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今年將重返臺灣顯示器市場

2020-12-22 OFweek維科網

奇美家電退出臺灣顯示器市場多年後捲土重來,奇美家電品牌事業總經理餘泯樂昨(16)日宣布,正著手開發27、32吋兩款顯示器,預計6、7月上市重返臺灣市場;5月先推49、55吋LED拼接電視牆,並首度跨足電子白板搶攻商用市場,奇美家電今年業績目標訂為成長20%。

奇美前幾年退出兩岸顯示器市場,專注耕耘液晶電視市場,近來跨足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及吸塵器、空氣清淨機、烤箱、果汁機、咖啡壺、檯燈等小家電。

餘泯樂指出,去年臺灣液晶電視市場規模110萬臺,其中奇美液晶電視銷售近17萬臺持平,卻是國產家電品牌唯一推出43~98吋全系列4K電視的廠商,去年液晶電視銷售金額比前年成長10%、其中4K銷售佔比35%。奇美目前著手開發27及32吋顯示器,希望6、7月能重返顯示器市場。

餘泯樂表示,臺灣液晶電視市場成熟,奇美評估房地產景氣尚未復甦,無法靠新屋帶動電視機銷售,加上換機潮已過,預估今年臺灣整體液晶電視市場將比去年略減5%。

餘泯樂指出,奇美家電去年業績成長10%,今年主推一級CSPF能效空調,今年空調銷售目標倍增至3萬臺;冰箱及洗衣機從去年6,500臺攀升至突破1萬臺,今年訂出業績成長20%目標。

(來源:工商時報)

