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最不喜歡什麼樣的老師?90%學生會說不喜歡有這9種行為的老師

2021-01-07 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

#教師#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職業道德觀念的增強,教師言行的規範程度也正在提高。但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不良行為仍然時有發生。大體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體罰。公開的嚴重體罰學生的現象雖然很少,但也時常見諸報端、電視。變相體罰則隨時可聞,動輒罰抄詞、罰背書、罰站、罰凍、罰款、罰勞動、罰晚吃東西、罰回家叫父母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殊不知,這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是殘忍的「蹩腳教育」。

二是苛求。教師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學生,強迫學生幹他們無法幹好的事。面對升學的激烈競爭,面對統考的成績排隊,教師往往為了自己的聲譽苛求學生考多少分,提前幾個名詞,還把結果向學生公布。而當這些要求過高學生達不到時,就片面責怪學生不爭氣,而不怪自己不懂教育的規律。

三是過於偏愛。教師對好學生親近一些本無可厚非,但凡事都有個度,有的教師對學生幹部、「乖孩子」過分遷就、滿面笑容,對其撫愛之態從不避諱,但「缺乏精神豐富性(指教師的修養),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於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蘇霍姆林斯基語)

四是過於冷淡。這是思想教育失敗後的一種表現。少數教師對後進生缺少辦法,多次談話後收效甚微,或者某個學生雖然較好,但在某次問題上衝撞了他,使他下不了臺,就對其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當面碰見也視同路人。這明顯是以冷談行為來刺激學生的心靈,平淡中潛藏著報復的私憤。

五是放任自流。這是思想教育失敗後的另-種現。面對問題較多的學生,教師不去尋找教育的新辦法,而是唉聲嘆氣,無所作為,看到他們又在越規違紀卻熟視無睹,聽憑他們自由放任,不加制止。這完全是一種失職行為。

六是語言粗俗「走火」。少數教師在個別談話時、學生活動時、甚至上課時說話隨便,把握不住分寸,象與家人、朋友聊天一樣,說些不合社會主義國家、不合改革開放時代的話,抑或說些社會上的低級順口溜或粗俗話,更有甚者破口大罵,諷刺挖苦學生是什麼「笨蛋」「蠢豬」等,點不符合「靈魂工程師」的身份。

七是行為粗暴失態。這種情況大都發生在突然碰到較嚴重的偶發事件時,如學生打架欺侮弱小同學等。有時是在連聲相勸仍然不能制止違紀時,不少教師就失去平靜和耐心,或拎頭髮耳朵、或抓胸襟衣袖,把學生拖出教室,拖到辦公室。雖然沒有股打學生,但粗暴的舉動弄得自己氣喘不止,師生都很狼狽。這是一種喪失理智的病態行為。

八是一言堂。與違紀學生談話時,教師一上來就侃侃而談,既不了解一下掌握的情況是否屬實,也不讓學生自己分析評價,更不觀察學生神情反應,誤以為學生不響了就是認識錯誤接受自己的教育了,或者滿足於學生唯唯諾諾了事,一點不懂得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

九是把學生看死。看到有的學生連續犯同樣的錯誤,或某門功課紅燈籠成串,或幾個學期一直在後進行列,就把這個學生看死了,說「你不會好了」「考取重點中學是夢想」「是種田打工的料」;甚至殃及父母,說「你家門裡出不了讀書人的「.這是形而上畢的觀點。殊不知,中小學生正處於心理發展的多變期,其可塑性是很大的。

以上九種言行,也許歸納得不正確、不全面,但這些情況或多或少、時現時隱地在教師中存在著。其共同特點是沒有把握住自己的教師角色,學生觀有較大的偏差,教師自己有意無意拉開了與學生的角色距離,對學生健康心理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對後進學生的極大傷害。且不說體罰和變相體罰帶來的肉體上的傷害和可能出現的人身安全間題。同樣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是,教師的這些不良行為還嚴重播殘了後進生的自尊心。自尊之心,人告有之。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師的不良言行使學生在同學中失去微信、榮譽、尊嚴,是他們最為敏感、最為痛苦的事。一次嚴重的傷害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後進生也不例外。正因為落後了,他們更希望得到理解,得到幫助,得到鼓勵和信賴。

實際上,後進生並非是天生的,原來並不比別人差,變差的原因中或許正有一條是以前的教師(和家長)對他不關心、不尊重:變差後,如果對他再抓辮子、扣帽子、打棍子,就等於拿他現在的錯證明他過去的確錯,而教師倒是對的了。

如此惡性循環,他們會覺得所有的老師對我的看法是一樣的, 自己真的一無是處。 而長期被剝奪自尊、失去體諒、 得不到溫暖和正確對待的學生,哪裡還說得上學好文化呢?

因此,教師不良行為,只會導致學生的性格怪異,行為乖僻。如有的自卑自棄,有的焦慮緊張,有的冷漠固執,有的膽小怯情,有的童橫兇裂……他們還很可能會破罐子破摔,認為反正老師說自己「不會好了」,致使學生提早進入角色認同和角色歸屬:我在學校裡不是個好孩子,到了社會上也不是個好公民。若果真如此,那我們的教育不是徹底失敗了嗎?

