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即將開始
鯉魚姐姐打聽到
「新來了」好多學校
這些學校大多「自帶光環」
今天就和鯉魚姐姐一起來了解一下
看看你最看好哪一所呢?
南京外國語學校方山分校是南京市教育局批准舉辦的、由南京江寧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管委會和南京外國語學校協作、引進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全日制、寄宿制民辦學校。南外方山分校是十五年一貫制學校,設有學前教育、小學部、初中部、科技高中部、國際高中部五個板塊,可容納5000以上學生。
南外方山分校努力打造一支以名特優教師骨幹力量為核心的老中青結合的教師隊伍。學校的骨幹教師隊伍均擁有多年一線執教經驗,教學經驗豐富。南外方山分校的青年教師朝氣蓬勃,對教育事業飽含熱情,善於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能夠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南外仙林分校燕子磯校區為九年制民辦學校,投資7億多元,佔地97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南外仙林分校派出管理人員和教師團隊,兩個校區統一培養目標,統一管理體制,統一教育思想和理念,統一課程,統一教材,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活動安排,外語小班化,中外教師任教。
小學部和初中部的新招老師早已提前一年在仙林校區工作,做好師資儲備,兩個校區完全是一所學校,而燕子磯校區的辦學條件將比南外仙林分校本部更好,今年初一已經招生,暫時在丁家莊中學過渡,春節後有望搬進燕子磯新校區。
走進南外淮安分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嶄新的教學樓、宿舍樓、綜合樓、體育館等,秉承南外本部的建築風格,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學校配有淮安市首屈一指的科學教室、創客實驗室、VR教室、敞亮的音樂室、靈動的舞蹈室、高端的計算機教室、令人讚嘆不已的多媒體錄播教室等。
學校致力培養「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著力構建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的新型辦學模式,推行小班化教學,凸顯學生主體意識,促進教師成長發展。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小學部今年全部搬進嶄新教學樓啦!作為南京幼升小最熱門的學校之一,幾千名家長希望將孩子送去讀書,今年9月正式啟用的小學部新樓,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老師的教育態度,都凝結在了每一個走道、教室、牆壁的細節中。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小學部新樓依舊在原來的校園裡,獨立成為小學部區域,共有四棟教學樓和一棟綜合樓,單獨有一個大門,更加有利於家長和孩子的安全進出,食堂、操場等設施與其他學部共享。除了新的教學樓,學校在新的小學部區域打造了優美的綠化環境,櫻花大道、綠樹草坪,仿佛一個溫馨的家。
南京老門東新添一所書聲朗朗的學校!南京熱門名校秦淮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正式遷入老門東新校園,9月開學迎接400多名孩子來到新家!鄧校長告訴記者,新校園的各項設施比過渡校區大大進步,而對於老師們來講,有了好的教學環境,更加要把優質課程紮實推進,同時將秦淮文化融入學校的文化建設中,讓孩子們身在其中,享受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記者了解到,小學部以「快樂學習,幸福成長」的理念提出「國家課程標準化,地方課程特色化,校本課程人性化」的課程設置理念,除不折不扣地上好國家課程之外,還拓展學科外延,例如語文閱讀、書法、藝術欣賞,數學在加強計算的基礎上,增加生活實踐中的數學教學,這些課程都寫進課表,成為奠定孩子們個人素養的普及性課程。
身處老門東,秦淮外校繼承傳統文化底蘊,而又面向世界,英語教學是學校的一大特色。小學部秉承秦外外語教學的特色,從一年級開始注重英語能力培養,使用朗文教材,除了本校的專職英語老師上英語課,學校引入外教設口語課。鄧校長告訴記者,低年級孩子學英語,首先要為他們創設語言環境,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純正的語言環境中浸潤,無論是外教老師還是中方老師,強調英語教學的情境設置,孩子們在體驗活動中張口說英語、了解英語的運用。
據了解,今年書人實驗學校小學一年級四個班,二年級兩個班,初一年級兩個班。所有班級都按小班額設計,每班30人。現在到位的教師有48名,行政管理人員6名。其中,年輕教師佔七成,來自全國各地。40歲以上的資深教師佔三成,基本為江蘇省內、優質公辦校的骨幹教師。其中,有來自鹽城地區的兩名省語文特級教師,以及來自南京、南通、連雲港等地的大師級學科帶頭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等。目前,師資隊伍仍在不斷完善中,寒假期間,將至少有一名數學特級教師,及一名全國名校長到位!
