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教育資源、優惠的學費、沉浸式的英語環境、性價比極高的高等教育、相對熟悉的亞洲文化……這些原因使得東南亞高校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大學生交換、留學和深造的選擇。
2009年10月,中國和東協啟動「雙10萬留學生計劃」,希望到2020年雙方互派留學生人數均實現10萬人以上。實際上,截至2016年中國與東協雙向留學生總數已超過20萬人——隨著中國與東協各國人文交流日益密切,這個數字每年都在以更快的速度持續提升。
優質教育吸引優秀人才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是東南亞地區高校的「領跑者」,也是對中國學生而言最具吸引力的高等學府。在2019年泰晤士報的亞洲地區高等教育年度排名裡,新加坡國立大學蟬聯榜首;在2020 QS全球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並列全球大學排名第11位。
留學東南亞,首先看重的必然是其國際領先的教育水平和穩步上升的提升速度。長期在國際享有盛譽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著重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許多不同領域的高等教育和專業資格的課程。
同時,種類繁多、頗具競爭力的研究生獎學金也成為了他們吸引國際申請者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歐美高校高昂的學費以及極高的獎學金門檻相比,新加坡的許多高校能夠提供頗具競爭力的研究津貼和碩士、博士科研獎學金。越來越多的學生也因此將留學目光聚焦在了東南亞。
交換留學體驗多樣文化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兩所頂尖高校之外,東南亞一系列大學綜合實力也在飛速提升。在2018年泰晤士報關於亞洲地區高等教育年度排名中,馬來西亞的頂尖學府——馬來亞大學首次進入前50名,泰國共有10所大學進入榜單前350名,而印度尼西亞的入選高校從2017年的2所躍升至4所。
△泰國的高等教育部門也在努力吸引海外留學生赴泰國留學。
除了越來越優質的教育質量,東南亞地區的高等學府對於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還是在於亞洲文化的交融共通性。同北美、歐洲等傳統留學聖地相比,東南亞留學生們的留學生活相對「親切」一些。在語言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一些地方的中文普及度比較高,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文化親近感。同時,東南亞在飲食結構、文化消遣等方面都跟國內有著相似之處,讓異國他鄉的留學生活變得不再陌生。
「老一輩奠定了友誼,但雙方青年對彼此的了解還不太多,希望你們通過學習、交流、對接,增進了解,使中國—東協的友誼代代相傳。」中國—東協中心前秘書長楊秀萍曾經如此形容中國—東協的青年交流。青年交流是雙向的,當越來越多的東協學生到中國留學,從中國國內前往東南亞國家進行交換留學和深造的學生也逐漸增多。這些學生在完成學業、汲取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當地的文化,結識對象國的朋友,同時傳播了中國的價值觀,推動了中國—東協的人文交流。
2012年以來,中國共有35萬多人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另據統計,截至2017年4月,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籤署了45份教育雙邊多邊合作協議,與24個沿線國家籤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學生走向東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校,成為跨文化交往的使者。
撰稿:廖博聞(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印尼人文交流中心研究助理)
責編: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