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前曾經有一場針對近千人規模的麻醉行動』
2021年的春節期間,兩個大V的吵架以一方自爆為結局
這個是我萬萬想不到的,因為自爆的一方很可能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
雖然目前所了解到自爆方使用的藥品並不在管制範圍,且已經過期
但從視頻打點計時從保持意志清醒到失去意識,整個過程是伴隨著風險的
這是十分十分不理智不冷靜,甚至是作死的行為
搞不好一個會死人,而另一個就說不清了。
作為一個工業科普po,一個農村教師
就把在十九年前的那場針對千人的麻醉行動說一說
算是本次事件的一個總結
19年前,也就是2002年10月23日,俄國,莫斯科
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正在上映以二戰為歷史背景的『東北風』
這個節目是莫斯科的一張旅遊名片,可想表演多麼出名
當天晚上,有來自13個國家的觀眾,近千人觀看
就在音樂劇第一幕尾聲,突然一聲槍響
從事後的監控錄像看,在臺上的演員身邊突然出現了幾個蒙面人
這時候觀眾還以為是表演橋段,直到前排觀眾被槍託毆打
以及蒙面人手中的槍蹦出火舌,子彈穿透空氣發出尖利的嘶吼
人們才知道,這不是演戲,大事不妙了
由此,震驚全世界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爆發
現場觀眾連同一百多名工作人員被劫持
在這個時候,報警的是一位英勇的女性
她的名字叫瑪麗娜·克裡洛娃
她的身份是劇院經理,她在二樓聽到了槍聲
作為劇院的工作者,她很清楚這不是演戲的音效
幾乎衝到樓下,瑪麗娜·克裡洛娃發現恐怖分子正在將工作人員驅趕至音樂廳
劇院大堂的立柱和牆壁上正在幫上炸彈
面對這種場景,你會怎麼做?
瑪麗娜·克裡洛娃冷靜的撥打電話,報警
完成報警後,她本可以趁亂逃脫,但她選擇了走進音樂廳
因為這一刻還有機會,靠近音樂廳門口的觀眾還有機會逃離
這些人沒有瑪麗娜根本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就這樣,瑪麗娜一個人引導50多名觀眾逃離劇院
而一些後臺演員因為熟悉劇院的通道也順利逃離
但也就這些人了,剩下的936人面對的是殘酷的命運
恐怖分子沒想到暴露的這麼快,他們竭力恐嚇人質,讓人質給家人撥打電話,留遺言,並要求俄羅斯政府答應他們的條件,說他們是車臣來的。
通過逃出來的人敘述,俄羅斯警方知道了恐怖分子的大概人數
四五十人,全部持有武器,並且有女性,身纏炸彈
當時恐怖分子的要求是俄羅斯無條件從車臣撤軍
俄羅斯政府的回應也是意料之中
安全局第一副局長普羅尼切夫坐鎮現場
他帶來克林姆林宮的兩個指示
第一,救人,第二,恐怖分子全數擊斃不得走出俄羅斯
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還有一個女性
這個女性年紀不大,但是仿佛是天使降臨,我必須說一下
當時恐怖分子不斷恐嚇人質,藉助媒體放大恐懼聲量
很多人質已經情緒崩潰,在話筒面前哀求俄羅斯政府服從
我們不能強求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每個人的立場堅定
更何況現場還有來自13個國家的觀眾
這時候,仿佛是天使降臨了
24日凌晨,也就是事發的幾個小時之後
一個身影,出現在了警方的封鎖線前
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通過兩道封鎖線徑直走入劇院
更沒有人想到,這個年輕的女孩居然是面對人質喊出口號
她向恐怖分子破口大罵,說他們是痴心妄想
