮爾」,「冒頓」意為「笳管」,這是一種人聲和器聲結合的形式,在人聲低音聲部基礎上,用笳管吹出旋律。

我國新疆蒙古族浩林·潮爾和冒頓·潮爾,較其他國家蒙古地區呼麥更具原生性,而且因其有悠久的歷史、特定的流傳區域、傳統的表現習慣(牧民野外放牧時演唱)、自成體系的獨特演唱技法、特定的曲目(《鄂畢河之水》《阿爾泰頌》等),故超出了唱法的意義,具備了體裁的屬性。

呼麥的起源潮爾與呼麥的產生與蒙古族特定的畜牧業生產生活方式有關。據說,蒙古人的潮爾和呼麥是牧民在模擬山谷的回聲、瀑布直落千丈的聲音、小河小溪的汩汩流淌的聲音、鳥獸昆蟲的叫聲。還有人說,呼麥來自口哨。 炎熱的夏天,蒙古人往往吹起「齒哨」,認為這樣可以喚來清風,散去酷暑。另外,還有種「唇哨」,用來與人打招呼。這種形態進一步發展,成為目前的浩林·潮爾或者呼麥。

蒙古國立文化藝術大學的敖都蘇榮教授認為,雖然呼麥起源的具體年代已無從考察,但呼麥無疑是北方遊牧狩獵民族最古老的聲音。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行動能力有限,狩獵活動的範圍很小,必須用聲音把動物召喚到近旁,因而他們會在狩獵中模仿狼嗥、鹿鳴和狐狸的聲音…這就是呼麥最初的源頭。

呼麥的發聲原理關於呼麥,音樂人巴音認為,嚴格說,不應該叫演唱呼麥,而是演奏呼麥。「就像吹笛子,吹的時候,氣在嘴這裡,音高在手指頭上。呼麥呢,全收進去了,氣在喉嚨裡,上顎就是管音高的那個眼,那個管子呢,就是口腔。」

人的喉嚨內部有個皺褶,皺褶上方是假聲帶,用來保護下方的真聲帶,真聲帶是說話、唱歌時發聲的器官,假聲帶一般不參與發聲,但是在演唱呼麥時,假聲帶參與震動了。

呼麥的技法

呼麥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呼麥是指蒙古族一系列傳統唱法之總稱。有人總結,呼麥的演唱方法有12種,但普遍採用的唱法主要有4種:「哈日嘎」,是一種超低音演唱方法;「伊斯古日格」,是固定低音加哨音旋律聲部的兩聲部演唱方法,「哈日嘎」和「伊斯古日格」的結合,唱出三個聲部;「樹倫·伊斯古日格」,是兩個聲部的「直音」呼麥;「烏葉勒呼」,是一種顫音演唱技法。狹義的呼麥是指一人同時演唱二聲部或三聲部的演唱方法。

演唱者運用特殊的「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帶有氣泡音的喉腔共鳴,唱出渾厚的低聲部持續長音,在此長音低聲部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聲部泛音旋律。

呼麥中的世界觀潮爾與呼麥是蒙古人把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用音樂來形象表達的方式。蒙古人關於多聲音樂 潮爾的概念,是在一個持續低音聲部與一個旋律聲部的對比互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蒙古人在世間萬物的「動」與「靜」、「變」與「不變」的自然法則中總結出了一種獨特的聽覺美,於是用音樂把它表現出來:持續的低音以「靜」或「恆」的形式出現,象徵亙古不變的大地;以「動」或「變」的模式出現的旋律聲部猶如大地上的河流、綠草、鮮花、鳥獸、人畜等世間萬物,生機盎然,自由奔放,變幻無窮,輕輕飄逸在持續低音之上。

從民間合唱潮林道到一人獨唱的浩林·潮爾,再到人聲與樂器組合的冒頓·潮爾以及弓弦樂器潮爾,都屬於這一特定的審美表達範疇。這裡,蒙古民族把自己的哲學思考和世界觀巧妙地通過音樂,鮮活,形象地予以描述。

在2006年,呼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與蒙古族長調民歌,馬頭琴並列為蒙古族最典型的文化表現形式,是蒙古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生動藝術表現。

今天小編對於呼麥的介紹就到這裡啦,大家有沒有覺得呼麥特別神奇呢?要是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喲!我是小編小小李,我們下次再見啦!