相關焦點

  • 奇美顯示器的願景:三年躋身品牌Top10
    簡單講,奇美CHIMEI顯示器是由奇美電子投資運營的品牌企業,而奇美電子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用面板生產廠商,可見奇美CHIMEI顯示器大有來頭;奇美顯示器之前所取得的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臺灣省市場佔有率第一名的成績,也足夠說明奇美CHIMEI品牌的品質值得信賴。
  • 奇美22VD顯示器首測
    ● 奇美22VD液晶顯示器首測    【中關村在線顯示器頻道原創】來到2010年之後,市面上的液晶顯示器在新品發展方向上面,主要以採用了LED背光設計的產品為主,其相關的新品數量佔據新品總數量的一半以上。
  • 廣東南海攜手臺灣奇美 共建大陸液晶產業基地
    新機遇 奇美液晶顯示模組項目進駐南海   作為廣東省引進的第一個液晶平板顯示器項目,臺灣奇美今年7月落戶南海,首期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主要進行的是液晶顯示器模組的生產和研發。據了解,該項目是佛山迄今最大的引資項目,也是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
  • 奇美15.6寸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
    中國臺灣網6月11日消息 臺灣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副總經理郭振隆表示,奇美提前布局全球第一款15.6寸16:9寬屏幕面板,目前已穩居出貨量全球第一。為更精確地滿足消費者對顯示器的需求,16:9面板將針對個人娛樂需求設計,以呈現最佳數字顯示比例;16:10面板則對一般商業用途市場作開發。
  • 全球最給力的LED 奇美L系列液晶顯示器強勢出擊
    記得以前的顯示器從黑白畫面到彩色、再從球面到純平、CRT到LCD等等,技術發展和用戶需求存在著很大關係,彩色顯示器出現的時候能用就行,5年以前顯示器基本升級為液晶,現今作為全球第一大顯示器面板生產廠商的奇美顯示器已經登陸中國,奇美顯示器連續兩年在臺灣等地佔有率第一,出色的品質和售後服務非常值得信任。
  • 聚焦臺灣 寶島五大"顯示器"廠商簡介
    聚焦臺灣 寶島五大"顯示器"廠商簡介 2009年06月10日 16:59作者:廠商投稿編輯:李麗琴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世界級液晶專家--CHIMEI奇美品牌,成立於2006年,為奇美集團因應垂直整合光電產業體系,跨足消費電子產業之品牌,目前由集團旗下新視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全球營運,主要產品有液晶多媒體顯示器(LCD TV)、液晶顯示器 (LCD Monitor) 。
  • 奇美電子獲得IPS技術授權 進入蘋果供應鏈
    網易科技訊 7月2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奇美電子和日立顯示器公司日前達成一項戰略協議,後者授權奇美電子生產IPS技術的中等尺寸面板,奇美電子因此成為IPS陣營一份子,從而將成為臺灣首家切入iPad供應鏈的面板廠商,業界預計奇美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將向蘋果iPad供應9.7英寸面板。
  • 臺灣奇美董事長:大陸採購佔奇美面板產能37%
    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  1月20日下午消息,臺灣面板巨頭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今日在「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峰會暨籤約儀式」上表示,奇美去年為大陸市場提供了約1250萬片液晶面板,今年將增加至1850萬片,大陸市場已佔奇美液晶面板產能的37%左右。
  • 奇美廣東開建內地建首條第七代液晶面板廠
    奇美電子此次在南海區獅山鎮的投資計劃,無疑會使得大陸的首條第7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正式落戶。  昨日,南海區獅山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到,奇美電子這座液晶面板工廠坐落於南海區獅山鎮的光電顯示器件產業區,佔地1500畝,奇美電子首期投資3000萬美元的液晶面板後端模組工廠已經於本月初正式動工。  「今年之內,該液晶面板生產線將全面動工。
  • 奇美 20VD顯示器
    玩遊戲自然要有的好的顯示器,不管您是玩視覺系單機還是玩在線網遊,一款優秀的液晶顯示器都是不可或缺的。別的不敢保證,筆者面前這款奇美 20VD液晶顯示器的效果就非常贊。   技術方面,奇美 絕色極影 V系列顯示器擁有獨家的CCE Pro奇美色彩基因工程,包括3D-CSB立體色軸定位技術、CTI邊緣色彩增強技術和LTI邊緣亮度補正技術,其中3D-CSB立體色軸定位技術(又名720度立體色域:電視級色彩調教技術)更是尤為出眾。
  • 正在閱讀:進攻內地市場!奇美22英寸寬屏CMV221D評測
    昨天我們PConline評測室給大家奉上了奇美最近在內地上市的一款22"寬屏液晶顯示器的靚圖賞析-《大屏王者發力!奇美 CMV 221D多圖賞析》,目前,這款附帶DVI接口的22"寬屏液晶顯示器在內地的售價大概為2399元左右,到底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顯示效果呢?下面我們就一齊去看一下。
  • 臺灣光電巨頭奇美集團落戶崑山
    臺灣光電巨頭奇美集團落戶崑山2014-07-26 10:27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楊旋  近日,光電巨頭臺灣奇美集團落戶崑山光電產業園——之奇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一期投資近3億美元,這也是兩岸深化合作的又一重大項目。
  • 1500元級最超值 奇美CMV946D深入評測
    作為全球頂級的液晶面板生產廠商,來自中國臺灣的奇美憑藉著對於寬屏市場的敏感和把握,和5代及5.5代生產線的製造優勢,引領了寬屏液晶的普及風暴。而除了在行業上遊方面的犀利攻勢,奇美在產品端具有相當的造詣,在中國臺灣地區的顯示器市場中,奇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
  • 華星光電京東方崛起逐步威脅友達奇美
    目前臺灣企業的動作是開發新技術。友達公司正在加緊生產新的和先進的技術,以期在高解析度屏幕上跟上較大的韓國競爭對手三星和LG Display。  友達大規模生產的4.3英寸的高解析度顯示器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採用AMOLED技術。
  • 友達奇美同時瞄準發展中國家LCD面板市場
    隨著新興市場對低價位LCD顯示器需求的增長,包括翰宇彩晶(HannStar),中華映管(Chunghwa Picture Tubes,CPT)和LG-飛利浦在內的眾多面板廠商紛紛將重點放在了17英寸寬屏面板的生產上,然而友達光電和奇美則看好更小尺寸的面板市場。
  • 華星光電京東方崛起給友達奇美造成威脅
    徐美雯表示,臺灣液晶面板製造商在延長其對他們的中國大陸同行技術優勢方面也面臨著壓力。       在過去,臺灣面板企業並沒有積極響應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手,因為中國大陸的企業太小沒有構成威脅。友達總裁彭雙浪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就表示,大陸企業聘請了一批來自臺灣的工程師在中國大陸建立一個工廠是沒用的。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是工廠效率的如何運作,這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 Apple WWDC:蘋果可能重返專業顯示器市場,推出32寸6K顯示器
    5月已經臨近尾聲,在6月的第一個工作日,蘋果WWDC 2019就將隆重召開,除了iOS 13、macOS 10.15等等軟體更新之外,硬體方面,今年也有望推出幾件重磅產品。反倒是蘋果沉寂了好幾年的顯示器產品線似乎也有望在此次推出新品。早在去年蘋果發布Mac mini新品的時候,就在隨機指南中發現了一款從沒見過的顯示器產品圖。並且,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也有表示,蘋果將有可能推出一款31.6英寸的6K(6240×2880解析度)超寬顯示器。
  • 奇美電子遭重創:臺灣面板界「大虎」失威?
    難以扭轉的虧損  全球液晶面板市場自2010年底開始陷入低迷,價格一路下滑令業者虧損連連,奇美電也沒有倖免連續虧損的命運,至今年第三季底的累計虧損達519.92億元,虧損面遠大於三星、LGD和友達光電。  除了受制於產業景氣度的原因外,奇美電這樣的臺企在產業鏈上的短板也是致其虧損的重要原因。
  • 全球首臺16寸寬屏 奇美CMV633A橫空出世
    奇美首次引起消費者的重點關注,是首先批量推出了19英寸及22英寸寬屏,成為了液晶市場的主導者。無獨有偶,最近,奇美再次震撼了業界,推出全球首批16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試圖帶動16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的低端市場。
  • 富士康奇美現狀:海外市場被重罰 大陸市場尷尬
    去年12月,歐盟以價格壟斷為由,對中國臺灣面板企業奇美、友達、彩晶、華映和韓國面板巨頭LGD開出罰單,其中奇美收到的罰金最多,達到了3億歐元,幾乎佔據了總罰金的一半。儘管奇美大股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強硬地表示「奇美不輕付不該付的錢」,但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在海外市場「受氣」的奇美,在中國大陸市場也很尷尬。