這裡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會實行跑班。雖然孩子們上課時的教室,不一定是他們所在行政班級的教室,但為了便於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地找到老師進行交流,所有語數外學科的老師,都被對應安排在了各間教室內辦公。不僅如此,南京書人實驗學校理事長崔恆兵介紹說:我們要求進入我們書人學校的孩子,男孩女孩都必須要選修籃球課程,目前我們有三名專業籃球教師,其中兩名男教師,兩名女教師,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要開設籃球課。學校對於體育的看重,不僅是為了鍛鍊孩子健康的體魄,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性格塑造,可以起到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
明道中學是一所全寄宿、小班化、國家化的非營利高端民辦學校。明道給自己的定位很高,培養目標是「為未來世界培養英才」。未來西方有伊頓,東方有明道。為此,明道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向高度、寬度、廣度三方面做發展。目前學校的課程設計了四大亮點:A生活課程:培養獨立性,同伴教育,生活習慣,更早感受被社會角色;B 傳統文化課程:經典、藥草、書法、詩歌、武術;C 體育課程:多樣性與個性化相結合;D學科課程:核心是「閱讀+」,這不僅是鼓勵孩子多閱讀,還要將這個理念運用於各門學科。
師資力量是評價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明道引進南通海門東洲國際學校教育集團總校長姜曉華,中國百合班締造者、全國知名班主任俞玉萍兩位高端人才,分別擔任明道中學副校長及首席教師。據了解,學校為開學儲備了一批實力名師。其中語數外學科均有市級學科帶頭人領銜教學,其他學科有的是大市級學科帶頭人,音體美學科超額配置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
走進科利華紫金學校(暫定名),新校園已經一片綠意盎然,園林建設基本完成,等待迎接孩子們的到來。校長助理何欣告訴記者,新學校從管理層到一線教師,全部來自於科利華中學本部,並且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成熟老師!今年第一年招生,新初一40多名新生編成一個班。「我們的新初一編班都是和本部同步,本部有12個班,我們的這個班就是七年級(13)班。」不僅編班,即將進行的新初一軍訓,科利華紫金學校的新生也是和本部一起進行。
學校的任課老師全部來自本部,各個學科的備課組活動也將回到本部參加,充分引入本部的優秀教學資源,同時根據新學校的生源學情,每周做出個性化安排。何欣介紹,由於周邊樓盤尚未完全入駐,學校將根據目前生源較少的特點,給孩子們提供vip課程。「我們會利用大數據分析每個學生學情,給孩子更好的有針對性的課後輔導,並且在兩年時間內,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全部的校本課程,培養綜合能力與素養。」新學校的體育活動空間非常大,330米跑道,室外籃球場、羽毛球場,室內體育館,學校計劃開設羽毛球、籃球、足球等課程,並且引入體育禮儀教育。
北京東路小學紫金山分校和科利華紫金學校在同一個校園裡,擁有獨立的「回」字型教學區域,食堂、操場、體育館和初中共享。今年9月,學校將迎來首屆一年級新生,共三個班,每個班40人不到。北小本部副校長包紅萍主持紫金山分校工作,她告訴記者,分校的老師由本部成熟老師和優秀年輕老師共同組成,傳承和發揚北小優質教育思想。
北小紫金山分校每個班級都裝有LED燈和吸頂空調,各個功能教室齊備,孩子們上專業課都到專門的功能教室,如科學教室、美術教室、舞蹈教室、信息教室、勞技教室等,絕對的「豪華」學習空間。秉承北小特色,學校還將開發系列傳統文化課程,如國學、禮儀、書法課等等。「我們北小自己的《12歲以前的語文》已經進行了10年的探討,我們希望讓孩子們在校本課程的學習中,積累底蘊,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包校長在北小本部就一直注重對孩子們的品格教育與素質教育,新學校開設禮儀課程,希望用行為滋養孩子們的內心,幫助孩子們養心、養正、養智、養氣。