相關焦點

  • 聲部鑑定才能唱出「好聲音」
    但在這些熱衷追求音樂的「發燒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了解什麼樣的歌曲是適合自己的,不清楚以自己的嗓音條件能夠駕馭和演繹哪種類型的音樂,從而導致比賽失利,甚至聲帶受損。  針對這些現象,哈爾濱市嗓音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張麗萍主任醫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若想行之有效地解決此類問題,就需要藉助於專業醫療機構的聲部鑑定技術,得以讓音樂愛好者找準自己定位的同時,以更專業、更科學的方法去駕馭、去詮釋自己所喜愛的音樂,從而發出「好聲音」。
  • 聲樂演唱中的聲部劃分的原因及聲部種類等
    進行聲部劃分的原因進行聲部劃分的目的是讓演唱以及教學的時候可以更為便利一些,而對於大多數歌者來說,能不能正確地劃分聲部,關係到歌者他自己能不能更長久地走歌唱這條路。有很多的歌者,就是因為不能正確地劃分聲部,所以造成歌唱之路夭折。通常而言,聲樂學習剛開始的時候就需要明確聲部的歸屬,不僅如此,還需要知道聲部種類。
  • 非遺傳承人呼麥演唱《阿勒泰頌》,唱出天籟之音!
    尋找非遺「珍寶」| 非遺傳承人呼麥演唱《阿勒泰頌》,唱出天籟之音! 引言:呼麥,蒙古族特有的單人多聲表演的「喉音」藝術,主要流傳於中國北方的內蒙古和新疆,以及蒙古國的西部、俄羅斯環阿爾泰山的蒙古族聚居區。 2009年10月1日,被音樂界譽為「天籟之音」的中國蒙古族呼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歌唱的形式,歌唱中人數的多少、演唱聲部來進行劃分
    歌唱的形式通常情況下,我們主要根據歌唱中人數的多少、演唱聲部來進行劃分,特殊歌曲的處理還要考慮作品的實際需要,劃分的類型有以下幾種。1.獨唱一人單獨歌唱的表演形式。它因人聲類別及音色的差異,可分為男聲獨唱、女聲獨唱、童聲獨唱等。
  • 阿爾麥多聲部民歌考察手記
    經過對汪靜泉老師與班初老師的採訪以及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我們整理出了一份阿爾麥多聲部民歌演唱原則以及演唱形式:一.阿爾麥多聲部民歌演唱原則      1.由兩個人演唱,一個人唱高聲部(音域高),一個人唱低聲部(音域低),並且低聲部要唱的渾厚一些。
  • 呼麥的起源和演唱特點簡介
    呼麥是蒙古族人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裡唱出兩個聲部。呼麥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等。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據考證,呼麥的歷史可以遠溯至匈奴時期,至遲在蒙古族形成前後就已經產生。作為一種特殊的民間歌唱形式,呼麥是蒙古族傑出的創造。
  • 四川原生態民歌唱出生活文化:尋找最美藏羌彝多聲部
    (受訪者供圖)  ●過去被認為是源自於歐洲的多聲部合唱形式,後來慢慢被證實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中也存在,其中,羌族多聲部民歌就是一個重要發現  口口相傳的最美多聲部  穆蘭是藏族人,從小在涼山長大,同時也對羌族音樂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
  • 多聲部不是西方獨有 廣西多聲部民歌唱遍山鄉田野
    特別是在壯、瑤、侗族的多聲部民歌演唱中,歌手們三三兩兩結集起來,團團圍攏,掩耳放聲歌唱,發出極其神秘的共鳴,繪聲繪色,使人陶醉。其旋律奇美,色彩別致,唱起來聲似翩翩起舞,情如涓涓流泉。一直以來,國際樂壇上認為中國沒有多聲部和聲藝術,復調音樂僅存於西方。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國著名音樂家鄭律成在中國偏僻的山區,發現了居然有一種「無指揮、無伴奏的復調式多聲部合唱音樂」,它便是侗族大歌。
  • 羌族多聲部民歌主要生產於什麼地方?
    無論是短時值的音還是長時值的音,歌手們都經常使用慢速顫音的唱法,這種方法在其他民族多聲部民歌的演唱中很少出現。顫動的幅度通常是二度,有時也可達到三度甚至三度以上;速度比專業聲樂演唱中的顫音要慢得多,是專業聲樂演唱中不允許出現的現象,但從中也反映了羌族人民對歌唱的理解和他們的審美意識。這種顫音雖然富有特殊的韻味,但給羌族多聲部民歌的記譜工作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 願這份情誼能夠地久天長
    「友誼地久天長」是由TFBOYS成員王源錄唱的一首歌曲,同時他也參演了這部電影,在其中飾演主角劉氏夫婦的養子。   雖然其他版本悠揚的曲調難免顯得悲傷,但是在王源的演唱下,這首歌仿佛充滿了希望的氣息,他也通過自己的歌聲,唱出了對未來的嚮往。
  • 《左手指月》,希望愛能夠永恆,唱出了太多人心聲