她向人質喊話,告訴他們不要害怕,外面已經是重重包圍
恐怖分子被罵愣了,手上的槍仿佛是個擺設,最後惱羞成怒
他們把女孩架出去殘忍的殺害了,槍聲響起,叫罵聲傳出
她的名字,叫奧爾加·羅曼諾娃
她只有二十六歲,在劇院附近的商場工作,是售貨員
24日的凌晨,整個事件徹底轉折
恐怖分子也慌了,他們甚至允許醫護人員進來把屍體運走
2002年10月24日上午九點半,奧爾加的遺體被兩名醫護人員帶出
奧爾加·羅曼諾娃的媽媽從電視裡看到女兒走進劇院被槍殺
她的電話被接到了前線指揮中心
這位母親的要求,和克林姆林宮的最高指示一樣
沒有任何可能談判的餘地了,只有強攻
但問題是,奧爾加的屍體上還幫著一盒錄像帶
這顯然是恐怖分子的傑作,他們展示了劇院的內部情況
並且在外部的指揮者,也就是遠在深山中的大本營
這幫壞蛋研究劇院的建築模型已經有數月
不僅僅是人質,全劇院已經遍布炸彈
這也是恐怖分子不懼怕強攻的本錢
負責強攻的阿爾法小隊選擇地下突進
但是等起開井蓋進入地下通道才發現,通往劇院的路基本塌陷
即便是要進行挖掘,也難度極大,尤其是全武裝人員通過根本不可能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爭取時間成為關鍵
這個過程中,俄羅斯政府陸續答應了恐怖分子的一些要求
比如上電視,要見有名的人物,即便是事態擴大,影響擴大也認了
換來的是紅十字會人員得以進入劇院,偷偷將藥品和食物交給人質
在這個過程中,又陸陸續續交換條件,得以釋放一些病患,孕婦,和12歲以下的孩子
然而,事情的發展突然惡化
恐怖分子突然表示沒有人質釋放沒有談判
時限縮短為三天,從23日晚開始算起
這意味著936名人質只有五小時的生命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這是一個特工用生命的代價交換的重要情報
42歲是康斯坦丁·瓦西裡耶夫上校是俄聯邦安全局的特工
他試圖潛入劇院,但在場外被擊斃
這說明恐怖分子在場外不僅有眼線還有武裝
安全局迅速展開針對圍觀上千名人員的排查和電訊追蹤
抓獲了30多名場外恐怖分子,掐斷了內外溝通
所以恐怖分子真的急了,他們瞎了
而地下挖掘小組不慎挖破水管,造成音樂廳漏水,使恐怖分子如驚弓之鳥
他們雖然不知道強攻將會來自哪裡,但他們已經陷入狂躁
這時候人質出現騷亂,槍擊一死一傷
這個時候,維克多·卡贊採夫,俄聯邦南方區總統全權代表電話溝通
恐怖分子答應了送出傷員,並再延長12小時,這才使人質事件進入了第四天
我解釋一下,恐怖分子點名要見的名人,有維克多·卡贊採夫
而維克多·卡贊採夫是俄羅斯第二次車臣戰爭的總指揮
他表示,自己是代表普京來談判,並且表示,每一個條件都會認真考慮
所以恐怖分子認定了這是俄羅斯政府妥協的信號,心情大好
這個時候,地下強攻部隊終於進入了預定位置
他們在舞臺、樂池,觀眾席兩側的地下通道安置炸藥準備爆破突襲
舞臺的正下方已經安置了監聽設備,已經可以掌握恐怖分子的行動
這時候,如何安排營救,何時下令就是難點
這時候,阿法爾小隊傳達回指揮部一個意外的消息
恐怖分子心情好到安排輪班睡覺去了,指揮者巴拉耶夫睡覺去了
人質危機進入了第56個小時,也就是26日凌晨
在睡夢中,一些人驚醒,他們的回憶是
一股刺鼻的味道但不會讓人流淚也不會讓人咳嗽
這就是俄羅斯軍方在強攻之前採取的『保險』防止恐怖分子引爆炸彈
阿爾法小隊帶上這些麻醉氣體通過劇場通風管道進行擴散
麻醉氣體的作用是吸入人體後迅速麻痺中樞神經導致昏迷
說是這麼說,但實現難度太大了,這裡有一定的巧合因素
如果放在平時,或許恐怖分子會第一時間警覺掙扎引爆炸彈
但是劇院人質事件進入第四天,不允許人質上廁所而就地解決
已經使音樂廳樂池中央糞尿橫流,刺鼻的味道也不那麼明顯了
這不僅是俄羅斯軍方歷史上首次採用麻醉氣體
人類歷史上為數不多且針對人群數目最大的一場氣體麻醉
能不能成功誰敢保證?