其次是對先進學生的不良影響。他們會因為教師對自己的寵愛和對後進學生的責罰面產生優越感,產生高於後進生一等的心理愉悅。由於他們的心理不成熟,因此不知道這種愉悅是不合理的,不應該存在的,反而認為自己成績好或者有某個擅長,理當受到教師的偏愛。

一般來說,學生對老師有信賴感,好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往往以老師的評價看待同學、看待自己,久而久之就目空一切。這種心理一旦定勢,到了社會上,這些人可能就是高高在上的精神貴族了。

再說,這些好學生總是要換學校、換老師的,到時如果得不到繼續的寵愛,就失去了依賴,優越感就變成失落感,巨大的心理落差可能會使他們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教師的不良言行對先進學生心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再次是對全體學生的嚴重影響。他們耳聞目睹教師的這些不良言行,對照靈魂工程師應有的形象,就覺得無所適從,或者對這些教師輕視,或者對「為人師表"這句話懷疑。班級是個微型社會。學生對班中師生間的人和事耳滿目染,聯想到社會上的人和事,再看看他們老師的不規範言行,就會錯誤地思索、感悟。

在好學生的眼中,教師是領袖;在後進生心中,教師是警察。他們會覺得班級是如此,世界也是如此,因而逐漸喪失掉幫助別人的熱心,提高自己的信心,改造環境的雄心。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正人必先正己。要規範教師的不良言行,減少以至杜絕他們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很重要的條是教師的心理首先要健康。

為此,學校領導應帶領教師系統地學習心理學,使它普及,至少能初通。目前這件事做得很不夠,甚至可以講有些學校還沒有真正起步。

不少中老年教師可能全然不懂心理學,青年教師雖然在大中專院校裡學過,但現在可能也忘得差不多了。更重要的,還有個學以致用的問題。

一方面已有負面影響學生心理健康行為的老師要自覺地反思,堅決地告別過去,改正自己的不規範言行,理順自己的心理流向,尋找與學生心理流向的交匯點。

另一方面,全體教師要努力地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來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努力攀登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育技巧的頂峰一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這才談得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素質教育。所有這些,也都是現代化教育應有的題中之義。

(作者:耿玉楓)