    而我卻是被這部劇當中的片尾曲深深地吸引到,那是由緣機仙子演唱出來的《左手指月》。以前也曾經聽過緣機仙子的不少歌,可是卻從來沒有給過我這樣的感受,使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寂與悽涼。認真傾聽這首歌,仿佛被帶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仿佛揮手間就可以灰飛煙滅。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了解《左手指月》這首歌。
  • 鄭藝彬:能夠承受多少就綻放多少,你願再重新認識他一次嗎?
    「排聖誕鐘聲的時候發現小鄭能夠把所!有!人!在這首歌的聲部唱下來。我問他是不是在學校排過RENT,他說不啊,就是喜歡……」不止是演唱全聲部,程何老師還爆料道,面對讓鋼伴老師都有點懵的缺失節奏型的指揮譜,鄭藝彬走過去不用看譜,直接盲彈出大家熟悉的那段前奏。
  • 合編之後 官兵如何找準「聲部」唱好「和聲」
    合唱,看似簡簡單單、少長鹹宜,但因為有諸多聲部同時唱一首歌,在主旋律的統率下,不同的聲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節奏,要構成撥動心弦的和聲,這對個人的音樂素養提出較高要求。可以說,只有和聲美,合唱才越唱越優美,越唱越出彩。和聲,作為一種多聲部音樂語言,在旋律中起著豐富音響色彩、深化情感表達、塑造音樂形象等作用,被廣泛運用於音樂創作和表演之中。
  • 《紅玫瑰》張碧晨的演唱真是驚豔,完全唱出了自己的感覺!
    前段時間在某節目上聽到了張碧晨所演唱《紅玫瑰》,我一下子就被驚豔到了,沒想到張碧晨翻唱陳奕迅的經典歌曲竟然能唱出自己的特點。完全不輸陳奕迅的版本,可以說是相提並論。張碧晨用其獨特的聲音完美的把這首歌表達了出來,畢竟陳奕迅版本的紅玫瑰已經被傳唱了很多年,深入人心。
  • 你所不能錯過的原生態文化藝術——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其流傳的自然環境較為封閉,交通不便導致信息閉塞,再加上民族分布格局的單一,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使哈尼族多聲部民歌的原生態傳統文化能夠在如今這個文化大雜燴的社會裡被完整地保留下來,這也讓我們有機會一睹這個原生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
  • 抖音如果能夠多一點點微笑是誰唱的什麼歌? 一曲《全球變冷》唱出...
    抖音如果能夠多一點點微笑是誰唱的什麼歌? 一曲《全球變冷》唱出世間冷暖時間:2019-05-08 12:43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如果能夠多一點點微笑是誰唱的什麼歌?
  • 如何把芭樂培養成一株盆景,同時能夠做到一花兩用
    如何把芭樂培養成一株盆景,同時能夠做到一花兩用芭樂又被叫做番石榴,是一種亞熱帶的常年碧綠多的一種喬木果樹。它本來的產地是在拉丁美洲,現在在世界的各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生長。1、陽光照射因為芭樂是一種生長在熱帶環境的植物,所以在培養成為盆景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放到能夠讓它照射到充足的陽光的戶外,可以放在帶院子裡或者是能夠曬到太陽的陽臺上。
  • 苗族農民合唱團將多聲部詮釋西方名曲
    東方網5月7日消息:記者一個雲南大山裡的合唱團,他們穿著自織的土布,腳蹬自打的草鞋,口中唱出的卻是音樂大師亨德爾的《彌賽亞》!這支合唱團就是雲南富民縣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合唱團的成員完全由居住在同一個村子裡的苗族農民組成。應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邀請,小水井苗族合唱團將於明晚在上海音樂廳舉辦「中國記憶·雲南美妙原聲——小水井苗族合唱團音樂會」。
  • 「天生公主好命」、「戲多」的聲部——女高音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聊一聊這樣的一個聲部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呢?華格納女高音另外有一種被稱為「華格納女高音」的女高音,其號型、音量與渾厚程度較戲劇女高音更勝,這樣的特點也使得她們能夠勝任華格納的歌劇中對女高音的要求。但這種「華格納女高音」十分稀少。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從中央c即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但因其聲部不同又有不同的情況。
  • 能夠讓你解放雙手的智能電視機,它真的做到了
    而在眾多的智能電視機品牌中,並不一定是貴的就是好的,而這款康佳KKTV U50K6就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不僅外觀的設計非常時尚,而且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是領先一大步,更是做到了完全的智能化,讓我們在追劇的過程中完全解放了雙手,讓追劇變得更加肆意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