建鄴區今年9月又新增一所實力公辦小學——華山路小學,無需名校掛牌,看看師資大家就懂了!這所小學9月正式開學,校長劉荃是原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副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70%以上的老師為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成熟型教師。今年4月,校長劉荃和老師們就已經提前進駐新校園為9月正式辦學做準備,整個暑假沒有休息,盡心打造學校的環境和文化,今後,學校辦學規模將達到6軌36個班級,今年迎來首屆一年級新生。
作為一所全新的小學,「積善成德,積能成賢」是華山路小學的價值追尋與核心理念,校訓為攀登,校風為向上,學風為樂學善學,教風為守正出新,致力於培養完整兒童,成就時代新人。「我們學校的校名是『華山路』,取其山的意境與精神,而我們學校又毗鄰積賢街,取這兩個字在中國文化中的寓意。」學校的課程體系也恰如一座山,群峰課程汲取「整體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遵循「面向全體」原則,尊重每一個兒童的發展權利;採用「關聯整合」策略,注重課程之間的深度呼應。課程的頂層設計直面學生的全面發展,內容涉及健康、智慧、道德、審美四大領域。基礎性課程面向全體,拓展類課程面向分層,研究類課程面向個體,實現基礎、眼界、個性的和諧統一。
南京市曉莊小學坐落於棲霞區燕子磯新城寅春西路上,一進大門,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設計獨具匠心,由「行知」兩個字組成,體現了學校的核心辦學理念「知行合一」,走進大門還可以見到手拿書本正在行走的陶行知塑像。校長金立義告訴記者,學校師資配備,由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整體協調安排,學校14名老師全部是有教學經驗的成熟老師,市區級骨幹教師稱號佔60%以上。今年首屆一年級將迎來四個班約160名孩子。
除了優良的辦學硬體,曉莊小學更加用心打造學校未來課程體系。「我們遵循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理念,在全面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開發『兒童親生活課程』,培養兒童人文力、科學力、勞動力、康健力、藝術力、改造力六大素養。」校長金立義介紹,學校計劃開設的課程都將圍繞這六大素養,例如兒童文學課程、國學課程、創客課程、家政課程、園藝課程、泥塑課程、戲劇課程、茶藝課程等。「我們學校建有一流的閱覽室和開放式書吧,今後孩子們的閱讀課就可以到這裡來上,通過線上和線下課程的開發,引導學生多讀兒童文學作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南京市曉莊第二小學位於邁堯路上,雖然還沒開學,校長和老師們早已忙碌起來,教室文化布置、廁所細節設計、圖書館書目選定……校長張賢告訴記者,在教育集團的統一師資調配下,學校目前共有14位教師,全部是成熟的骨幹老師,9人具有區市級榮譽稱號。今年首屆一年級將迎來四個班約160名孩子。曉莊二小的校標是「三色花」,有著豐富的內涵:六片花瓣,代表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雙手、解放頭腦、解放空間、解放時間)」的教育思想;六片三組,分別為紅、黃、藍三種色彩,體現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目標,即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我希望學校成為一座『百花園』,在這座百花園裡,不僅可以看到孩子親手種植的色彩豔麗的自然的花朵,每個孩子更是一朵朵充滿活力、彰顯個性的『花』,孩子們在這裡『自然生長』,老師們『靜待花開』。」