相關焦點

  • 老師最不喜歡的學生是什麼樣的
    最近有人問我,老師最不喜歡的學生是什麼樣的?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感到很奇怪,在我眼裡每個孩子都很可愛,沒有我最不喜歡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就像一位母親生了十個孩子,每個孩子媽媽都會喜歡,只不過是有的孩子調皮一點,喜歡玩耍,而且點子多,媽媽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為了讓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媽媽會對這些孩子多留心一點,多叮囑一些,但媽媽心裡一樣的喜歡他們。
  • 最不受老師喜歡的10種學生
    最不受老師喜歡10種學生,你中了幾個?班級人數眾多,老師自然也有自己的愛憎。哪十種學生最不受老師喜歡呢?>動不動就和別人吵嘴、打架,破壞學校的公物,翻牆外出上網,和門衛、食堂師傅、校醫發生爭執,頂撞學校領導或不認識的老師……這樣的學生最令老師頭疼。
  • 什麼樣的學生,老師最喜歡?
    你認為老師會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呢?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成績好的學生唄!其實根據夫子講堂和無數教師的交流結合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學校裡老師最喜歡的學生還真不一定是學習成績最好的。那麼老師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呢?
  • 最不受老師喜歡的10種學生,最不受學生喜歡的7種老師,看看你中了幾個?
    班級人數眾多,老師自然也有自己的愛憎。哪十種學生最不受老師喜歡呢?
  • 學生們「最不喜歡」老師的這幾種行為!卻只能忍著
    但是在龐大的教師隊伍中,並不是每一位老師都值得令人尊敬,他們有些行為能讓人很氣憤,但很多人又拿他們沒辦法。那麼,老師的哪些行為讓學生和家長最討厭呢? 但是有的老師比較懶,覺得每個班那麼多學生的作業,批改起來實在太費時間了,於是選擇直接不改。 這些老師會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在黑板把作業答案寫出來,讓學生們自己對照答案。這些行為都是很不負責的,因為有的學生本來學習的自主性就差,老師對自己的作業不聞不問,他們更難一心向學了。老師不批改作業,對於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也是很難的。
  • 老師會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兩個維度告訴你!
    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這個問題比較寬泛,因為有兩個不能確定的因素。第一,老師是什麼樣的不能確定,不同的老師對同一個學生有不同的態度和情感,甲老師喜歡的學生乙老師甚至有可能很不鍾意;同一個老師對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看法,由於老師本身情緒也會變動,認識過程也是動態發展的,之前看某個學生做出某種行為覺得挺可愛,之後再看他做的時候又覺得非但不可愛簡直可恨了;第二,學生是什麼樣的不能確定,他們的變化既快也大,有時候一夜之間判若兩人,變化可謂天翻地覆。
  • 老師喜歡提問什麼樣的學生?
    家長們都有這樣的感受:課堂上經常被提問到的學生,成績大概率比從不被提問到的學生好。老師為什麼經常提問這個學生?而那個學生卻從來不被提問到?顯然,學生自身和老師的態度都有區別,這種區別,自然會體現在成績上。
  • 學生最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大量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厭惡學習。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老師的。因此,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應該是每一位為師者的職業追求。
  • 學生上課不聽講,不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什麼樣的老師才受歡迎?
    畢竟學生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天生就喜歡熱血年輕的事物,但是教師的古板形象卻與之相反,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總想著跟老師對著幹了。 有一部分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總不喜歡聽講,甚至在課堂上搗蛋破壞紀律。問其原因的時候,竟然是不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
  • 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老師?看學生們的真實回答,很有意義
    前段時間上班會課,隨機搞了個調查,現場問學生:「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老師?」當提出這個問題時,下面的同學們像炸了鍋的螞蟻,就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於是我就叫了一些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同學們的回答太過真實,直擊人心。
  • 老師不喜歡的6種學生類型,即使成績再好,老師也不會青睞
    導語:老師不喜歡的6種學生類型,即使成績再好,老師也不會青睞在班級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每個老師都有自己偏愛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成績優異,平時很聽老師的話。但並不是所有成績優異的學生都受老師青睞。有一些中學生雖然成績很好,但老師卻不怎麼喜歡。
  • 老師最不喜歡的4種家長行為:家長不善待老師,受害的是孩子
    而在學校裡最了解孩子情況的是老師,所以家長和老師密切溝通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溝通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的學習。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不善待老師的行為,讓老師感覺非常反感,時間長了可能也會影響到孩子,尤其是下面這4種家長,快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一個。
  • 教師節送禮指南,家長不費錢,老師不為難,學生也喜歡
    教師節來啦,祝辛勤工作在一線的老師教師節快樂。每到教師節,除了媒體開心,老師、學生和家長都犯愁。媒體開心是因為有素材可寫,老師發愁是因為不知道要不要收一些學生送的禮物,家長和學生發愁是因為不知道該送什麼樣的禮物。今天,就為家長和學生寫一些送禮指南,喜歡的話可以收藏哦。
  • 幼兒園老師最不喜歡的學生是什麼樣的?
    首先申明,對與小朋友斤斤計較的幼兒園老師表示鄙視和憤怒。但幼兒園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憎惡,有些幼兒的確讓人無法忍受,遇上情緒化的老師難免會受到傷害。那些被老師虐待的兒童的家長該憤怒無比嗎?除特例外,大多數家長還真沒有資格憤怒,因為那都是家長造成的。最討老師嫌的兒童一,不懂禮貌、目無尊長、口無遮攔、信口開河、任性的兒童。
  • 初中老師最喜歡的4種學生,不僅老師看重,在同學中地位也很高
    學生時代估計是很多人心中回憶最美好的時光,充滿著美好的回憶。每個人讀書的時候班上總是存著在好幾類人,或是學霸或是學渣,當然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那麼你知道在初中時,老師最喜歡哪幾種學生嗎?初中老師最喜歡的4種學生,不僅老師看重,在同學中地位也很高。
  • 四類學生的表現最招老師喜歡
    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老師偏愛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有一種說法,老師偏愛學習優秀的學生,有了錯誤不批評,還時不時為他們的學習
  • 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孩子?一般孩子有這3個特點備受老師喜歡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老師這個角色,雖然老師工資不是特別的高,但是畢竟是為人師表,看起來還是挺體面的一份工作。但是做老師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每天面對的是個性迥異的孩子,和他們鬥智鬥勇,如果你能把學生降服,讓學生信服於你,你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那麼的可愛,但是如果你被學生降服,天天就處理問題就可以了。
  • 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孩子?一般孩子有這3個特點備受老師喜歡
    但是做老師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每天面對的是個性迥異的孩子,和他們鬥智鬥勇,如果你能把學生降服,讓學生信服於你,你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那麼的可愛,但是如果你被學生降服,天天就處理問題就可以了。當然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個人的喜好,面對學生雖然說一視同仁,但是在真正教學的過程中,能做到一視同仁的少之又少,老師都有自己偏好的學生。
  • 老師表面「嫌棄」的3種學生,其實心裡非常喜歡,聽聽老師怎麼說
    在有些家長眼裡,只要老師批評自家孩子,就認為老師是在針對孩子,其實老師也是為了糾正學生的某些錯誤行為,如果家長太過於敏感而去找老師麻煩,老師也因寒心就會在心裡放棄這名學生,這是典型的表面批評,背後喜歡,都是為了教育好
  • 讀書|《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有的學生活潑開朗、積極熱情,我喜歡;有的學生乖巧懂事、單純可愛,我喜歡;有的學生馬虎大意但憨厚淳樸,我喜歡;有的學生調皮好動但正直勇敢,我也喜歡。我深知青春期的孩子敏感細膩,非常在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作為班主任,我也不止一次在班裡說:「我不會討厭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即便是批評,那也是對事不對人。」可班裡總有那麼一兩個學生,哪一方面都乏善可陳,讓我實在喜歡不起來,那這個時候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