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試點縣(區)和「滿天星」訓練營創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要注重銜接,便於升學。要優先考慮片區內小升初對口直升學校,要有利於學生升學和長期足球訓練。要統籌城鄉、區域和學校類型,按高中、初中和小學1∶3∶6的基本比例合理匹配,適當向寄宿制學校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傾斜,要有利於區域聯賽開展和校園足球的普及。
▶ 暢通校園足球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升學通道
關於校園足球人才小初高銜接問題,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表示,在激勵機制方面,通過特色校的布局,要求一所高中對應兩所初中,對應六所小學。在這個區域裡這種「一條龍」服務,小學特色校的學生可以直升初中特色校,初中特色校學生成績優異的可以對口升到高中,這是目前的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專門為校園足球開闢的一個升學通道。
校園足球小升初、初升高對口升學通道的暢通,將從另一個層面解決12歲後踢球孩子人數下跌的問題。
▶ 打通升學通道,促進人才成長
據悉,為打通校園足球人才成長通道,教育部與中國足協聯合制訂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活動規則與運動員等級認定辦法。從2018年起夏令營省級和全國最佳陣容全面與等級運動員掛鈎。
根據該認定辦法,各省(區、市)夏令營選拔出的小學各組別最佳陣容運動員將授予國家三級運動員稱號;各省(區、市)夏令營選拔出的初中、高中各組別最佳陣容運動員將授予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入選全國總營初中、高中各組別最佳陣容的運動員將授予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
王登峰表示,招收高水平足球隊員的高校已經達到了188所,這意味著按照每所高校每年招收10名學生,每年將近2000人通過足球特長進入高校學習,這也是我們過去制度體系裡非常完善的地方。
▶ 調動學生踢球的積極性
除了考大學,小學、初中、高中升學通道也是暢通的。王登峰曾表示,在布局校園足球特色校的時候,是按照高中、初中、小學1:3:6來建設的,這樣布局本身已經涵蓋了小學的特色校對口升學到初中,以及初中對口升學到高中的機制。王登峰稱:「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生踢球的積極性。」
教育部透露,從2018年起夏令營省級和全國最佳陣容全面與等級運動員掛鈎,共有704名初高中學生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9000多名初、高中學生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5000多名小學省級最佳陣容運動員獲得國家三級運動員稱號。
一批學子因享受國家一級、二級運動員升學政策走入復旦、浙大、廈大等高校就讀,初步打通了一條校園足球成才發展通道,不斷吸引和帶動越來越多的學校、家長支持孩子參與足球運動並將其作為成長成才成功的重要選項。
▶ 校園足球成為唯一入選教育部全國競賽的體育項目
除了逐步暢通校園足球升學通道,校園足球同時也成為唯一入選教育部全國競賽的體育項目。在7月1日發布的《2020-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公示》中,共有35個項目入選全國性競賽活動,校園足球聯賽首次納入到競賽項目,成為35個項目中唯一的體育競賽項目。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是國內歷史最久遠、覆蓋範圍最廣的中學足球賽事,1999年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和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聯合創辦,創辦之初名稱為「中國高中足球聯賽」,並只設高中男子組一個組別,近年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已拓展到初中和小學、大學,從小學到高中、大學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