今年9月,南京市小行小學約900名孩子將搬進全新校園,面積比老校園增加四倍多,寬闊的操場、三片標準籃球場、跆拳道館、地鐵主題STEAM教室.「內強外引」,是雨花臺區的教育發展戰略。內強,就是進一步強化和打造本土名校;外引,則是引進區外名校。這一戰略在小行小學身上得到極大彰顯,一方面,學校有著90年辦學歷史,積澱深厚,科技教育特色鮮明,在家長們心中有著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小行小學是名校南師附小「童心母愛」聯盟校,成為南師附小課程實驗基地,兩校師徒結對親密合作。
無論是班級教室,還是功能教室,小行小學的課桌椅都是隨時可以組合拆分的,深深了體現了這所學校小班化辦學思想。由於辦學質量越來越得到老百姓青睞,小行小學這幾年生源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新一年級,多出兩個班的孩子數量。校長王靜說道,小行小學是一所公辦小學,需要滿足學區內孩子的上學需求。」即使今後隨著學區生源越來越來多,小班化的班額可能要突破,但是我們會堅持小班化的教育理念,關注每一個,發現每一個。」
力學小學江寧分校即南京市月華路小學位於江寧高新園龍眠大道以東、月華路以南,即江寧大學城附近。作為力學小學的分校,月華路小學將引進南京力學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教學理念,將學校建成兒童發展的研究所,建成本土情懷、國際視野的未來學校,擬建設5軌30班小學,共佔地約23000.86平方米。學校現已建成,九月份即將開學,對應初中為玉樹路中學。
一進校門,三棵大樹映入眼帘,以「力學」致「學力」學校使命被張貼在顯眼位置,陽光城、智慧國、發現島等造型別致的樓宇處處彰顯了活潑。據悉,學校現有一線教師47名,1名數學特級教師,7名具有學區學科帶頭人以上稱號,學校現已成立「常青藤名師工作室」,未來力學小學本部將派名師進行教學指導,實現分校與本部的資源共享。
走進南京市江寧高新區中學,一所造型新穎別致、具有現代感的學校展現在眼前。學校按照10軌30個班級設置,佔地面積53畝,建築面積38800平方米,1號樓分教室、綜合、實驗等功能區,2號樓一層為報告廳,二層為室內體育館。值得一提的是,江寧高新區中學的教室很是特別,相比於一般學校教室,該校教室面積大出20多個平方。超大教室主要分為教學區和自由學習區,課堂上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可在自由學習區實現個性化學習。
此外,江寧高新區努力打造學科教室,打破傳統的授課型教室布置,讓學生上什麼課去什麼教室,並在教室內營造學科的專業情境,讓學生產生學科興趣。「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讓學校適應學生!」作為江蘇省特級教師,芮校長在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有著清晰定位,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不同的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麼多新學校向你襲來
你最看好哪一所呢?
快來為她投上一票吧!
本次投票持續七天,從文章推送起至9月5日晚24:00,票選第一的學校,鯉魚姐姐將親自探訪,實名為學校打call!快來投上一票吧~
發布招生政策,交流招生信息,加入我們的qq群,鯉魚姐姐在這兒等你!加群請輸入驗證信息:孩子姓名+學校+班級+家長聯繫方式,完善資料後申請入群。揚子小升初•家長QQ群:275024988揚子高考•家長QQ群:276144952、189683136(2群)
招考部落國際課程群:627429815
揚子讀寫網小學組:650555988
揚子讀寫網初中組:700239572
揚子讀寫網高中組:168292238
「招考部落」是揚子晚報官方教育內容發布平臺,是揚子晚報教育記者團隊為您打造的升學服務平臺,從上小學到升初中,從中考到高考,我們不僅為您提供最新最快最權威的信息,還將為您設計最貼心最專業的服務。
來源:招考部落綜合南京晨報小記者、江寧發布、南京教育頭條、南外淮安分校官微等報導
廿四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