而且26日早上6時,居然有一名女人質晃晃悠悠走出了劇院
把俄羅斯軍方嚇得目瞪口呆
不會吧,阿爾法小隊實施麻醉氣體行動十多分鐘了,還沒效果嗎?
只要有一個恐怖分子沒躺倒,炸彈都會爆炸的
所以軍方的決定是,二十分鐘還不夠的話就等一個小時
麻醉作戰繼續
最終在阿爾法小隊的監聽確認現場沒有問題
軍方果斷在6點30分發出衝鋒指令
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
依然存在沒有被麻醉的恐怖分子,並且他們還有作戰能力
這並不是在睡夢中一一擊斃,還是存在交火,不斷地交火
但俄羅斯阿爾法小隊的作戰能力確實完全碾壓
巴拉耶夫帶著幾個人在二樓還沒來及掙扎幾下就身中幾十槍
慶幸的是,音樂廳的恐怖分子全部昏迷,被近距離擊斃
包括人肉炸彈的19名黑寡婦,她們都被擊斃了
我很意外的得知,她們身上的炸彈,都是假的
這一點不知道她們清不清楚
而放在音樂大廳的50磅大炸彈,是真的
不過這個大炸彈的引信,是壞的
然而這些,依然無法挽救一個悲劇的結果
營救人員要在儘可能快的時間裡營救700多名昏迷不醒的人質
這些人質並不是正常的睡著了,而是處於中樞麻痺的狀態
說人話,就是中毒,如果不及時解毒,非死即傷
然而這是一次絕密的解救行動,不可能安排家屬在外面等著也不可能通知足夠數量的急救車排隊,更不可能讓阿爾法小隊再組織一次疏散群眾的計劃,他們只有也只有四五十人。
所以準備不足造成了救援現場的大混亂
一些人被擱置在路邊,由於擺放姿勢不正確,導致舌頭滑落阻塞氣管窒息身亡
指揮中心調集公交車來運送昏迷的人質,卻導致了一些人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被擠壓身亡
而送入醫院的人質也難逃厄運,因為醫護人員根本不知道麻醉氣體的成分是什麼
因此無法配置解藥
因此無法配置解藥
因此無法配置解藥
這個問題到現在依然無解
俄羅斯軍方用的麻醉氣體到底是什麼
沒有公開也不會公開
129名人質沒有死於突擊行動的槍彈,但是在這種狀況下死去
26日當天,普京前往各醫院探望解救的人質
當晚發表講話,對人質事件造成的傷亡道歉
同時,俄羅斯武裝部隊被高加索聯合集群司令部宣布展開行動
28日,俄羅斯全國降半旗,停止娛樂活動,舉行哀悼儀式
全俄羅斯電視上一幕又一幕播放的,是被擊斃的恐怖分子的圖片
到此,俄羅斯人質事件全部結束
通過2021年兩個大V的吵架,一個大V以自爆試驗
在網絡上互相攻擊彼此的人們哪裡記得19年前的這件事
我從俄羅斯人質危機才明白,麻醉的本質就是一種毒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死亡,甚至是群體死亡
無論是效果時間,效力影響,都因人而異,個體差別
對著通風管道噴二十多分鐘還有漏網之魚
而解救出來的人依然難逃一死
陳醫生的行為有多麼的衝動和魯莽
她失去意識倒下的時候有多麼危險
幸虧是人沒有事
我只想說這一切本不該發生
希望我詳細解釋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讓大家知道,麻醉氣體在人類現代史上唯一一次應用
並不是那麼神奇,甚至不是那麼有效,而且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要說一句
這些恐怖分子引以為傲的黑寡婦人肉炸彈真的很可憐
恐怖分子都能輪流休息去睡覺,而黑寡婦沒有資格睡覺的
直到被麻醉氣體放倒的那一刻,她們都在時刻盯著人質準備引爆
謹以此文,希望能夠作為一個了解
希望身邊的朋友千萬不要動麻醉品的念頭
這次陳醫生是走運撿了一條命,下一次就未必了
大過年的,不要這樣,大家還是要好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